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越努力越穷?

当今社会最不缺乏的就是努力上进的人,他们昼夜不停的学习,参加各种职业化培训,生怕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淘汰,然而似乎他们并没有改变什么,依然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躁,究竟是为什么呢?

——水木然 推荐阅读

01

我太太有位大学同学,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请原谅我使用了3个非常,因为不如此的话实在无法表达出她努力的程度)。

念大学的时候就考了两个本科学位,一是法律,一是经济,还是两个不同学校的。其代价就是在学校里多呆了一年,所以我太太毕业后基本就不了解她的情况了。但2013年微信朋友圈逐步火起来之后,这位同学的动态就开始夹杂在太太跟我分享的八卦中了。

“我那个同学又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了!”

“我那个同学这周六又去参加口才培训了,周日还要去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她怎么还那么爱学习呢?”

“我那个同学今天又去听一个什么台湾法师的课了,还分享了一篇南怀瑾的文章。”

一句话总结就是:这位学霸每个周末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不过最近一次我太太又跟我八卦她同学考了什么人力资源师认证时,我脱口问了一句: “你同学在公司是不是连个小部门的经理都不是啊?”

她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跟我说:“哎,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她今年8月有发一个朋友圈,说手下管的两个大学毕业生,多么多么地不爱学习,她挺恨铁不成钢的。如果只管两个大学毕业生的话,应该没到部门经理级别吧。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她能力树没形成,基本没构建出自己的能力…”

“怎么会?”没等我说完,太太就打断了我“她考了很多证,有会计证、有人力资源师证、有证券从业资格证,有心理咨询师证;又经常听很多公开课,口才啊、演讲啊、创业啊等等,很多能力啊。”

这不是能力树,是能力草丛吧。”不知为何,当时我脑海里冒出了下面这张杂草丛生的图片。

为何这么想呢,因为她同一时间段里学习的东西没有一根应用的主线,感觉就是乱草丛,到处都有一点,但没有方向或趋势。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实际上作用有限,这也是我判断她职位不高的原因。

02

放任能力长成草丛的危害

能力树首先有个主干——这个主干是能力应用的方向或领域,通常是某个职位或角色——因此后续所有的能力积累和应用都是围绕这个主干延展出来的。而能力草丛不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因此没有一个共同方向或领域,导致能力的积累是盲目且零散的。

没有了应用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打造就变得随机,看到别人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特别是一些盲目努力的人,越努力其能力草丛就越杂乱,成为典型的“万金油”或“书呆子”。不以应用为导向的能力草丛其实对你的整体能力几乎是无益的,它会导致:

第一、 个人整体能力积累低效,甚至无效

心理学对能力的定义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或技能若不能用于在实际中完成目标或任务,则意味着其无法被转化为能力。因此,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方向与实际应用所需方向偏离的话,个人能力积累的速度就会放缓,方向偏离过大的话对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甚至会毫无帮助。

《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典故“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意思是说有个叫朱泙漫的人,耗巨资跟着支离益学习杀龙的技术,整整花了三年学成,但却没有龙可以给他杀。

不以应用为导向而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就是现代的“屠龙术”,对能力积累无益,徒费时间精力!能力草丛中的绝大多数能力都是通过应激式学习(考证或应付某个突发工作)积累的,与个人整体能力应用方向偏差很大,因此对个人能力积累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就像我太太的同学,做着会计工作,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师认证”,但在工作中却全无用武之地,考取的这些证对她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第二、 永远停留在浅层学习,能力积累深度不足

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如考一个认证或通过一门考试)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

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研究最早是由两位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提出来的,1976 年他们做了一项研究:让学生阅读一份学术方面的文章,并告诉学生读过之后会有一个关于这个内容的测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策略是试图去理解整个文章的思想,领会学术内涵,这样的学习被认为是深度学习。另一种策略是记住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些事实,他们所关注的是接下来的测验会问到文章中的哪些内容,这样的学习被认为是浅层学习。

深度学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本意是指学习认知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

能力树中的能力是以应用为导向有序积累的,不仅被融入到了原有的能力结构中,而且会不断在实践应用中提升。而能力草丛中的能力却是应激式无序积累的,不但无法与原有能力形成一个整体,也没有应用环境去检验和提升,其结果就只能是一直停留在初级层次上。

像我太太同学这样虽然好学,但一大堆初级认证距离触及事物的本质相距很远,同时因为不是以应用导向去学习的,也就没有实践环境将这些初级知识往更高阶段发展,这种浅层学习即使重复1万遍,也是很难发展出精深能力的。

第三、 能力分散,无法形成整体应用

人类社会的初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原始人群内部只存在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但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这也意味着现代人的能力也越来越分散,每个现代人至少都掌握几十到几百种能力。如果不能将各种能力以应用导向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话,这些能力就是一盘散沙,能发挥的价值就很小很小。

