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演员那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客都原创】

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粤剧、潮剧、汉剧)之一,作为国粹,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它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州地区、韶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2008年6月7日,广东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剧演员饰演的角色分为: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刻不离手机的今天,喜欢看汉剧的人却越来越少,以至很多剧团入不敷出,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如果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剧种,这个剧种或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就消失了。我不是戏剧迷,因为喜欢纪实拍摄,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汉剧。很多戏曲爱好者欣赏汉剧,是从前台开始的,而作为摄影发烧友的我一到前台,啥感觉也没有,拍出来的照片总感觉是剧照,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也没有活鲜鲜的个体。在前台所看到的,是亘古不变的历史剧,演员们的一招一式,皆在导演的设计之中,颇难激起心中涟渏,而在后台则不同,可以拍到演员们的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的变化,拍到台前察觉不到的细节,只有细节,才足以憾动和感染观众。特别是在炎炎的夏日里,这些演员们,身穿几十斤厚厚的演出服,脸上擦着浓浓的香脂胭粉,别说上台演戏,就是稍稍动一动,就已是汗流浃背,弄得满面流油了。

台上的风光无限,台下的酸甜苦辣,说不完的故事,演不完的人生。面对演员们如此执着和投入地表演,心中定会产生一丝丝的疑问:他们今天的卖力难道只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生存?为了解开这个迷团,也为了一种责任,我悄悄地把镜头对准演员们,着力表现他们在台前幕后的另一种“美”,让大家在欣赏汉剧的同时,能同时感受到演员们的艰辛、灰谐和他们对传统艺术执着的追求。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着一幕幕独特的戏,自己是演员,亦是观众,更是剧导演,要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就需要不懈的努力。

世间的很多事理,其实也是相通的,正如评判一部戏的好坏,关键要看观众的认可程度,观众就是质检员,一部戏的完成不是为了迎合某一个人的口味而排的,它是要面对广大不同层次的观众,达到寓教与乐的效果。戏曲表演使然,摄影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说远了,各位看官,还是看图说话吧!

婆行,又称老旦、老妈,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公行,有白须老生,动作较为迟缓,重须功和发功。

乌净行,又称乌面、大花脸,既扮演英雄豪杰,也扮演权奸神怪,用炸音发声,嗓音威猛粗放,表演重功架,多用大动作,要求“举手投足千斤重,开膀过头显英雄”。

乌净行。

旦行。

旦行,以身段和水袖功夫见长。

演员对故事和情节的演绎主要靠五官和手势的变化来传递。

白须老生在后台与孩子嘻戏玩耍。

前台的“风光”和后台的辛酸只有演员们自己知道。

火辣辣太阳下的表演,即便是满脸黄豆般的汗珠如雨下,也不能用手擦拭些许。各位看官,个中滋味可不是我们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哦。

汉剧的表演主要在乡村,演员们利用匆匆忙忙的用席期间为自己化妆。

不管观众有多少,演员们总是一丝不苟的修整着自己的妆容。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汉剧人才锐减,发现、培养新人成为弘扬和发展汉剧道路上的当务之急。

炎炎的夏日演员们为自己的脸涂上又油又厚的胭脂粉。

生行,又称文小生和武小生,主要扮演青、壮年男子角色,用男声假嗓唱念,身段稳重大方,动作文雅潇洒。

青衣,又称闺门旦。表演端庄娴淑,要求“行不动裙,笑不露齿”。

局部更能展现汉剧演员的艺术气韵。

丑行,扮演各种滑稽诙谐的人物,用男声原嗓唱念,动作夸张,常走矮步或单腿移步,出手小,表演时要求眉、眼、鼻、口、舌能同肩、手、指、腰、腿紧密配合。

红净行,又称红面,扮演英雄好汉,以原嗓与假嗓结合发声,唱腔有独特的风味和韵味,表演要求龙行虎步,器宇轩昂。

文小生。

旦行,扮演青年、中年妇女的各种角色,用女声假嗓唱念,表演以身段和水袖功夫见长。

顶着烈日,身披几十斤重盔甲的演员在后台作片刻的休息。

2008年2月,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春节期间举行一系列民俗活动并聘请民间汉剧团参与的演出。今日的乡村,剧团演出通常是作为民间重大民俗节日时主要酬神项目之一。本图获广东省第22届摄影展人文纪实类银奖。

在乡村观看汉剧表演的热闹场面。

台上的风光无限,台下的酸甜苦辣,说不完的故事,演不完的人生。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着一幕幕独特的戏,自己是演员,亦是观众,更是剧导演,要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就需要不懈的努力。

作者:罗利光

作者简介:

罗利光,网名阿山,毕业于汕头大学美术系,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众摄影》2007年度十佳摄影师,《车坛影协》摄影网管理员,梅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梅县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学美术高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民俗、客家题材的研究。

(0)

相关推荐

  • 做戏 | 周华诚

    我走到西溪北苑小区,远远听到锣鼓声,继而是一阵咿咿呀呀的戏腔,热闹极了.那戏台就搭在一片空地上,不远处是摩天大楼,幽蓝的玻璃幕墙直伸到云端.我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地方还会有戏班子.更没有想到,看戏的居然 ...

