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雅趣 | 我一辈子都在讨好别人,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讨好”,是当压力或威胁来临时,人们为了自我保护而采取的沟通方式。

当我们讨好时,我们罔顾自己的感受与重要性,全心取悦对方或来者不拒,只希望对方能友善相待,或喜欢自己。

但是,讨好带来的友好是真实的吗?习惯讨好的人,还认识真正的自己吗?

讨好者,将逐渐淡忘“我是谁”。如同行尸走肉般空洞,缺乏内在的核心价值。

这篇文章所提到的“讨好”,是美国家族治疗大师萨琴尼亚·萨提尔,所提出的概念,是人类求生存的四种沟通型态当中的一种。四种沟通型态分别是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

“讨好”,是当压力或威胁来临时,人们为了自我保护而采取的沟通方式。当我们讨好时,我们罔顾自己的感受与重要性,全心取悦对方或来者不拒,只希望对方能友善相待,或喜欢自己。

确实,“讨好”如果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关系中的冲突,达到个人想要的目的,以下是三种常见的讨好类型:

一、渴望被爱型

这类型的人由于缺乏自信,不信任他人会喜欢真实的自我,所以通过讨好,来隐藏心中的感受、想法。

他们在人际相处时,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别人的喜好与性格,表现出对方想要的样子,常以配合、附和的方式,参与其中。并且,总是让长辈或身边重要的人,来替自己下决定。

渴望被爱型讨好者,通常缺乏自信,不信任他人会喜欢真实的自我。

缺点:因为很少留出一段自我思考的时间,习惯赞同别人的想法,所以容易变得欠缺个人意识,不了解自己。也常常在遇到挫折时,觉得委屈,怪罪他人,无法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二、回避冲突型

他们的人生座右铭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凡事秉持着“以和为贵、没事就好”的态度。

采取讨好的人际策略,主要是避免让自己面对冲突,由于他们“不想、也不擅长”处理冲突,于是努力维持人际间的和谐,以他人的意见为出发点,只要团体气氛融洽,就感到舒适放松。

采取讨好的人际策略,主要是避免让自己面对冲突。

缺点:在团体中常显得可有可无,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无法真实的投入,所以无论身在何处,都找不到一份踏实的归属感及认同感,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无所倚仗。

三、别有意图型

为了从别人身上获得某种好处或目的,例如有形的金钱,也可能是无形的权力等。所以,总是尽力去符合对方的期待,甚至忍气吞声也在所不惜。

这类型的人你一定不陌生,随意转开电视戏剧台,总会有某个角色为了求取名利,汲汲营营,成天绞尽脑汁,讨位高者的欢心,打不还口骂不还手,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得到想要的好处。

为达目的忍气吞声也在所不惜?

缺点:和对方的互动呈现严重倾斜。你在下、对方高高在上,为了获致最终目的,完全丢掉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一味的忍耐或伪装。但是,其实内心累积了许多愤恨,以一种虚伪的方式过活。

讨好无法带来真实的友好

无论是上述哪种类型“讨好者”,都是采取刻意的配合,进而达到自己期待中的结果,例如被爱、被接纳、被重视……。

遗憾的是,讨好无法带来真实的友好,仅仅只是一种刻意操作的“假性和谐”。

总有一天,讨好者会因为气力耗尽,而无法持续伪装,而被你讨好的对象,可能会非常惊讶于你的转变,甚至认为自己受骗上当。

同时,讨好者必须假装自己没有想法、没有情绪,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无法跟随内心的声音。最终,讨好者将逐渐淡忘“我是谁”,如同行尸走肉般空洞,缺乏内在的核心价值,无所适从。

“关系经营”,不应该专注在满足对方期待,有时需要仰赖秘密的互换。

请别忘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只有一个的你,是多么珍贵。所以,想要拥有和谐的人我关系,你需要的不是隐藏自我而是认识自己,以便选择高适配性的友伴。然后,致力在彼此关系的经营,而非专注于满足对方的期待。

人与人的关系如果要发展得更为深入,有时候需要仰赖秘密的互换,尤其是彼此分享自己,没那么完美的一面。所以,请勇敢地与讨好Say NO,你绝对值得用真实的面貌来生活,并与他人建立真实稳固的关系。

编辑:DD 格式:黄牛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