职场中有一种“万金油”式的人士,意思是掌握的能力很多,基本啥都能干一点。但是职场“万金油”的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成长为总经理或独挡一面的地方大员;另一种是停留在打杂的小职员上。同为“万金油”,他们的区别就在于:

1、 总经理型“万金油”的能力是相关联的(一棵树),能综合在一起为某项任务或目标启用

2、 打杂型“万金油”的能力是分散无序的(一根根草),只能单个点单个点的启用,无法综合在一起应用

能力树因为以应用为导向,因此能够将各种能力综合成主干、树枝、叶子,形成了一个应用整体;而能力草丛因为缺失同一方向,各种能力之间缺乏关联的纽带,自然也就无法被整合起来统一应用。

还是举我太太同学的例子,如果她是CFO(首席财务官)或以CFO为目标,那么学习的证券、人力资源、心理学、演讲等知识和技能都是有用的,可惜的是她以考证为导向,而非CFO的能力应用为导向,导致即使学的是一样的知识,CFO能将这些知识整合为一颗能力树发挥出整体价值,而她的各种初级认证却只能是一根根杂草,无法对她的会计工作产生帮助。

现在我们都知道不能放任自己的能力长成一片草丛,而应该是长成一棵树了。那么能力树到底长啥样呢?

能力树主要有两类共3种主要的呈现形式:

一、 经(gu)典(ban)样式

04

如何应用能力树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挺简单,跟我三步走、能力树轻松有!

第一步、 首先得有个应用目标

能力树首先要有树干,树干就是回答能力树用来做什么的。做一个流浪街头的画家与坐在高档写字楼的证券师,这两者能力树的差异还是蛮大的。

有人可能会暂时止步于这第一个问题:关键就是我不知道该做啥啊。若是如此,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挑你目前能想到的最喜欢的工作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有兴趣可以翻查下我的知乎回答“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第二步、 画出个人的能力树

树干(应用目标)有了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将这个应用目标所需的能力按树枝和叶子的形式组织起来。

我以管理咨询顾问(这是个相当万金油的行业,80%的职业都可借鉴下这个职业的能力树)为例,演示下画能力树的过程。

1、首先将能力分为4类,即从能力树的树干上分出4个枝杈

以上这颗能力树,大家可以主要借鉴两点:

1、一级分类分为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和各类知识。覆盖全面,从而不再犯重知识、轻技能、忽视通用能力和核心素质的错误。

2、核心素质和通用能力下的明细分类,相对完整,而且识别出了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绘制能力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以应用为导向整合各种能力,以及可以按图索骥地学习技能和知识以主动积累能力。因此,在画出能力树后,我们还需要整理出一张表格,核对自身各种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后续提能的优先排序和计划。

如果有条件将这张表格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能提醒自己就更好了。或者像我一样,将它转换成OneNote笔记体系(可关注YouCore微信号,回复 “构建知识体系”获取)

05

总结语

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却成长得没有别人快呢”,其中一个根结就在于你是有方向地整体性积累和应用能力从而长成了一颗能力树呢,还是应激式地学习、盲目分散地将能力长成了一片草。

不以应用为导向的能力草丛其实对你的整体能力是无益的,它会导致你:

1、 整体能力积累低效,甚至无效

2、 永远停留在浅层学习,能力积累深度不足

3、 能力分散,无法形成整体应用

因此我们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应用目标,进而以此目标为导向绘制个人能力树,再基于能力树明确学习的优先顺序和计划。

你的勤奋正在毁掉你自己

转载自国馆

--

重新再看了一遍韩寒的电影《后悔无期》,江河和浩汉走进了一片沙漠,茫茫戈壁,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找到了一间小破房子,有水还有苹果。外面风沙漫漫,他们安然于斯。

江河很兴奋:“你看,天无绝人之路。”

浩汉不以为然:“这句话没什么道理,不然哪来那么多走投无路之人。”

江河说:“我以前一直以为你是个乐观的人。”

浩汉说:“是吗?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是,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

听到这句话,我仿佛被针刺了一下,猛然惊醒。

浩汉是什么人?用他自己的话:

“出海捕鱼四年,出租车司机开了三年,跑运输跑了两年,幼儿园保安干了一年。”但是在外风雨闯荡10年,到最后,依然一无所有。

“10年,算有一辆车吧,可现在车也被偷了!”

