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五铢(七)
在唯物辩证法中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说明: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三.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而用唯物辩证方法去理解钱币泛化与经济发展的规律,钱币泛化量变是由少的良币铸造量走向多的良币铸造量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为其后的质变做准备。在达到一定量级之后,会发生钱币个体质变成劣币的必然结果,从而变成质变的劣币与量变中良币的相互渗透,逐渐地质变的劣币会有量的扩张,渐而将量变的良币逐出流通领域。
十三.东汉建武五铢前的货币泛化现象(中)
钱币的泛化是一个货币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也是经济规律下的必然结果。一个铸造精美,信誉良好,质量优等的货币在实际的流通行用中,会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和市场信誉。而这带来的是榜样效仿的盛行,从而在效仿铸造中,会由于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成本等等诸多问题,在效仿的本模上进行质量上的偷工减料,达到用劣等的钱币去行用优等钱币的信用可能。渐而钱币质量下降,劣等的钱币大行其道,优等的良币会被贮藏,并且有选择性的退出流通领域,进而货币在泛化减重中失去信用本质。
4.两汉的关津制度与建武前期的郡县版块性经济模式:
关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战国以后逐渐增多,贾谊在《过秦论 下》中讲到“缮津关,据险塞”。在两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了管理关东诸侯而迁徒入关人员众多,而关内.关东划分,是以函谷关为界关。今汉 函谷关在河南新安县境内,遗存的地面建筑解放前破败不堪,在改革开放后几经修缮,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目前还可以确定的关津遗址还有甘肃金塔县汉肩水金关遗址,居延卅井索关等等。津渡遗址有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发掘疑似津渡遗迹。在一些地名中尚留有津渡的地名,比如:孟津,东津渡等等。
关津:关口和渡口,指设在关口和渡口的关卡。《吕氏春秋 仲夏》:‘门宫无闭,关市无索’高诱注:‘关,要塞也’。津,渡口。《说文解字》:‘水渡也’。关津制度在历史中的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控制人员往来,查验违禁物品,缉拿罪犯,收取关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物》1885年第一期刊登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张家山三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一文,介绍了M247出土的西汉早期《二年律令》汉简中既有《津关令》献世。西汉的关津制度在《二年律令 津关令》中对于马匹有“....议,禁民毋得私买以出扞关,郧关,函谷,武关,及诸河塞津关”。对于黄金,铜材及其制品有“制诏御史:其令扞关,郧关,函谷,临晋关及诸其塞之河津,禁毋出黄金,诸奠黄金器及铜,有犯令”等严令记载,并均有严格的苛验规定。
从历年来发现的汉简和史料来看,见于文献史料记载的关津很多,记有《居延.敦煌汉简》中的玉门关,阳关,肩水金关,卅井县索关。《汉书 地理志》中的上党郡之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代郡的五原关,常山关。柯郡的进桑关,上谷郡的居庸关,弘农郡的陆浑关等等关隘。关津制度在西汉时期还起到‘强干弱枝’和管控人口流动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西汉以农业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抑制了商贾非农经济的兴起。
