spotlight成长规划 | 别做控制型家长,袖手旁观有时是更有智慧的爱
SPOTLIGHT
成长规划
自然生长,成就个性
找到儿童成长的方向
每一个父母都爱孩子,在爱中我们也会犯各种错误,有些错误却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毒药”,变成了孩子终生的灾难。
心理学上有“控制型人格”的说法,而在家庭教育中,逐渐衍生出了“控制型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想掌握孩子生活中出现的一切状况,希望孩子的成长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出发。当“控制过度”时,孩子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被塑造出来的附庸。
昨天中午,和文文一起吃饭时,她突然问我:“你知道小晴吗?她从大学逃跑了,人不见了……”
“不见了???”我大吃一惊!
小晴是我朋友菲菲的女儿,懂事、漂亮,成绩相当得好,她从大学逃跑,就好像有人告诉我蚂蚁把大象打死了一样让人难以相信,我赶忙给菲菲打电话。
电话接通,我刚提起她女儿,菲菲就泣不成声了:“都怪我,不听你的话,小晴她跑了,从大学跑了,不上了,到哪里去了不知道,电话也打不通……”
小晴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在她初一时,父亲出轨,父母离婚时她坚决地跟了母亲。不知是因为受了打击还是母亲心灵脆弱还是内心有亏欠,从此,女儿就是菲菲全部的希望,她把一切好吃的、好用的都留给女儿,女儿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更加细致,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让小晴做。
小晴很出色也很懂事,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眨眼之间,小晴就高考了,填报志愿时,小晴给我打了电话:“鱼阿姨,你劝劝我妈妈吧,我想考出新疆学校,我妈她……”
我请菲菲一起吃饭,谈起了她女儿填报志愿的事情,菲菲很激动:
“我的女儿,我知道!我只有一个女儿,我不想她离我太远,这么多年都是我照顾她,她自理能力很差很差,而且我们母女相依为命,你怎么舍得把我们分开?新疆挺好,就让她留在新疆,外面坏人那么多,她的父亲都不可信,你认为可以信任谁呢?你不要说了……”
最后,菲菲以自杀为名相要挟,小晴报考了离家很近的大学,她也以高出录取分数线203分的成绩轻松入围……
可是,入学还不到一年,小晴还是跑了,直接从大学消失了,从妈妈的视线彻底消失了……
韩国偶像组合防弹少年团的成员金硕珍,曾写过一篇类似的感言:
恨不得自己早点经济独立,去一个远点的城市工作生活,有时候真想告诉妈妈,每次我买了衣服、看了电影、出去旅游、花了多少钱、跟谁一起去、去了哪里等等等等全部都要报备,我不是傀儡,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那句“我真的是为了你好啊”太可怕!就像五指山一巴掌啪的一下压得我喘不过气
……
她不许我走太远,也不许我干不稳定的工作,她不许我找家乡之外的人当男朋友,也不许我去除了我哥工作的城市之外的地方工作
……
然而这一切却坚定了我逃离的决心。或许若干年后该拿这段话给我妈看看,然后跟她说,
看,女儿就是这样被你逼得越来越远的……
就是这句:女儿就是这样被你逼得越来越远的……不知道每一个为人父、为人母的人看到后,心中是什么滋味?
《奇葩说》有一期辩论话题是这样的: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的人生,你会按下这个按钮吗?
我想有控制欲的父母一定会,但是,我们忘记了,忘记了关键问题:孩子愿意你为他定制完美人生吗?你定制的完美人生是孩子眼中的完美人生吗?
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呕心沥血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为孩子定制的未来,没有几个孩子会买账!
其实,我们也会发现,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是为孩子做得最多、最辛苦、最吃力不讨好的父母!!!
他们最可怜,他们自身不完善,于是把对自己的自恋客体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想让孩子来修补自身人格的不全和自卑。
他们没有意识,也不愿意相信,太强的控制欲其实是自身的一种软弱,是自身接受不了孩子的快速成长,又无法承认自己相对于时代的退化。
他们以为用亲密关系去绑架,内心就会安全。所以迟迟不愿意放手,他们害怕失去,他们害怕孩子的人生不完美……
其实,为人父母者忘记了:从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孩子就永远和你脱不了干系,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你的血,他的身体里有你的基因,即使你放手也不等于失去。
但紧紧握住唯恐失去的,才会致命。
在这种极度不对等的亲子关系里,受伤者不仅仅是被掌控了的孩子,还有试图掌控的家长。一旦独占的强势局面被打破,无法忍受“秩序失调”的家长同样会产生崩溃的情绪。
爸爸妈妈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时,也是在毁灭孩子的人生。
前几年,杨元元自杀案轰动了全国。武汉大学毕业,在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就读研究生的杨元元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
导火索就是在于她的母亲,杨元元已经是研究生了,其母亲还要同女儿一起住校来照顾女儿的起居日常,后被学校拒绝,当晚杨元元自杀!!