闻者诸多辛酸。

很多人和浩汉一样,在外闯荡很久,但到头来,其实还是一事无成。

十年的风雨,十年的努力,都消散于无形,到最后只能被迫乐观:“其实就这么平平淡淡活着也挺好的。”

但其实,这种人生,最可悲。

“就怕你碌碌无为,却告诉自己平凡可贵。”

- -

职场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陈奇雄,在ABA公司工作12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还是一个主管,连区域经理都不是,甚至还被公司肆无忌惮地发黄牌,手下的人走的走,跳的跳。

在一次华东大区经理竞选上,陈奇雄竞聘失败,找到领导哭诉“我在ABA工作12年,没日没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访客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这么努力,难道你们都没看在眼里吗?还只给我一个小小的主管?”

领导冷眼对他说:“你的工资不是按'努力’来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给你升职的理由。”不要以为“努力”是万金油,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为你的“努力”买单。

- -

在天涯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职场新人发帖问“为什么明明我很努力了,上司还是不满意。”

一位职场大咖在下面回复说“努力和有成果,无法划上等号。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实都没做出什么有成果的事情来。”

她是怎么努力的呢?有一次上司给他一堆英文资料,让他翻译成中文。结果这位职场新人吭哧吭哧忙了好几个通宵,终于把英文资料全部翻译成了中文,洋洋洒洒好几万字,扔给了上司的邮箱,另一个同事的做法是,翻译成中文之后,精简文章形成了一份不到千字的报告给上司。

她满心以为上司会夸赞她勤奋努力。第二天,上司直接让她走人了。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她很不理解。

“因为你只有'努力’,而没有'能力’。你的'努力’都放在做事上;而不是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上司给她回了一幅邮件。

一直觉得日剧《Legal High》里面有一句台词特别经典:

“越是工作做不好的无用之人,就越是会主张自己有多努力。”

- -

为什么你的努力无效?

为什么你明明每天都累死累活,还是得不到上司的赞许?

因为你的努力,都是低质量努力,甚至是伪努力。

麦肯锡咨询公司李一诺在《奴隶社会》有一篇文章,她觉得努力之所以无效,是因为你的努力是伪努力,或者说低质量努力,而绝大部分人的努力,其实都是伪努力。

伪努力一般看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

- -

·看起来很努力

每个周末都夹着本书去图书馆看书,还顺便带了手机;每天晚上加班都加到很晚,但其实白天都在和同事聊天去了;去健身房健身4个小时,3个小时在闲扯。

多数人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用罗振宇的话来说,“他们只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辛苦干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实他们在玩手机,而不是在看书。”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都被自己这种努力的背影感动到了,还真的以为自己很努力呢,其实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 -

·自我感动型努力

很多人经常努力到把自己都感动哭了,但还是没什么用。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

“我很多次从图书馆出来,看到漫天黑夜,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我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事实上,四六级他考了4次,都没过。

《挪威的森林》里永泽对男主角说的: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为什么你明明可以很早下班,却偏偏要拖到很晚;为什么你明明早点完成任务,却偏偏要延迟。

也许就是为了感动自己。

“哇,我每天都这么晚下班。”

但其实工作完成得没有一点长进。

自我感动型努力的背后,一般都是爱幻想的心灵和没有效率意识的工作认知。

- -

·不问结果的努力

受鸡汤文影响深的人经常会对自己说:“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上初高中课的时候,老师也会这么给你说:“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结果真的不重要吗?

天涯故事里那个女主角,熬夜几个通宵翻译出来的稿子,被领导扔到角落里,还被辞退。

没努力吗?努力了,但结果不是领导想要的,努力就是白费的。

- -

·机械地努力

《挪威的森林》永泽有一句话:“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机械地劳动,但那不叫努力。”

驴和白龙马,两种动物,驴每天低着头拉磨,日复一日;白龙马一路向西,每天走一段路程。

最后,白龙马走了一趟西天回来,名扬天下。

而驴依旧在拉磨,转圈。

白龙马努力,驴不努力吗?

当然不是,白龙马在走路的时候,驴也在转圈。

他一样不曾休息,但到最后,碌碌无为。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机械式的努力,只是劳动,如果一个农民不想着改进自己的耕作方式,他的产量永远不会进步。

机械式的努力,只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努力,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在《上位》这部电影中,樊娇凤问罗臻:“我要怎样,才能更上一步?”

罗臻告诉她:“你必须改变你的做事方式。”

怎么改变?

罗臻只给了一句话:“提升你的努力质量。”

李笑来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说其实很多人的努力,都是低质量的努力,低质量努力带来直接的表现就是,“明明我很努力,为什么到头来总是感觉一事无成?”

所以,“如果想让你的人生更加丰满,你就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努力。”

这需要你做到以下四点:

·重视产出

·交易为王

·以终为始

·自律给你自由

- -

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潘云是销售部的销售主管,参与竞聘华东大区的经理,后来当得知销售部经理把华东大区经理的职位给了陈奇雄之后勃然大怒,追着经理后面发火,要知道,那个经理是上司,潘云是手下。

潘云非常生气:“你凭什么向董事会提名陈奇雄?”

