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多听点音乐才不会胡思乱想”

01.

为何大家都爱肖邦?

伟大的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曾经说过,世界各地听众的喜好不同,对作曲家各有偏爱,但肖邦却是放诸四海皆准。而以我访问了100多位钢琴家的经验,我也必须说,这还真的是实话。

或许再也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一样,不止故乡波兰引以为傲,法国、俄国两国也抢着沾光,从南美洲到日本,所有的地方都热爱他的音乐。

论及知名度跟通俗性,这个世界上当然还有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等少数作曲家能够和肖邦竞争。但如果考虑到肖邦的产量,相对来讲是比较少的,他所有的作品大概16张CD就可以录完了,而且肖邦几乎只创作钢琴作品。

《钢琴教师》

我们想到贝多芬,会想到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但他有9首交响曲,1部歌剧,还有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等等,他有非常多重要而且广为人知的作品不是钢琴音乐。即使是钢琴之王李斯特写了那么多钢琴作品,他也是相当杰出的管弦乐写作者,还创作了交响诗这个形式。

所以这样看来,肖邦是非常特别的例子。他几乎只写钢琴音乐,但只靠着一个门类,就能够成为那么重要的作曲家。

以这点来看,他的魅力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当然这世界上还是能够找出不爱肖邦的人,但是肖邦却无所不在。

而伴随高知名度而来的,就是他的高话题性。肖邦的作品不但频繁出现在音乐厅与唱片录音当中,他本人的故事也是热门话题,特别是他和乔治桑纠缠9年的情史,是非常多作家写作的题材,还被拍成过电影。

关于肖邦的书非常丰富,传记尤其多。但无论你看哪一本传记,我相信它都会告诉你,想要认识肖邦,首先必须承认一件事情,他是一位非常特别的艺术家,更是特别复杂的人。

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位作曲家像肖邦一样,根本是各种矛盾的混合。

02.

矛盾综合体肖邦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肖邦生前就受到重视。他的版税跟教学让他过着非常优渥的生活,作品也从来没有退过流行。但他也是受到最多误解、作品真正价值最被低估的作曲家。

肖邦有迷人的衣着、教养跟生活品位,但是如果我们看他写的信,你会非常惊讶,这个人非常刻薄寡恩,还会利用朋友,而他的音乐喜好,也往往让人无法理解。

他的思想很保守,不和这个社会抗衡,作品却精彩大胆,不断追求新的方法与新的形式。他是备受认可的钢琴大师,却几乎不开公众音乐会,他也是伟大的即兴演奏名家,但他写作却精雕细琢,下笔没有一丝苟且。

《调音师》

凡此种种,每一项都可以说是奇特,但肖邦这个人却拥有了全部。而关于他,或许最吊诡的一点,就是他身在浪漫时代,又住在人文荟萃、各种艺术风起云涌的巴黎,肖邦却和他的时代抽离,几乎不为外界所动。

这样一个封闭自我的人,却透过他的艺术和全世界沟通,甚至还深刻影响了他的同辈以及后代的音乐发展。

在艺术世界里,我们或许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这样“集矛盾之大成”的例子。而这样的矛盾大成,竟然是作品听起来最梦幻、最美丽,令人感觉最无害的肖邦。这已经不是矛盾了,这是复杂难解的谜。

03.

对肖邦的误解与污蔑

但如今人人都爱的肖邦,在过去名声一度不是很好。为什么?因为大家听到的都是品位不是很高的肖邦。

因为肖邦只活了39岁,又不太喜欢抛头露面出来演奏,导致听过他演奏的人真的不多。再加上大家都爱弹肖邦,却又弹不好肖邦。于是,对肖邦这个人的批评就出来了。

比方说,我看伟大的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的回忆,这位是1903年出生的钢琴家,他说在德国,特别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许多人不认为肖邦是伟大的音乐家,认为肖邦只是沙龙作曲家,把肖邦的作品用作展现技巧或者是表现个人的优雅风采而已。

当然,他说肖邦的音乐里面有这种优雅,还是“优雅”这个词最好的表现,但是“优雅”只是肖邦作品中的一项成分罢了。就像我刚才说的,肖邦作品可以优雅,但也可以非常激烈。

顺着他的话,我找到了德国之前对于肖邦的一些看法。比方说,在1910年的莱比锡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言论:

“现今那些热爱钢琴的年轻女士,最糟糕的坏习惯之一,就是他们对肖邦的狂热崇拜。我不是贬低这个受苦的天才,但是我认为,他的音乐想法美好、迷人,但也浮夸,叛逆地在天堂与地狱之中来回。这个如果适合作为年轻人的音乐教育的话,那可以说是教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变态。”

04.