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发现:在控制性强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约有7%到10%产生过自杀念头!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对孩子控制欲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令他们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负面影响堪比丧亲。研究人员追踪调查5362人,从十来岁一直到年逾花甲,了解儿时父母对他们的行为限制以及长大后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显示,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调查对象,长大后比较不快乐,独立性较差。研究人员在由《积极心理学学刊》刊载的论文中写道:“儿时能得到父母温情、回应的调查对象,生活满意度较高,心理更健康。与之相反的是,(父母)控制欲强与(调查对象)生活满意度较低及心理健康较差存在显著关联。”
大量的案例证明:正是父母强烈的控制欲迫使孩子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甚至走上歧途。
如果父母无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的存在,即使目的很好,结果也会不好。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总会付诸东流。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想首先要明白控制欲强的心理特点和原因。控制欲强的人通常认为自己的强制行为是必要的,是正确的。认为自己很清醒、很明白。控制欲强的原因是不安全感,是担心所关注的事物会脱离掌控。
那么应该怎么改变呢?
01 放手,而不放任:
要减少控制,做到“放手”而不“放任”,的确是需要把握火候的。
比如,孩子刚学走路时,平衡感还未发展得很好。所以,孩子会主动牵住你的手走路,这个时候,你给以必要的扶持才不是“放任”;待孩子力量、平衡足够的时候,他又会想要甩开你的手,这个时候,你松开手,大胆地允许孩子向前走,这就是“放手”。独自前行的孩子,前行之时,也许还会遇到路途不平坦,心中有畏惧,还希望能够再握住你的手,此时,你守护在身边,及时施以援手,这就是“放手而不放任”。
相反,若孩子想要离开之时,你负气地说:“好吧,你自己走吧,走了就别再回来找我!”再或者,孩子离开了又想要回身找你时,你冷嘲热讽地说:“当初不是你自己要走的吗,怎么着,还是不行吧,离了我你怎么办!”这些,就都是控制。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需明白,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做父母的,有权给孩子必要的建议、引导、支持,而孩子,同样有权采纳或者拒绝我们。保证这一点,亲子间的控制,就会少很多。
02 父母需学会厘清“界限”:
有妈妈抱怨:我女儿读小学,我发现她做题马虎大意,写作业也会偷工减料。为此,我反复跟她强调,甚至忍不住发火,可是还是没用。我知道,我总为这个跟她发脾气,对她对我自己都不好,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显然是个界限不清晰的妈妈。
每个个体活着这个世上,都是独立的,为了更好地存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就好比,一个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界。人亦如此。对于身体而言,皮肤就是我们抵御外部环境和各种细菌侵袭的第一层界限。同样,我们的心理也有自己的一个界限。正是这个隐形边界的存在,才让我们会对某些事,某些人更有感觉、更富热情,而对某些人和事则无感。
对于上面这位困惑的妈妈而言,她在界限问题上,犯了两个错:
第一,她突破了女儿的边界。因为,她对女儿的学习方面的事情,反应太激烈了。如上一段落地提到的,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也许恰恰是妈妈的过激反应,才像放大镜一样,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了一个“大问题”,甚至固化了下来。
第二,妈妈自己主动地让他人(女儿)突破了自己的边界。确切说,不是女儿气到了妈妈,是妈妈允许女儿来气坏自己。没有妈妈的“邀请”,女儿没有能力在学习一事上,激起妈妈如此大的反应。
这位妈妈,她的早年应该就是在不清不楚、互相侵犯的界限关系中长大的。要想这种糟糕的模式不持续下去,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成长。
03 舍得:
舍得孩子受到不是原则性的、致命的伤害。作为父母,你有提醒的义务、有引导的责任,但是没有限制控制的权利。
因为有些跟头孩子必须要摔,有些亏孩子必须要吃,即使你有千万舍不得,路也必须要孩子自己走才踏实,就像馒头必须自己咀嚼才香甜。就像从来没有痛快玩过的孩子,考上大学,脱离了你的管控,一定会拼命地变本加厉地去玩……
04 实行慢养政策:
人生是长跑,谁也不能为别人的人生定性,因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允许孩子慢慢来,你要做得就是启发他自身的动能和等待。
最后,我还是想用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歌《论孩子》结尾:
父母可以荫蔽儿女的身体
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孩子有自己的未来,允许孩子与你剥离。正如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女博士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spotlight总结:
良性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有弹性的、平等的。爸爸妈妈不会要求干预孩子的每一个选择,也不会将父母的权威凌驾于孩子的自我意识之上。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有资格享受人生的起起落落。
放下警惕和不安吧,孩子不应该被掌控,只应该被尊重。一次次的跌倒和受伤才会让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别让孩子在自己的手中成为“牵线风筝”,他们本该拥有一对羽翼丰满的翅膀。
自然生长,成就个性
点亮孩子的心灵,找到儿童成长的方向
这是spotlight一直提倡的教育方式
spotlight教育成长规划一直致力于帮助各位家长找寻孩子自我,成就孩子个性,学会如何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更致力于帮您找到孩子的天赋,发展孩子的优势,让您的孩子真正成为他自己。
孩子的“成长规划”,是满足孩子发展进度、发展需要的适度准备和环境创造,规划孩子各阶段的教育策略,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人生各个领域的平衡发展。
完
spotlight成长规划,让你的孩子做优秀的自己:
“spotlight成长规划”是以国际权威、科学的测评技术为基础,采用港澳台及国外教育局广泛使用的一对一测评分析体系,对3-18岁孩子的性格与思维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家长期望,由专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导师为孩子度身定制的一套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如需预约或了解更多服务细节,请扫一扫二维码加“spotlight小助手”微信好友。
SpotLight教育
针对性制定成长规划
实现个性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