  • 从上海越剧演出广告看越剧发展(一)三十年代

    这部分演出广告是1930年,直至1949年5月27日为止,每一年在<新闻报>(<申报>,日后的<新民晚报>)上所登的越剧演出广告.基本囊括了整个越剧相对有实力或比较 ...

  •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六章新武汉(三)汉剧(2)

    汉剧(2) "汉剧的十种角色,"梅先生听完了说:"您把它分门别类,举例解释,讲得太清楚了.这里面,末生外三种角色,在京戏统名老生,可是有文武的区别的.同时京戏的武生一门, ...

  • 中国戏曲行当的形成与演变

    在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之前,早已有过由两三个人演出的"参军戏"."踏谣娘"等,其演出形式有点儿近似现代的"化装相声"或"化装二人转&q ...

  • 生活的空余,与我一起重逢文字【客都原创】

    --我喜欢品味自己的文字,在品味中找回从前的样子,倾听自己从前的心声,在品味中找回了真实的自我.  人淡如菊,淡泊心境,安静自己,安心文字. 说不清在什么时候就对文字有了这种独特的感觉,喜欢用文字随心 ...

  • 唯有文学和爱不可辜负,168篇客都原创文章你关注了吗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客都原创公众号自发布以来,到2020年2月23日,已发表原创文章556篇,现将其中部分文章整理以下,以飨爱我们和关心我们的读者,同时感谢所有作者的 ...

  • 梦游中国‖穿梭在热带雨林【客都原创】

    穿梭在热带雨林 文/梦游中国 无论在小说里还是在电影里都常常出现热带雨林神秘而又奇妙的画面,所以一直很想找个机会去揭开热带雨林的神秘面纱! 2002年7月,终于有机会从广州乘火车去昆明,然后从昆明乘大 ...

  • 廖是添‖重九梦游王寿山【客都原创】

    重九梦游王寿山 文/廖是添   那排排常绿乔木都是开明绅士 分列于进山的道路两旁 挺得笔直的身板硬朗如前 有人点赞不墨也成千秋画的远山 有人沉浸无弦竟成万古琴的飞流   我却俨然成了那只展翅翱翔的苍鹰 ...

  • 腐竹,客乡的美味【客都原创】

    腐竹,客乡的美味 文/半佛闲人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 也是最会吃.最懂得吃的民族.他们在劳动中创造财富,也在生活中创造美食和快乐,就连对食物的名字总是富于美好的寓意和期盼,在中国有一种十分受欢 ...

  • 张德湘‖回不去的时光【客都原创】

    回不去的时光 --清明回乡拜山的见闻遐思 文/张德湘 清明祭祖遐思 拜山是人们对先人的纪念,同时,也祈祷家人风调雨顺.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懂得自己的来处,更知道自己的未来.不管你富贵还是贫穷,无一幸免, ...

  • 廖是添‖致敬艾青【客都原创】

    致敬艾青 文/廖是添   一盏小油灯在雪落的中国 徐缓前行  灯光照出的背影 贴着天朝寒冷的小山村 贴着先生那个<时代> 踩过我的胸膛   我看着先生像只雄性火鸟 面对被暴风雪戏谑的土地 ...

  • 桃之人生【客都原创】

    桃之人生 文/半佛闲人 清静微凉的夜,一个人倚靠在窗前. 夜,深了,还没有睡意.展开茶具,选茶择水,正好,专心静候一杯好茶.忽然,柔柔的"叮咚"声传入耳朵,是微信的提示音.抬头看看 ...

  • 熊运声‖长沙一湘西行【客都原创】

    长沙一湘西行 文/熊运声 张家界一天门山 湘西首旅上神山, 碧野瑶台峽谷间. 九九九阶登洞路, 千千千尺瀑飞湲. 悬崖架索游仙境, 缆道通车过险关. 尽兴天门餐秀色, 留连胜景忘回还. 芙蓉镇 古镇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