新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新莽的关津制度更是副缀补加了‘布钱’与符.传并用,这更增加了苛验的繁琐程度。玄汉和东汉建武早期,光武帝刘秀在更始二年北徇河北期间,恰逢王郎称王割据河北。刘秀差点在王郎的饶阳关津传舍中冒充邯郸使者被识破。正验证了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诸侯与使者有传信,乃得舍于传耳’的记载。而在建武早期的居延汉简中,还发现了符.传的实物。
《历史研究》2002年第三期李均明老师《汉简所反映的关津制度》一文中讲到:“严密的关津管理,对调节人员流动,物资流通,维护社会治安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军事目的为主的关津制度在东汉极早期这一特殊阶段,由于割据战乱原因,更是加剧了各个政权和割据势力内对关津的管理强化。甚至每个郡县之间都设置了关津,并且苛验极其严格。从而导致了在各个政权或者割据势力之间,乃至郡县与郡县之间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封闭的小版块经济圈。这一战乱下的客观因素加剧了地域与地域之间不同货币,不同经济方式的产生与隔阂。也导致了区域与区域之间货币,会产生不同发展路径和不同环境影响下,形成独立货币体系的条件而奠定.孕育了孳生土壤。从而,这一期间的货币在这一版块性经济架构内进行了快速.剧烈.频繁的货币泛化现象,这一情况而且非常猖獗。
5.建武前货币经济环境综述及窖藏性质浅析:
建武前期货币经济环境综述:
两汉时期的商业经济氛围,特别是自西汉末年之后,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战汉以来‘重本抑末’的基本思想观念。彻底从先秦管仲的‘四民分业’,高祖刘邦对商人‘市籍’的禁锢中走出来。到东汉时期,随着东汉王朝在商业政策的开放态度和宽松的营商氛围,民众对于经商有了根本性的观念改变。崔寔《政论》中讲到:“农商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故农夫辍耒而雕镂,工女投纾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王符《潜夫论 浮侈》:“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與,堵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即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东汉时期的民众对于营商或是仕官,是不在像西汉时期一样存有排斥的对立倾向。相比西汉利用‘算缗’‘告缗’来打击商贩,东汉时期对于官商关系有了质的观念改变。特别是建武前期很多开国将领都是商人地主出身,如位列三公的大将军梁翼‘遣客出塞,交通外国,广求异物’。还有前面讲到的渔阳太守庞宠以官职之便,勾结转贩盐铁.谷物以渔利。《汉书 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
辜榷:释义为垄断,侵占,搜刮,聚敛。李贤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买卖而自取其利”。指商业交易中一种包揽政府买卖场的独占行为。这是一种向官府包揽式买卖,从中可以获得高额垄断性的利润的行为。而真正能从事辜榷的多是豪门大族,高级官僚和与其勾结的商贾。《汉书 翟方进传》:“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为姦利者”。故《汉书 贡禹传》既有“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的谚语。
可见,在建武铸建武五铢之前这一阶段,虽然战乱纷纷,割据自保。但是,以商业为基准的经济行为在这一阶段是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而维持经济行为的货币流通行为,也在持续的发挥着作用。在《汉书》《东观汉记》《后汉书》等典籍中,屡屡提及财富具是用‘家资千万’‘家累千金’等词汇形容。也难怪光武帝时期议郎给事中桓谭建议:“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但沿袭的‘禁民二业’收效甚微,流弊颇多,其后在东汉明帝时期取消。所以,在这一商业经济大环境下,宽松的经济氛围造就了建武前期货币流通.铸造上的严重泛化,进而光武帝采纳建议铸行‘建武五铢’,去整饬规范混乱的经济货币环境。
