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华中科技大学:辐射的肿瘤细胞来源的微粒通过细胞杀伤和免疫重编程介导抗肿瘤作用 2024-08-05 10:08:03 放射疗法(RT)通常用于癌症治疗,但是扩大其临床适应症仍然具有挑战性。辐射诱导的旁观者效应(RIBE)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也未进行治疗性利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杨坤禹、金红林研究组最新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发现RIBE主要由辐射的肿瘤细胞释放的微粒(RT-MPs)介导,该微粒可引起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并主要通过铁死亡(Ferroptosis)引起免疫原性死亡。使用恶性胸腔积液(MPE)的小鼠模型,证明RT-MPs将微环境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极化为M1-TAMs,并调节TAM和肿瘤细胞之间的抗肿瘤相互作用。在RT-MPs内化之后,TAMs显示出增加的PD-L1表达,增强了后续的联合抗PD-1治疗,从而赋予了MPE和顺铂耐药MPE小鼠模型消融作用。同时也诱导了免疫记忆作用。 与分子靶向治疗和传统化学疗法等许多其他治疗方式(不包括手术)相比,放射疗法(RT)作为一线疗法可治疗多达50%的癌症患者,并且通常在治愈癌症方面贡献最大。癌症免疫治疗领域近期治疗性突破的取得以及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性的认识正在影响许多类型肿瘤的RT常规治疗;然而,其他肿瘤的RT适应症的进一步扩展仍然具有挑战性。例如,使用当前的策略在小鼠恶性胸腔积液(MPE)模型中很少治愈MPE,这是一种肺癌并发症。它不适合放疗,因为它的高迁移率导致无法确定有效和安全的辐射目标区域和剂量。借助辐射能,辐射会在癌细胞和附近未辐射的细胞或组织中引起氧化应激和DNA损伤——所谓的“辐射诱发的旁观者效应(RIBE)” ——但其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上,因为旁观者信号可以通过GJIC发生直接接触的细胞。但是,GJIC在正常细胞中有活性,通常在肿瘤细胞中被下调,这表明GJIC不太可能是导致癌症RT中RIBE的主要途径。介导RIBE的第二种可能途径包括以细胞外囊泡或可溶信号分子的形式释放可溶因子。最近的报告发现半胱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B介导了旁观者效应。尽管进行了这些基础的机理研究,但RIBE通常被作为剂量限制的参照,但并未被治疗性利用。 旁观者效应(RIBE)主要由辐射的肿瘤细胞释放的微粒(RT-MPs)介导该研究旨在通过重新设计TME中的生物过程来探究和利用RIBE机制来治疗无法接受RT的肿瘤。研究发现RIBE主要是通过放射的肿瘤细胞释放微粒(RT-MPs)介导的,该微粒表现出独特而广泛的治疗性抗肿瘤作用,与以前报道的肿瘤细胞释放微粒(T-MPs)在表型上有所不同(例如,化学疗法和缺氧引起的)——这些具有促转移潜力。外源注射的RT-MP被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内吞并在体内和体外引起促炎性M1-TAM极化,而据报道低氧处理过的肿瘤细胞衍生微粒使M2-TAM极化以促进肿瘤进展。而且,摄取RT-MP的肿瘤细胞易于被活化的TAMs结合,从而促进免疫抑制的TMEs在MPE治疗期间发挥抗肿瘤功能。RT-MP的内化导致TAM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显著增强,这表明RT-MP与抗PD-1结合在治愈MPE方面的有效性。从机理上讲,CD8+ T细胞、巨噬细胞和CD4+ T细胞在调节RT-MPs的有效体内抗肿瘤功效和抗PD-1联合治疗中起关键作用。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学习和模仿RIBE机制,该发现可产生一种无需RT的用于癌症治疗方法。 RT-MPs和抗PD-1的联合治疗克服了顺铂耐药性参考文献:Chao Wan, Yajie Sun, Yu Tian, Lisen Lu, Xiaomeng Dai, Jingshu Meng, Jing Huang, Qianyuan He, Bian Wu, Zhanjie Zhang, Ke Jiang, Desheng Hu, Gang Wu, Jonathan F. Lovell, Honglin Jin and Kunyu Yang. Irradiated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 mediate tumor eradication via cell killing and immune reprogramming. Science Advances 25 Mar 2020: Vol. 6, no. 13, eaay9789 DOI: 10.1126/sciadv.aay9789【科研成长加油站】RNA甲基化相关课题设计及国自然标书思路分析线上直播课 赞 (0) 相关推荐 非靶向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旁自噬由辐射诱导的外泌体miR-7-5p介导 研究背景 辐射诱导的旁效应(RIBE)描述了一组非靶向细胞接收辐照细胞旁信号的生物学效应.在放射治疗中,RIBE会给癌旁正常组织带来潜在危害,具有比预想更高的风险.从辐照细胞到细胞外微环境,某些物质的 ... 中国学者对三阴性乳腺癌代谢分型施策 三阴性乳腺癌是雌激素.孕激素.HER2三大受体均为阴性的一类恶性肿瘤,故对传统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亟需进一步分型施策,寻找其他靶向治疗方法.众所周知,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需要大量的 ... 《自然》子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血红素分解代谢控制转移形成 意大利皮埃蒙特东方大学Antonio Sica团队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血红素分解代谢控制转移形成.相关论文于2021年4月2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相 ... 颠覆认知!Science子刊揭示红细胞“新身份”:不仅是氧气“搬运工”,还是人体免疫“哨兵” 众所周知,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主要负责向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输送氧气,好像一个安静低调的搬运工.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红细胞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 T ... Nature子刊:抑制MEK可将CD8+T细胞重编程为抗肿瘤型记忆干细胞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基础研究不断增多和深入,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治疗方案层出不穷.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是基于基础研究获得的致力于精准医疗的治疗方法. 但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诸多限制,其中之一便是效应 ... 【NCB】华人科学家揭示肿瘤细胞外泌体miR-105通过MYC依赖性途径重编程基质细胞的代谢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导读:癌细胞和基质细胞之间的代谢串扰如何影响肿瘤生长尚未完全确定.最新一篇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研究显示MYC活化的癌细胞分泌外泌体miR-105,通过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 ... Science子刊:新生儿脐带MSCs来源的EVs可逆转衰老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郭安源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胡豫教授和李秋柏教授在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影响因子16.304)上发表文 ... 【Nature子刊】华中科技大学开发外泌体-仿生纳米颗粒,可有效递送药物杀伤肿瘤 近日,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教授.甘璐教授课题组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的题为:Tum ... 华中科技大学:肿瘤细胞微粒的柔软性调节其药物递送效率 |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细胞外微粒(microparticles, MP)可以作为抗癌药物的递送载体.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祥良教授.甘璐教授团队及同济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 ... Cancer Research:华中科技大学王桂华、胡俊波课题组发现M2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王桂华.胡俊波课题组在Cancer Research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诱导结肠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华中科技大学刘笔锋教授:经双配体化学编辑的外泌体在微流控纯化后可有效靶向递送药物至肿瘤细胞 作为脂质膜结合的纳米囊泡(直径为50-150 nm),外泌体具有非侵入性分子诊断的巨大潜力,并且代表了一种新颖的治疗递送系统,但受限于较差的靶向能力和缺乏有效的分离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刘笔锋教授团队设计 ... 胰腺癌防御堡垒被攻破!吉西他滨联合这种短肽,有效清除肿瘤细胞 | Science子刊 胰腺癌是生存率最差的癌症,5年生存率低于8%.其预后如此之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没有可感受的肿瘤块或早期临床症状,导致大多数胰腺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转移阶段,失去了&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