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
文/素白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存在一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无论是还在这个世界上,还是不在这个世界上。
为什么名人总是有人为他去出自传书?那是因为大家都在好奇他的一生。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成就一个这样子的人。
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我们需要拥有一些学习的目标。或是从人的表面去学习,或是从他一生的经历中去领悟。
01 世界是个大舞台,而人是一本书
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人与人相处,不仅仅是为了感情的延伸、以及幸福感的加倍,更多的是从彼此的身上学到优点,改掉缺点。
有人说:“人比人,比死人。”但是不可质疑的是,很多优秀就是在比较中不断涌现的。不然你就会像是一只井底之蛙,只懂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我们平时读书,其实也是在读一个人的一生经历。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够了如指掌地去了解,但是最起码都能够略知一二。在别人的遇见中去换位思考,是否为合适的选择?若是你会怎么办?
当我们在思考的同时,其实也就是一种成长。
1966年,杨绛、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接受“改造”。突发的打击并没有轻易地击退杨绛先生的坚强,豁然的心态是对苦难的漠视和超越。即便在苦难的日子里,也始终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
当杨绛先生被迫剃了“阴阳头”之后,她会轻松地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
能够直面人生中的悲惨经历,内心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这样的经历若换成是你,你又能否去做到如此般的豁然明朗?
02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
初入社会总是很难去看清楚这个世界的伪装,很多数不清的言语总是让人难以分辨。而读书、读人,则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地清晰。
我们去阅读一本书,就是去读懂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个“他”或许是作者,或许是作者笔下虚构的人物。无论是谁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他遇事后的状态和选择。
读人时,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所有的人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人要懂得去包容和理解,你才会有可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
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有可能发现不一样的存在。
有人说:“心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善良的人眼里,所有的行为几乎都可以找到合理的位置。过了度的善良在长期累积之后,比起得到善意,更多的反而会是折磨。
内心防备的自己,在不熟悉的世界里会自我保护。或许会错失很多的缘分,但是却能够让不安的自己变得安心。
在杨绛先生的书中,提供她小时候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书,坐在父亲房里,大气不出,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地,寂然无声。父亲一觉醒来,看到小天使般的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一个咯噔,瞬间的温暖,岂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袄”所能比拟!
父亲就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若是杨绛先生因为看到父亲在睡觉就转头离去,不费心思去静静的陪伴,自然也就不会知道父亲的真心。
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绝对的答案,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也会是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时候做出不同的选择。
不清楚的需要主动尝试,或许结果未必能够如你所愿,但起码你能够大概知道选择之后的答案。
人这一生,我们会遇到数不清的人、说不尽的发生。不要让它过了就过了,这样对你的人生其实毫无任何的意义。
要懂得在别人的人生中去读懂属于你自己的道理,然后再取长补短。这样的你才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保持优秀的状态。
从认识别人到了解别人,从冷静看待到思考人生。我们其实都是在不断地学习,然后再吧学习到的东西利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