东汉早期的儒化赏功以及经济主导权的下放到郡县自理,是有着从高层到底层阶级的共同认知。在《后汉书 光武帝纪》中有耿纯谏言;“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既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从这就可以看出,光武帝对于功臣的怀柔与犒赏之意,从一开始得势之时就已经根深蒂固了。从而,经济制权下放,市场盈利辜榷,铸币利润分化。是一种底层自主管理,顶层宏观管控的,自上而下的东汉早期货币经济政策。也奠定了东汉一朝郡县铸币鼎盛的源头所在,所以,建武前期未铸行‘建武五铢’之前,泛化在整个经济层面上,底层是货币的放纵,高层是制度的放任。这也导致了东汉货币版系炉系众多的根源所在,双向的高低层泛化也成就了东汉货币在极短的时间内抵制了莽朝货币带来的体系冲击,彻底的确立了东汉建武五铢以及各地郡县五铢的地位和主导权。也加速了货币铸造在泛化中充盈市场份额,从而用货币泛化占据经济优势的迫切之需。
建武前期窖藏货币性质:
货币窖藏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在导致其不再去发挥固有的经济价值,而为什么在东汉建武五铢铸行之前,一些两汉过渡期货币被集中窖藏,不再去被行用,是有着很多客观因素制约.影响着的。究其缘由,粗浅的提出下面三种对窖藏性质的看法(仅限建武铸行五铢钱前的窖藏):
(1)储值窖:
就是在战乱中,限于钱币体量较大,不便携带,为了防止钱财受损,而主动进行掩埋的窖藏。后因流离之人死于战乱或者客居他乡长久遗忘,而存于地下至今。或者是在铜本位制下,铜本身就是价值载体。为了储值而把多余.废止的钱币进行掩埋,留待后续再次鼓铸新品目货币时作为铜料贮备。内涵特点是钱币品种.版式.体系杂乱众多,大大小小混杂,与市面流通状况或者被废止时期流通状况接近的窖藏。
(2)良币窖:
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防止利益受损而进行有选择性的良性钱币窖藏。一般是受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规律主导下的良币窖藏。内涵特点是绝大部分是足值足重的早期货币,偶尔夹杂少许泛化减重的劣币充斥其内,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个体系内的纯品种窖藏,少量夹杂其它体系铸币在内。
(3)铜料窖:
顾名思义是在铸造当中因为铸造质量问题,筛选下来的不合格残币.铸造流道.边角料等还准备再利用的铜原料窖藏。内涵特点是其内绝大部分是铸造原因导致的残.缺.漏.粘的铸造废品货币,窖藏特征非常明显。而其内的钱币蕴含的信息量很大,可以很大程度上甄别出一些铸造方面,炉系方面的具体信息,科研价值非常巨大。
6.名词解释何为泛化以及在钱币上的发展途径:
泛化---是指对经济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后,形成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货币是经济行为催生出的一种价值载体和媒介,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行为,作为价值的载体--货币,在经济行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价值导向和宣传媒介的作用。从而,在这种氛围之下,货币就被赋予了名片与信用的代名词。具有了一定的公信度和价值准入。而这个经济职能的取得,也奠定了这个价值媒介也会被保守的或者过度的使用,从而,一定意义上货币就会被泛化.。
而体现在建武前期货币上的泛化,就是以一种货币品种的本模在后期使用流通中,随着货币需求量的扩大,会从一个低流通的量级向另一个高流通的量级渐进过程。这期间受限于早期流通量级的的不足,从而在这个流通量级的补充中产生出各种形式的次级模系泛化,次级改模泛化和次级减重泛化等等现象。
模系泛化:
