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的属性
香的文字演变从甲骨文主至篆文皆为五谷煮蒸之气味,民以食为天,可见香之重要及美好。后内涵越发丰富,凡草木有芳香者皆为香,香材品类也越发丰富。闻其味,悦其性,又趋神秘感因用于禋祀。后道教、佛教亦明确使用。目前香料己知有三千多种,常用有四百余种,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长期使用各种香的过程中,围绕着使用方法、人文哲思、价值美学等形成了中国香文化。中国香文化体现了华夏大家庭多民族、长时间的特性;也存在历史阶段性使用方式、目的突出、变化的特征;还有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特征。
中国范围内用香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就出土了竹节纹灰陶熏炉。战国时期室内熏香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使用的多是各国丰富茅草类的草本植物,后逐步发展,并不单一。屈原在离骚中说佩戴香草是效法前代大德,“修能“与“内美“并重。这种香文化的修心思想,也逐步成为了香文化核心理念。战国晚期用香已经非常普遍。汉代则非常兴盛,东汉开始有了使用沉香的记载(东汉杨孚,交州异物志),此时南海和西域进来了各种大量的香料。唐代香料极为丰富,人们对沉香已经开始重视。而沉香的明确用于香事的主香,到了宋代才正式明确,这也与香事的发展成熟有关。
中国人用香大致经历了:祭祀祖先、供奉圣贤、祛疫避瘴、宗教证果、文人启迪才思空明之境。
香文化独自存在,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广泛存在中医、民俗、宗教、礼仪等等诸多文化领域。所以,对中国香文化的认识一定要研究中国这个大文化,因其兴衰与中国文化、政治大环境息息相关。
各类与香有关的文学作品其主要思想均为“香喻德馨”,所以中国香文化与中国玉文化一样,成为君子德行之象征。佛教、道教更是赋与了香通天通灵的特性。
参考文献:
崖州志/(清)张隽 邢定纶 赵以谦纂修 郭沫若点校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8年7月 ISBN 7-218-00227-7/K.49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一一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清]张志联集注·黄帝内经·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12 书号/ISBN 978-7-5317-2227-4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刘方.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8)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美术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