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玉白菜根本不算啥,70万件藏品30年也看不完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内陆游客台湾之行必看之地,内藏70万件珍品,有人计算了一下,按一年四季5000千件文物的轮展,全部看完也要30多年。
博物院建位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原为“中山博物院”。宫殿式建筑造型效仿北京故宫,外观壮严宏伟,是中国文物收藏精华所在之一。
博物院平时游客众多,比较难观赏,了解到周末展馆开放延迟至晚上9:00,我们便选择了周五傍晚过去,大厅果然清净许多。在柜台又一次感受了支付宝的强大。
博物院共有四层,藏品展览主要集中在二、三楼。大包需要要储存,储存柜也是那么风雅。出乎意料的是可以带相机,并允许拍照,让我们开心不已。
由于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进去后,不能免俗地直奔三大镇店之宝。首先去的是三楼玉器厅,比较庆幸的是这次看到的是玉白菜,我本人对东坡肉没什么兴趣。玉白菜没有想象的那么精致通透,体积也不大。来之前台北的士司机告诉我们说和真的大白菜一样大,不过见到本尊后,我觉得司机应该指的是“娃娃菜”。
“翠玉白菜”据说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由一块自然而成的半灰白半翠绿的玉石雕刻而成,菜叶上还有蚱蜢和蝈蝈各一只,雕工也不算特别精细。不懂玉白菜为什么名气会那么大。
后来看了展厅里的其他玉器,各式各样的玉雕争奇斗艳,相比之下,玉白菜更是相形见绌,更加不明白玉白菜可以位居榜首。
毛公鼎是第二大镇馆之宝,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单外形和份量,这只鼎远不如北京国家博物馆的鼎藏品。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青铜之最,有499字。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策命重臣毛公辅佐。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铭文编钟,凡是带铭文的青铜物件,都是厚重而有价值感的。
不过,对于普通游客,其他的小件青铜器比毛公鼎这样的庞然大物更有看头,贴近生活的东西总是能引起更多的共鸣。这种影视剧里常见的器皿,面对真迹,亲眼看到其手工制造出来的,颇具时尚感的流线弧度和细节处理,让人对古代匠人的艺术造诣不得不叹服。
因为时间限制,看完两大宝贝,下面的行程都是跟着自己的喜好走了。瓷器是我们重点看的对象,中国瓷器以北宋的汝窑为尊,目前流落世界各地的汝窑瓷器大约有70件,而台北故宫就收了21件,因此宁可舍玉白菜,也不能不看汝窑。
汝窑是宋官窑,汝窑工艺难度高,烧制年代短,传世精品留传稀少。宋朝皇帝多是文艺青年,品味极佳,因此匠人们都投其所好,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相极其温润儒雅。
唐三彩是陪葬物,风水上讲家中不宜摆放。不过这里的唐三彩造型非常生动形象,线条流畅活泼,简洁而极富神韵,很立体地反应了唐代贵族的生活。
除了重器名件,展品中一些小单件特别吸引人,比如马头俑,优美的马颈,瘦削的脸,完全可以想象它的整体形象是匹九头身的骏马。而其竖起的耳、凸出的眼和吐露的舌,不知受到了何种惊吓,真乃传神之作。
黑釉碗中自然形成的枯叶,看似简单,其实黄色枫叶上的晕染据说非常难把握。
瓷器厅还有感知体验处,让游客亲手触摸上了釉和没上釉的瓷器的区别。
匆匆120分钟的游历,最大的感受是这70万件无价之宝,在战争年代经历了南京、重庆、南京、台湾的漫长运输和折腾,居然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一件不拉,实在是奇迹。最大的期望,当然还是这些宝贝应重归北京故宫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