模系是指在一个本模或者范本的前提标准下,经过后期的量化需求在进行扩容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制范制模手段来增加产量,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版模的代次关系。根据本模头批次货币的精整程度,在后续批次模系货币中受模具,范体,铸造工艺,物理现象,物价成本等等因素影响,货币的产量虽然提高了,但相比较早期精整批次货币,会有字口,轮郭,形态,厚薄等质量上形成模代系差异,从而导致鲜明的版系和模系的差异泛化。举例是更始上杠在玄汉-东汉晚期整个时期的历次模代系关系图示。
改模泛化:
改模是指在后续批次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利用本模为蓝本,在本模模具.范本上删减.增加.换置各种记号和型态的一种制范制模手段。从而形成一个货币体系版式的记号,型态,类别的丰富多彩。这是在模系基础上,在不同批次产品中的异化,分化,衍化过程。并且在某一个批次模系中会有固定记号.型态的体系性产品出现,从而形成在模系批次改模中进行体系内泛化。图示举例是货泉在本模基础上进行的改模泛化现象。
减重泛化:
减重是指在后续的货币生产当中,限于自然.物理.成本和投机等原因。利用物理.人为在模具.范本上进行干预,在铸造中进行质量.重量.成色的变化和减低,从而达到以次充好,投机取利的结果。在减重泛化中会有自然减重和人为减重两种方式,自然减重是实际铸造当中会因为制范制模间的收缩率和铸造中的金属收缩率而导致的物理性自然减重。人为减重是利用对模具,范本的刻意处理来达到急剧变小.变薄.变差的干预方法而实现理想减重的方式。图示举例是货泉在历次模系基础上的减重过程现象。
十四.东汉建武五铢前的货币泛化现象(下)
社会分工的细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五铢的泛化是经济繁荣的代表。前面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了王莽-玄汉之后东汉不管是经济.政治.社会习俗.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常识铺垫。就是为了说明,在东汉铸造‘建武五铢’之前,东汉的货币经济是繁荣的,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具体体现在货币上,那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7.近年出土发现分析:
众所周知,玄汉更始五铢是目前可以明确确定,是建武十六年铸造‘建武五铢’之前的五铢类铸币。但是限于更始五铢铸造期极其短暂,铸造批次不会很多,那么玄汉到代的头批次模系更始五铢是什么?前面已经讲到玄汉铸币是极大的继承莽朝铸币资源后,更始五铢保留了莽钱精工制作的早期特点。所以以精美确定玄汉到代铸币应该无可厚非。那么,这其后玄汉更始五铢模铸币有没有在东汉期被其他势力.郡县.小经济圈再铸呢?这个问题还是用出土发现来说明吧。
2016年山西阳泉一批窖藏:
2016年山西省阳泉市发现一批五铢窖藏,共20斤左右。发现时窖藏分为两处堆集,一处全部是莽泉,一处全部是五铢。莽泉信息去向不明,五铢随即被泉友购走。其中,接近十斤筒子被开出,现余有十斤筒子未被打开。开出后的散钱随即流散四方,其中,散钱80%左右全系有缺,漏,裂,翘,鼓的不合格铸造次品,而且很大部分未打磨边廊呈毛边状态。符合铜料窖的标准,是准备回炉再铸的残次品窖藏。
开出来的十斤散钱和筒子皮上的五铢,基本上与更始五铢无记号本模同版式,并且除了更版之外还有其他版式存在。其中绝大多数五铢系无记号版式,其钱币的铸造精整度不及陕西地区发现的头模批次更始五铢精美,模系代次较晚。部分钱币笔画间还见有在母范上的次级泛化修模痕迹。其次还有在五字居中交笔处有星加面上接穿小尖决记号,稍少点的还有四决记号。未发现曲笔上杠以及直笔上杠的玄汉其他版式铸品。整体看,整个窖藏钱币不及关内更始五铢精整立削,笔画间已经有漫漶.圆浑.塌散感。在铸造.制范.制模上根本无法与关内头批次模系更始五铢媲美。并且已经泛化添加.换置了记号存在,显然不系到代玄汉朝头批次模系铸品。综合以上信息,该批铸品应系东汉期更始模铸品。
山西省阳泉市在两汉时期属于并州刺史部太原郡上艾县境内。东与太行八陉之井陉关紧邻,是连接并州与冀州的交通要道之上,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玄汉-东汉早期,上艾县周边环境比较混乱复杂,往东出井陉关既是王郎以及其后刘秀的政权辖地,同时还活跃着铜马,五幡等等大大小小的义军部曲,社会环境动荡不堪。据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一书介绍,见于史料记载的在莽朝至建武二年之间的太原郡太守为孙福。