如果一年内不能弹肖邦的曲子

这样说来,肖邦当然是非常重要,只是,就因为他很重要,所以我们就要听肖邦的音乐吗?如果你已经有足够的好奇心,也耐着性子听我说到这边了,接下来我给大家四个理由,看看能不能够说服你,和我一起来多认识肖邦。

首先,太多人听肖邦,太多人学肖邦,也就太多人受肖邦影响,像周杰伦连专辑名称都有肖邦。但事实上,受肖邦影响的人远不止周杰伦,有太多人在他的作品里都用到了肖邦的风格。

《 不能说的秘密 》

早从瓦格纳的和声开始,就可能受到肖邦晚期作品的启发。肖邦的作曲甚至还具体的成为很多流行歌曲的引用或延伸灵感,比方说以前有位歌手巴瑞·曼尼洛(Barry Manilow),他有首歌叫做《Could it be magic》,后来被接招合唱团(Take That)翻唱,这首歌就是从肖邦的《C小调前奏曲》变化出来的一首歌。

事实上,如果你要论音乐的写作风格、伴奏的处理、和声的转折运用,我们要找哪些作品没有受到肖邦的影响可能还比较简单。

要论受肖邦影响的作品,有些是借,有些是偷,但无论如何,肖邦影响力就是那么大。如果你能够正本清源地了解肖邦本人跟他的著名作品的话,之后去延伸欣赏其他人的作品,当然可以事倍功半,也能够听出美好旋律之外更深一层的含义和学问。

对于艺术,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这个节目就是希望大家,我们热闹跟门道两个都要。特别马上就是肖邦钢琴大赛了,虽然说什么时候认识肖邦都可以,但趁这个机会,好好了解不是更好吗?

第二,肖邦的艺术虽然展现于音乐,但是他所启发的可远远不只是音乐。我们说肖邦是音乐的诗人、钢琴的诗人,但怎么样用音乐来表达诗的感觉呢?我在节目里面会为大家具体的分析,他如何用音乐做到这一点。

而当我们了解肖邦如何用音乐写诗,或者像他的叙事曲用音乐来说一个故事,掌握到这点之后,我们也可以用在其他的创作,或用这样的观念来看其他的创作者。

《钢琴教师》

第三,200年前的人爱肖邦,200年之后的我们仍然爱肖邦。伟大指挥家克伦贝勒曾经在讨论贝多芬的时候说,要纪念贝多芬最好的方法,就是规定大家一整年都不要演奏贝多芬。什么意思?就是你不特别纪念贝多芬,但是我们音乐会里面都充满了贝多芬。一旦把贝多芬强行拿走,你就会深刻的体认到他对于音乐是多么的重要。

肖邦也如此。当然,肖邦的领域可能局限在钢琴曲目里。但如果现在规定一整年的音乐会钢琴曲都不能弹肖邦的话,这个世界应该会变得失色不少。

肖邦对于钢琴乐器有一种“本质式”的了解,所以,即使他用的钢琴是200年前的钢琴,但他的指法在现代钢琴上面几乎也都适用。因此你越了解肖邦,你就越了解钢琴,你更知道这个乐器的演奏性能、表现方式,可以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

最后,也就像我刚才说的,以前人爱肖邦,所以弹肖邦,现代人爱肖邦,所以也弹肖邦。所以我们听肖邦的作品,如果我们对作品本身有比较好的认识的话,我们真的是可以听着过去100多年的唱片录音,可以知道历史,也可以看到未来。

我可以跟大家保证,在未来的这100年,只要人类文明还继续,大家仍然会继续演奏、继续听肖邦。了解肖邦的音乐也就是认识钢琴演奏史,而知道历史、知道传统,也就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定位。能够展望未来,也可以回顾过去,这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