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张亚凌||诗人掠影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诗人掠影

 文章/张亚凌

诗人是我正儿八经的老师,诗集《整理石头》获得鲁奖。不是我刻意将他拉下诗的神坛,而是他深知所有坛都摆脱不了成为祭坛的宿命,是不情愿呆在上面的。

拨开诗人外在的静默,是神情的游离:

既像极了因生厌而失语的孩子,宁愿饱饮孤独也拒绝庸常的热闹;也像极了跌落凡间的天使,遭遇窘迫难以飘飞无助又茫然;更像极了因高度警惕而固守自己的哲人,与你面对而坐却隔着千山万水。

课堂上。

他可以静成一尊雕塑。伏于讲桌,一手托腮,目光倾斜而上,像自语。没有挥舞的手臂辅助讲解,没有高昂的声势调节听众的胃口。心浮气躁者看见的怕是“聚堆的闲散”,唯有沉静者才会随着他时而舒缓时而断流时而言及遥远的声音进入他所指代的疆域。

他从不用力表述,却滋生出强劲的引力。你的心随着他的讲述跌宕起伏,思绪的碎片迸溅于心壁,他倒一脸与己无关的风平浪静。间或,会产生逃离课堂的荒唐想法,他舒缓地讲述能生生造出一片文字的沼泽,听者只会愈陷愈深以致被淹没。  水静流深,拒绝表演,远离聒噪。他的课堂。

别怪怨我的肤浅或词穷。武帝见泰山,也只是“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震撼而词穷,自己只是稍微意会,怎能全部言传与他人?

每场遇见,俗人如我,多是寻找同伴。而诗人,更像高度警惕的猎豹,唯恐被污染而坚守着自己的疆域,不靠近他人,亦拒绝他人进入。都说“高冷傲”是他的标签,在他,只是不愿从俗不愿降低不愿伤害或受伤,只是想让自己冷静地存在。

两个人的交流。我,对面的他。

依旧时断时续。似乎是为了配合语速,不让静默的空气尴尬,他走来,踱去。有一步没一步,抬起的脚不知落到何处,更像为说话伴奏——寻找精确表述的出口。

惜字如金。

一时兴起的是我。喧宾夺主。班门弄斧。滔滔不绝。

是触动还是想起,他突而从包里取出笔记本,打开,异常快捷地双腿离地,蜷缩进了沙发里,开始记录。偶尔侧目问,你刚说了啥,我复述,他间或点头,说,我同意这个看法。宛如得到了肯定,我愈加肆无忌惮地直白自己的观点。

一个忧郁的随时记录者,一个少言的精神漫游者。心里的所有,就汹涌成笔下流淌的诗行。

是我一句话逗乐了他,还是他自己想到妙处,笑了。像个不设防又猛然知错的孩子,羞涩地捧起笔记本几乎遮住了半张脸。笑声干净透明,不拖泥带水——赤子的心才会发出如水洗过的声。倒显得我的笑声,俗气而突兀。那情态那笑声,至今还浮现回荡,是未经世事污染,还是看清世事苍凉依旧保持故我?

他的疑惑太多,想打理干净的太多,恍如处于旋风中还想扶正别人,像堂吉诃德。后面有忠诚如桑丘的同行者吗?

时而像饱受苦难的超然哲人,沉静,沉稳,沉默。时而像尚未涉世的男孩般,清纯,清新,清亮。

我眼里的诗人,我的老师。特立独行,自成风景。

原创作品来稿20行以内,作品优秀,不涉及政治和宗教,随3至5首作品并照片投至邮箱zgsgb2@126.com  文责自负,拒绝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如发生任何纠纷,与本平台没有任何关联。打赏10元以上发放,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一次性发放,不存在二次发放),其余作为平台维护,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广告及赞助事宜,请加微信fengjunying1027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