孙福;会稽富春人,尽王莽当政时。《唐书 宰相世系表》:“孙氏出自姬姓......爰居生福,为太原太守,遇赤眉之难,遂居太原中都”。建武二年尚见孙福在太原郡任上。《后汉书 独行列传 刘茂传》:“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建武十三年,上艾县并入冀州常山郡(后改常山国),盖东汉一朝尽。
综合历史信息和时代因素,莽末-玄汉期间,上艾县铸造更始五铢的条件不充分。钱币本身反映的气息韵味也不符合到代的玄汉铸币特征,应是泛化后的东汉期更始模铸品。
玄更与东更:
玄汉更始五铢的精美是大众喜爱的根本所在,但是在日常的集藏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版式是更始五铢,但其铸造精整度,货币整体质量达不到陕西发现的玄汉更始五铢的精美和立削感,并且这些钱币还有修杠铲平等次级模系减重.改模.添记现象。
还有在玄汉更始五铢本模基础上,后续模系加的下星与上杠形成上杠下星与修杠变短杠的现象。
另外,还有在玄汉更始五铢本模基础上,后续模系加的面上星,面下星,面下尖决的现象。
笔者尚有很多标本和证据,不胜枚举,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是有几点这里要说明一下:
(1)玄汉更始模铸品在东汉的后续铸造已经达到一个鼎盛状态,而且铸造量也是非常巨大,铸造地域和炉系也很广,这是东汉货币经济繁荣的体现,也是更始模在东汉期间的严重泛化现象的体现。
(2)玄汉更始模铸品的良好货币形象和信誉,奠定了其后在东汉期间被续铸.仿铸的根本。限于铸造上无法直接获得玄汉更始模具或者有模具,其后为了扩大生产而进行了范本的代次量化形成模代系泛化,精整度严重下降。
(3)玄汉更始模的后续铸造补充,其版本在东汉影响广泛,并且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自变量的衍化过程,形成分化的东更模衍化版,并且与大量东更版一并流通,这些版本也在一直混淆着大家对玄汉更始模的认定。
最近几年,在陕西渭南,河南驻马店也出现了一些泛衍化的类更型铸品。一并被广大泉友认为是玄汉铸品,其实,玄汉更始五铢没那么神奇,神奇的是后续的泛化让我们迷失了方向。
8.建武前期其它版本五铢简介:
东汉建武十六年铸造‘建武五铢’之前除了玄汉铸币之外,还有那些地区铸造了铭文‘五铢’的货币呢?那么,他们又经历了什么呢?这一直以来也是大家关心,并且着重寻觅的对象。这里就目前笔者认为的建武前‘五铢’铸币品种情况,简略介绍如下:
(1)江浙系五铢:
2019年8月笔者把多年收集的江浙系小五铢整理成文,刊发在《山泉社》之《江浙系小五铢属性及两汉过渡期五铢浅析》一文中,揭示了江浙系小五铢的存在和历史上对于她的误解。随即,2019年10月又在江苏苏州发现了几千枚江浙系小五铢,结合笔者8月刊布的文章,互为佐证,相映成趣。
其实江浙系小五铢也是经历一段急剧的泛化减重过程(参见《建武五铢(三)》插图)。从初期的25MM厚重大样急剧泛化减重到14MM的极小样,从鲁南苏北的早期头模系迅速减重到不可一掬的极晚期模系。这里面经历了太多的故事,留待以后资料再次充分后再予以详细阐述。这里公布浙江杭州泉友珍藏的江浙系小五铢的叠陶子范包和钱树图片,以卿读者!
(2)西南系五铢:
西南系五铢一直不被大家熟知,以前见有泉友在南方觅得晚期小样后冠以‘南齐五铢’售卖收藏,更有日本学者将西南系五铢其中的一个版本断定为‘士燮五铢’。近年,随着出土发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对于她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更有泉友断定为交阯郡铸币的,南越类铸币的,两汉邓让铸币的。孰不知真正牵涉到学术上的考据,这些交阯郡,南越类,邓让铸都得不到史料的充分支撑,证据链极其不充分。
而唯一能证明其是过渡期五铢的证据,只有相伴五铢品种的佐证。笔者有幸开了很多西南类五铢筒子之后,发现在其内有东更类五铢,江浙系五铢和建武五铢的出现,并且并无建武五铢之后的五铢品种与其相伴发现,拟证其为建武前期铸币。为谨慎相见,依据出土地域以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越南北部等为集中发现地,将其归结为西南五铢体系内。而且这一体系内铸币版式也是极其繁多,泛化减重也是极其严重。关于这一体系的铸币情况,留待以后详解!
