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博,出乎意料的县级博物馆(4)
★旅游地点:宜兴博物馆之通史馆三
明清时代的宜兴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物产丰富,居江南之首,向来有“金张渚、银湖滏”之称,鼎、蜀两山以陶业久负盛名。明代中期,适宜散茶冲泡的紫砂茶具成为中国标志性的茶具之一,陶都宜兴开始与瓷都景德镇齐名,有“景瓷宜陶”的说法。
蜀山窑群是宜兴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生产紫砂陶、均陶和日用陶的主要窑场,其烧制的陶瓷品种繁多,紫砂有壶、茶叶罐、砚台、花瓶、穿心铫等;均陶有香炉、花杆、省油灯、文具等;日用陶有缸、瓮、盆、罐、壶、瓶、灯、花盆等。蜀山窑群烧制的陶瓷品种几乎涵盖了明清时期宜兴窑陶瓷的所有品种。
紫砂花盆是一种既美观又有着良好透气性的花盆,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有点高。我以前在宜兴也购买过几个,虽然肉疼了一阵子,但看着它们摆放在案桌上,终究还是物有所值的。
紫砂的颜色比较单一,有的可能会浅一些,有的会深一些,但色系都是“紫砂”的颜色。不过其他陶瓷的颜色就丰富得多了,有明亮的暖色,还有素净的淡色系列。
明代中期之后,宜兴涌现了许多世家望族。这些家族因为科举发家,继而成为当地望族,诸如徐、吴、蒋、陈、任、史、万、曹、储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世家。
这个时期的各类器具都更加精致,有一套八仙人物的鎏金帽饰,就十分形象,不过只有六件,可能其他几件遗失了吧。还有各种摆件,内容也很丰富。
这一时期宜兴的文化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戏曲创作极大繁荣,明中期以来,就出现了邵璨、吴鹏、季世儒、陈贞禧、陈玉蟾、吴炳等一批戏曲作家。
其中吴炳的《粲花五种曲》相当出名,《绿牡丹》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是越剧的保留剧目;《西园记》则是昆剧传统剧目之一,并被搬上过银幕。
这位明代末年著名的戏曲作家被清军所俘,始终坚贞不屈,连续绝食七天而亡,年仅五十四岁。临终前,他写下绝命诗:“荒山谁与收枯骨,明月长留照短缨”。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后人将他和其族侄吴贞毓一道供奉在宜城西庙巷二忠节祠内。
宜兴还出了一位清代著名的词人陈维崧,阳羡词派的开创者和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的儿子。他不仅工词,还工骈文,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并称“骈体三家”。有人称其是清朝纳兰性德后的又一位填词大家,为清词的中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朝的瓷器还是以素色为主,青花花卉也很素淡。到了清朝,瓷器变得十分华丽,即使素三彩,用色也很艳丽。
宜兴具有近万年的开发史、七千年的制陶史,通史馆里按照时间为轴线,用图片文字和文物分三个馆展示了宜兴的发展历程。可惜的是在通史馆三才游览了一半,小伙伴打电话说他那边的游览即将结束,正在往出口处走。
我虽然让他再游览一会儿,慢慢走不用急,但还是迅速地把剩下的内容走马观花地看完。至于书画作品等文物,自然是来不及一一细览了。
二楼还有一个现代名人馆,估摸着时间不够,还是匆匆忙忙地走了一遍。进门正在放纪录片,特写人物是潘汉年,这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曾被定为“内奸”,并被逮捕、判刑、开除党籍。一九八二年,为这起建国以来的一大冤案平反。
匆匆看了两眼,就急忙走进了展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再加上一些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名人馆全方位地向参观者展示了宜兴近代和现代的名人。
有宜兴农民暴动总指挥万益、副总指挥宗益寿、雨花台革命烈士史砚芬、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化学工程教育创始人李寿恒、民国教育部代理部长陈雪屏、科学巨匠周培源、台湾统一发票之父任显群、溶洞旅游开创者储南强、民国银行家任凤苞、著名画家徐悲鸿、新金陵画派主要代表钱松喦、人民艺术家吴冠中、著名书画家尹瘦石……
来不及细看他们的介绍,只能瞥了一眼这些比较熟悉的名字,很震惊居然他们居然都是宜兴人。还有更多不熟悉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字,但也来不及一一细看。
有几位名人还有实物场景还原和全身雕塑的,像潘汉年在办公室里办公、散步于清华园的储南强、周培源的会客厅等。
徐悲鸿的铜雕像是他在画室创作时的场景,呈站姿,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右手持毛笔,头部微仰,上身微微前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艺术问题。吴冠中的雕像则是微曲一膝,似乎在写生。
其实我当时到博物馆来的初衷是想参观徐悲鸿纪念馆,结果误入博物馆以后把初衷给耽误了,这会儿自然是来不及再过去看,只能留待下次。小伙伴虽然等了一会儿,倒也善解人意,没有急躁地打电话连环催促。
自驾游:宜兴博物馆
10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