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专栏】彩霞满天 || 温暖一生的师范生活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一代中师吐芳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中师生是我国教育金字塔的基石,支撑着当时薄弱的基础教育。再回首,我们是一群没有母校的人。可是,温暖的回忆,足能回味一生。01同学情谊至纯至真,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其乐融融。那时,豫西师范招收的是洛阳地区的学生。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同学一学期回家一次,如果再把被子来回背,就更不方便了。闲暇时间,女同学就帮着男同学缝被子。说是缝被子,其实是在练手。当时年龄太小,很少有人在家缝过被子。大家把被子铺在宿舍楼前面的地上,几个会缝被子的同学先给大家讲一讲

听着容易做着难,当时的被子普遍非常厚,一针下去,怎么也扎不透。用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扎过去了,又不知道斜着出针。有的同学停下来再请教,有的同学“发明创造”,直接找块砖头、石头当顶针,终于缝好一个被子。看着地上的“杰作”,我们忍俊不禁,针脚大大小小、歪歪扭扭,不过总算是缝好了。男同学也不嫌弃,还挺感激。二年级的时候,女同学基本上都学会了缝被子,这个问题算是顺利解决了。每年冬至,都会想起在班里包饺子,倍感温暖。几人一组,有的和面,有的拌馅。包出来的饺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互相瞅一眼,噗嗤笑出声,白胡子的、白眉毛的,有的脸上也沾了面,笑着闹着把饺子就包成了。一年级的时候,有人包的太大,有人包的太小。下到锅里,小的煮开了花,大的还不熟,令人啼笑皆非!师范三年,每年都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热腾腾的饺子,到现在仿佛还能嗅到那特殊的、诱人的味道。师范不仅使我们收获了友谊,也学会了许多生存技能。02每每想起班级联欢会,真是充满快乐!我们把桌子围成一个圈,再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能歌善舞的同学大显身手。

郭健敏的嗓音清脆婉转,一曲《枉凝眉》好似天籁之音;张保国的口琴堪成一绝;马安亮边弹着吉他,边唱着流行歌曲;张权伟的“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唱得字正腔圆;还有一些同学客串逗乐......每次晚会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有一次,晚会结束,我们几个人一边烤火,一边聊天。忽然,怎么闻到有股糊味?原来有个同学的棉鞋烤糊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我们班教室在二楼正中间,窗户外面,是一个大大的平台。中午吃完饭、晚自习之前,我们连人带凳子一起出去,坐在平台上聊天、读书、看夕阳西下,羡煞其他班同学。学校往南走,不远处就是涧河。

春来花儿摇曳,盛夏流水潺潺,金秋大雁南飞,隆冬白雪皑皑,我们见证了涧河的四季轮回。尤其吸引我们的是小河里的小鱼、小虾和螃蟹,搬起一块石头,下面可能就藏着一只螃蟹。我们或者坐在河边看风景,或者在河里玩耍嬉戏,涧河成了我们心中的百草园。03转眼间,仲夏蝉鸣、木槿花开。一年四季中间的第五个季节——毕业季悄然而至,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犹如漏斗中的沙石,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个季节里,有多少不舍。一张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孔,以后不知能不能再相见?懵懵懂懂中,临近毕业,忽然才知道时间的无情。只好把这份眷恋书写在毕业纪念册上,或是离别的愁绪,或是鼓舞人心的话语。我们还给老师们留言,感谢老师们三年来的辛勤付出。当时大家唱的最多的是《长亭外古道边》和《让我再看你一眼》,经常是唱到一半,就泪流满面。忘不了,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忘不了,同窗朝气蓬勃的身影;忘不了,校园的一草一木;忘不了,读书学习三年的教室......毕业前夕,班主任黄松婷老师提议,给我们班两名家庭比较贫难的同学捐粮票。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粮票是非常珍贵的。但是,粮票再珍贵,远远比不上同窗三年的情谊珍贵,大家很快捐了900多斤粮票。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粮票本身的意义,是同学之间浓浓的情意。时隔多年,我已忘记了此事。黄老师是个很细心的人,她记下了同学情、同窗谊。如今,看着这不同寻常的记录,不禁感慨万千。人常说:同学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最亲、最近的人,这恐怕就是最好的诠释了。04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家忙忙碌碌收拾东西,离别的愁绪萦绕在心头。缘分将我们聚在一起,友情把我们紧紧相连。我们一起倾听花开的声音,一起追逐风飘过的日子。上师范三年,最烦的是晨跑,起床铃响了,还是瞌睡得要死。无数次想象着毕业了多好,再也不用晨跑了。真的到了这个时候,却有万般不舍。1988年7月,一群十几岁的娃娃离开母校,柔韧的肩膀承载着时代的重任。离开母校30多年,不得不感慨,对于有的同学来说,毕业就是此生的离开。如今,母校已不在,楼房虽然没有拆除,但早已物是人非。我们走出了彼此的人生,成为生命的过客。但是,中师生是我们永远的标签,同学情是挥之不去的暖暖的回忆。回忆就像一帧发黄褪色的老照片,眸然回首,红颜不再、青春已老,但是,那些闪亮的日子,都已化作美好的记忆,永存心间。使我们的人生得以丰润,岁月充满柔情。毕业以后,大部分同学还在教育战线,也有从政、经商的,在各行各业都成了中坚骨干。从恰同学少年到华发初生,我们的孩子们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谁家有喜事,就是我们欢聚的日子。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故乡。我想说:豫西师范是我们永远的故乡。有太多的美好在那里定格,一场青春盛宴已成永恒。有人说,中师生为国家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被牺牲、被亏欠的一代;还有人说,我们是被政策和贫困耽误的一代。正如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一样,我们也无法选择时代。中师生这个群体,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唯有香如故。短短三年的师范生活,温暖着我们一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采撷一串串记忆穿整起来,纪念我们逝去的芳华。2020年,祝福我的老师们身体安康、阖家幸福!祝愿我的同学们和所有的中师生工作顺利、诸事顺遂!作者简介: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运动。

致敬芳华已逝的一代中师生!推荐几篇90年代的中师生写的故事:浅谈贾母的性格特点 / 作者:焦彩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