(3)关东系五铢:
建武前期的关东地区一直是主要战场和经济的发达地区。受到莽朝铸币资源遗存和袭用钱币的影响,关东地区一直都有铸币和大量铸币炉系存在。特别是新莽时期的‘五均六筦’中,五均六个司市师中,就有四个在关东地区。《逸周书 大聚》:“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孔晁注:‘均:平也。言早暮一价’。其中,宛城(今南阳市)历来就是两汉铸钱的集中地区,1995年在南阳市皇冠商场建造过程中,就发现有五方五铢铜母范。东汉时期的南阳地区已经运用水碓来用于冶炼鼓铸,铸造冶炼业很发达。
最近几年,在河南漯河地区有一铸币遗址内经常发现几种有别于东西汉铸币型态的五铢钱。后经进一步整理讯息,初步拟定该处遗址发现的五铢版式,可以圈定在建武前期这个阶段。其中有一种版式,文字大气饱满,俊朗满腴,犹如一幅饱满的山水画一样在笔者脑海浮现,为方便日常在与朋友交流中甄别,遂昵称为“满皋”,今留与坊间称奇!
鉴于关东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地域阔广,肯定还有新的铭文‘五铢’的建武前货币存在并未被发现,还是留待以后发现充裕后再与定夺,今廖举两例念之!
(4)三辅系五铢:
除却玄汉更始五铢,三辅地区的铸币业和流通习惯奠定了袭用五铢的基础。特别是孟家村出现的三方残范中,有两方铲平了面模的六模布局钱范,依稀可见‘五铢’两字。尚幸背模未被铲平。依据背模型态,时常可见几种版式与此背模接近之‘五铢’铸品存在。并且还在大量窖藏和残次品窖藏中屡见不鲜。
另外,还有一个版式的五铢名气较大。因其铢字的四个点异于常见的书写方式,呈括弧型“)(”而被广大泉友亲切的称之为‘腰金’.‘弯金’.‘弧金’版。其主要的发现地区也是以西安地区为主。从目前的发现资料来看,虽未有正式的科学发现.发掘有建武前期的年号墓葬.窖藏里有建武前的‘五铢’证据。但是,三辅地区大量的更始五铢窖藏和其后的东更类窖藏里,相伴出现很多‘非更’型五铢。这个保有量可以证明三辅系五铢的存在,并且与玄更类五铢,东更类五铢还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版.型.模.铸.铜等等方面的差异。这个问题会在合适的机会着重阐述一下。
以上划分是我个人对于建武前期铭文‘五铢’类货币,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简单阐述概括的。一己管见,不足为据。但是,前面已经无数次提到版块性经济架构内的货币,会比较集中的发现于这一版块经济圈内。加之建武五铢的铸造.行用带来的立体式经济管控,这些货币或者昙花一现,或者在建武之后改头换面铸造新的品种货币也未尝可知。那么,这些货币品种的出现一定有其必然因素,也必将证明该阶段铸币的存在与否。是否科学可行。是否严谨有见地,大家可以姑且一笑而之,这还是留待后来人来证之.明之吧!