经理:“就凭我觉得你不够格!”

潘云:“我哪里不够格?说好的是谁的销售额最高,就让谁上位,这一年我的销售额全都是部门最高的,你凭什么提名陈奇雄,而不提名我?”

经理:“你要觉得而有问题,你可以找公司申诉!”

潘云:“我当然要找公司申诉,我的销售业绩最漂亮,你如此私心,找更高领导申诉是我的权利。”

潘云语气豪爽,丝毫不应她是领导就畏惧,底气从何而来?正是从销售业绩而来!

潘云并非比陈奇雄多么努力,但她的销售业绩漂亮得多,也就是说,她的产出,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更高,我们说很多人的努力其实不值钱,并非排斥努力,而是想说明,努力之后,一定要有产出,任何没有产出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产出才是你的资本,努力从来不是。

连岳老师说过:“劳动不值钱,交易才值钱。”

历史上,越是交易发达的地方,愈加富裕;

越是自给自足,市场不发达的地方,愈加贫穷。

巴西亚马孙的农民很努力,但基本上种的东西都是给自己吃,依然贫穷。

古人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即使风调雨顺,也只能温饱。

劳动每个人都会,但把自己劳动的成果拿到市场上去交易,换取金钱,就很难。生活中,道理一样。

努力每个人都会,但努力的成果能够让领导满意,就很难。

天涯论坛上的那位职场新人,熬夜通宵翻译稿子,领导让她走人;而她的同事,同样是熬夜通宵写稿子,却得到领导的赞赏。

因为她不知道领导要的不是翻译稿,是提炼出来的报告。

人力资源培训领域流传一个故事,一家店里的两个学徒,一个一年就升职了,另一个苦苦干了3年,还是原地不动。

他去问老板:“为什么你不给我升职?”

老板没有直说,让他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土豆卖。

他吭哧吭哧跑过去,看到有人在卖土豆,又跑回来向老板汇报:“有人在卖土豆。”

老板问:“多少钱一斤?”

他一愣,这个倒没问,于是又跑过去问。

同样的情况下,老板让另外一个学徒去问,那个人去了之后回来报告说:“老板,有土豆卖,有3个人在卖,价格各有高低,我找了一个看起来质量还可以的卖主,他说如果我们大宗购买的话,给我们7折优惠。”

老板对那个要求升职的学徒说:“现在你知道你为什么升不了职了吧。”

明确对方想要什么,再投入努力,会让你的努力高效,而且值钱。

- -

我有一个朋友,整天嚷嚷着要减肥,制定了无数的计划,但没有一次真正减肥成功过。

他制定的计划是这样的:

我要减肥10公斤。

寥寥7个字,自然失败了。

万科集团人力培训手册上有一条针对计划无效的措施:以终为始。

减肥十公斤是目标,不是计划,减肥十公斤,怎么减?时间多少?每天运动多少?进食多少?

“以终为始,要根据目标去倒推,建立执行计划。精确到每一天甚至于每一个小时的任务量。”

职业规划师Spencer说。“绝大部分人以自己为起点,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制定计划,多半达不到目标。以终为始,是根据目标制定计划,逼迫自己去执行。”

减肥10公斤,时间一个月,每天0.4公斤,需要每天至少500大卡的消耗,跑步5公里。

以终为始,逼着自己去执行,计划才不会变成一纸之言;目标才不会是一句口号。

李笑来老师在一次演讲中反复强调一句话:“请记住,自律给你自由,那些有大把时间做自己事情的人,都有着足够的自律能力。”

工作时,时不时看一下手机,到了下班,事情不多,也没做完,只好加班;

看书时,时不时刷一下朋友圈,一整天过去了,一个章节还没看完,典型的无效学习。

背单词时,总是和旁边的人聊天,一个晚上下来,10个单词都没有背会,浪费了时间。

“在做一件事情时,要绝对的心无旁骛,以最高效率完成任务,这就叫自律。”

自律的结果,就是你不仅可以如期完成工作任务,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所谓“自律给你自由”。

《离歌》中毛北说:“我努力奋斗,依然被瞧不起;我天天熬夜加班,依然只够填饱肚子;我想像全世界证明我,却没有一个人理我。”

努力不能得到他人的赞赏;只有结果才能。

绝大部分的人的努力都很低质量,他们是为了“努力”而努力,营造一个假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奋斗昂扬的青年,然后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在别人眼里,依然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是道理无用,是你无用。

“努力这么久,依然一事无成。”

不是努力无用,是你的努力无用。

摆脱低质量努力,建立高质量的努力方式,才是你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