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第二战略就这样了

重读《资治通鉴》到三国,读到许多著名战略,发现战略虽重要,但重要性跟原来想象不同。

不存在战略定成败,而是没战略会败,有战略却只是入门。能坐到牌桌上的人,什么局面下打什么牌,都门清。不门清的人要么坐不上桌子,要么只是因为运气好坐上去很快就清光下桌。

只要竞争激烈,什么战略是可能的对大家来说就都透明,不存在谁有别人看不到的且一拿出来就定局的法宝。这时区分成败的,一是取舍,二是执行。

要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三国的第二著名战略,袁绍与曹操的取舍就不同。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密计,而是明牌。董卓先打,董卓死了部将接着打,部将没打好又被小军阀抢过去打,打来打去,这张牌兜兜转转到中原。袁绍近在咫尺,想要接过这张牌就是一伸手的事。事实上,把这战略精炼成“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七个字,就出自谋臣对袁绍的建言。

但袁绍另有取舍。挟天子有好处也有不便:天子说话,你得假装听。做面子工夫有成本。袁绍此时是最强诸侯,其志不可量,何必非得做这个面子?

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把这张牌拿走了。这张牌对他是正好:他实力稍弱,本来就要做面子工夫,与其对袁绍做,何如对天子做?要实现相对于袁绍的弯道超车,这张牌有用。

即使如此,牌打得也是胆战心惊,步步为营。做面子工夫就有失手风险。曹操与天子某日言语失和,两名带刀侍卫一左一右请曹操出宫,阿瞒吓出一身大汗,从此不敢朝请。再后来,衣带诏案发,天子谋反,双方把脸撕破。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高难度技术活,即使曹操这等人物也只能说是达到了目的,而过程远不完美。

比挟天子以令诸侯排名更靠前的三国第一著名战略是隆中对。诸葛亮建议刘备不要与曹操正面争锋,也不要打江东孙氏的主意,而是拿下荆州和益州,先占根据地,将来才有机会霸争天下。

隆中对非常合理,问题是大家都看得到。其时霸主之争已不再是一团乱麻,北方尽在曹操掌握,吕布、袁绍、袁术、公孙瓒等早期重要势力已荡平。环顾天下,关西陇西太过遥远,低垂果实就只剩下荆益两州。任何一个合格的策士都能指出隆中对一样的方向。同样策略,甘宁向孙权提过,周瑜不仅提过,还要干,可惜死在准备中途。孙权自己也想干,只是被刘备拦在中间,指天发誓,以死相逼,说如此便失信义于天下。孙权本不会被这些言语挡了路,只是刘备借荆州在先,地缘上横在中间,没办法越过荆州去取益州。最终,刘备先借荆州,再取益州,终于在人生晚年成就一番事业。

战略家家都有,刘备胜在执行,而执行一靠地利,二靠手腕。

取益州之前,刘备跟劝他动手的人有番对话。刘备势力弱小却生存至今,自认有个清楚路线:凡事与曹操反着来。“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

灵魂拷问尤在耳,刘备就取了益州。看起来,刘备最成功之处,是别人做的事他也做但名声不大受损。在那个礼坏乐崩天下大乱的年代,还愿意做点面子功夫,已算仁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