9.建武前货币泛化综述:
(1)环境,混乱中社会经济凋敝,造就了各地世族大姓经济货币的独立:
建武前期的社会治安是极其混乱的,建武六年刘秀赐给隗嚣的财宝竟在运送途中被偷走。建武九年,毗邻洛阳的颍川和河东两郡发生变乱,竟将光烈太后阴丽华的母弟劫持杀害。“建武十六年春二月,交阯女子微侧反,略有城邑”。连年的战乱,导致东汉极早期的朝廷财政极尽潦倒。《后汉书 皇后纪》:“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建武二年“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后汉书 志二十五 百官》李贤注《古今注》曰:“建武六年,初令关内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但是反观这些地主门阀,世族大姓具是肥的流油,‘累世两千石’。从西汉末期遗留下来的世族大姓,地主门阀势力,才是主导东汉初期朝廷顺应贵族政权,融洽地主门阀,最终才得天下的。这些史籍的记载虽客观强调了这些以地主门阀,世族大姓为主的达官贵人的窘境。殊不知,这些达官贵人其家境殷厚,财赀巨大,可不是为了这区区几斗粟米折腰的。这些世族大姓和地主门阀在其管辖地域的经济收益,岂是这寥寥秩俸所能囊括。大环境下,推动各个地区版块性经济架构下的货币发展,泛化程度,离不开这些背后的豪族贵戚与商贾之间的蝇营狗苟,坑壑一气。
(2)物价,通胀带来的货币泛化,是建武前期货币经济混乱的真实写照:
建武前期金属货币的通货膨胀,反映到实际经济活动中,是物资消费的匮乏,金银成色的减少,货币用铜的差噩,还有就是本身货币购买力的严重降低导致的。《后汉书 冯异传》:“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斗”。《汉书 食货志》:“黄金每斤万(钱)”。五斗豆是半斛的重量。汉时一斤=16两,一两黄金折钱625枚,一斗豆折黄金3.2两,3.2两黄金折钱2000钱,而且这还是内陆的价格。据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一书介绍居延汉简中记载边郡戎边地区的黄金折钱比例,还要更高出内陆一倍有余。见《居延汉简释文》卷二第四十页:“出銭千三百卌七,賦就人會令水宜禄里闌子房一两”,可见简文中一两金折合钱是1347枚。那么,我们结合物资来讲,建武前期因连年旱蝗,粮食欠产欠收,导致物价飞涨,势必会导致金属货币的购买力严重下降。金属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会导致铜价和工费的上涨,铸币的成本就会极大提高,这个恶性循环中这些铸钱的背后利益集团怎么从中渔利,这个问题想必只有通过金属货币的急剧泛化减重,才能不断适应每日早暮一价的‘均平贾价’中去。而随着情况的好转之后,差噩的劣质金属货币尚在流通,足重优质的良性金属货币该何去何从呢?换做您会怎么做呢?答案已经心知肚明了罢。
(3)平准,封闭经济环境下,建武前期货币泛化后,货币标准并没有降低:
从目前发现的货币实物来看,以江浙系和西南系五铢为例。大家如果有实物在手,并且有完备的减重序列的体系实物标本来参照。会发现,在大大小小的货币实物当中,货币虽然变小了,变薄了。但是,铸造的质量尚可,而且货币均经过了细心严格的打磨边郭,整体上确保了货币型态和标准的整齐划一。这些可以看出,这些货币的流通使用是有着严格的监管和内部标准的。从这也可以说明,受关津制度下封闭起来的这些版块性经济圈内,市场对于货币的管控和苛验是极其规范的。正如《后汉书 第五伦传》中记述:“时长安铸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钱掾,领长安市’所验证。而《居延汉简》中还有大司农派员到戎所苛验钱粮盐铁情况的简文,《居延汉简释文》卷三第71页:“口月甲寅,下司农守属阁则,案校钱粮盐铁”。这些区域内的货币在区内流通,是受到包括市场均平制和督铸钱掾官的严格督管的。从而保证了货币标准质量的基准,同时,区域内货币可以在一个受官方控制的环境下进行流通使用,也确保了私铸奸巧的无法容身。所以,建武前期的货币泛化减重现象在部分地区是受到官府保护和合法流通的。
纵观建武前期的货币流通使用情况,各地状况不同.品种不同.均平不同.标准不同.质量不同。无法在整体经济的一盘棋上做到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极其不利于东汉政权的稳固发展。从而,一些东汉的有识之士谏言厉陈,倡议统铸。才有了建武五铢名正言顺去登上历史舞台的合理理由。那么,建武五铢的登场又将是什么状况呢?建武五铢对于东汉货币又有着那些影响呢?下篇详解!
制图:赵晓东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公柏青老师,宋捷老师,程伟老师以及《古泉文库》公众号的书籍资料提供。得到代双合老师,李继春老师,墨醉琼阁刘兄,熙泽刘兄,沈水路遥葛兄,熊猫藏泉赵兄等各位师友图片资料支持,特此鸣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