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林作尧II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是“女儿节”又叫乞巧节,是未婚女性的节日,也是单身女性的节日,是看星星的节日——
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乞巧女子巧慧”为主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古时候七夕节重要的仪式是:在牛郎织女浪漫故事的大背下,女孩子们在七夕这一晚上纷纷用自己手工制作的手绢、衣服等等拜祭织女,祈祷自己也能心灵手巧,从而获得幸福的婚姻。
乞巧——也就是女儿们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心灵手巧,拥有心灵手巧和智慧的女儿也更希望拥有美满的爱情,同时女儿们也向织女乞求美貌。
中国大部份地区都有乞巧节祭拜星辰的习俗。在广东,乞巧节有独特的风俗形式。除了“拜七娘”(广东人将“七姐”称为“七娘”),广东的女儿们还要“摆七娘”,“看七娘”。在七月初六、初七、初八这三天,女儿们要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展示出来,供人评论,同时显示自己的技艺。
七夕最传统也是最浪漫的故事,是“牛郎织女鹊桥会”。民间流传的习俗——七夕晚上要搭花架,如果女孩子能在花架下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便能得到至死不渝的爱情。
七夕节虽然有牛郎织女故事背景,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包含的是古人对爱情、婚姻的一种理想。而且,牛郎织女之间有分离、有团聚,不像现在人们所想的那样爱情的甜蜜,更多的应该是对爱情的忠贞和坚持。
现在广州的珠村、番禺等地还保留着贡案的习俗。在古时候女子与男子的地位是很不平等的。平日里,女子甚至连宗族的祠堂都不能进去。但七夕这一天,女子的地位得到明显的提高。贡案是女儿们制作的手工艺品,七夕这一天会摆进祠堂内以供他人观赏,女儿们也可出入祠堂。虽然男女授受不亲,但七夕这一天,女儿们可以不像平时那样避讳男子。
七夕单身妇女的节日——
一、中国古代,单身女子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才可以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聚会、玩耍。
二、单身女是指一种结婚后不满家庭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另一种是所谓的“自梳女”,这类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岁适婚时却不满封建包办婚姻,而对外宣告终生不嫁,并从此搬入“姑婆屋”居住。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独有的一个群体,她们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七夕还是看星星的节日——
古时候,七夕晚上全家大小会团聚在花园里或者花架下一起赏星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七夕节(乞巧节)不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本原是:忠贞、纯洁、专一的爱情观。
注:首届(2010年7月7日)七夕风情文化在广东、东莞望牛墩举行。有来自全国27个省份52支队伍参加乞巧“女红”(女人们的手工艺术)作品比赛。最远的有西藏、新疆、云南、宁夏、辽宁。
文:林作尧
作者简介:林作尧,自号桃源洞主(书斋),梅州市城北镇人,原广东梅州市岭东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梅江区(县级区)台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梅县客家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主编《西河乡情》、梅州《嘉应客家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