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中,从表现形式上说,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为了达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说,必须是启发式教学方法,而不是注入式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方法的启发式,概括地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之作出判断的教学方式,意思是说,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进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学,还是在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至材在例题、习题的讲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引、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并试作答案,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由教师总结、明确,而不应该单纯由教师讲解,学生单纯地聆听。启发式教学方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概念的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除原名外,大部分是对名称的定义的教学,为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进行:

1、教师提出研究的问题,并作必要的启示或指引,让学生思考寻求答案。

例如:在负数概念的教学时,首先是复习小学时学过的数:(正)整数——自然数、零、(正)分数,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数能不能满足生活实际需要?”然后通过课本温度计的例子,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上表示温度的刻度有表示0的温度,有表示零上的温度和表示零下的温度,如零上5和零下6,它们都以0为界,从而引出零上5和零下6,它们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区分出来?

2、学生回答思考结果,师生共同讨论所答的正误,然后由教师总结出确切的结论。仍以负数这一概念为例,当学生举出几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后,学生回答不能用小学时学过的数区分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则引进“+”、“-”符号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零上5记作+5,把零下6记作 -6,有了这个认识基础,就可引入正负数概念,进而总结出有理数的分类。

二、命题(公理、定理、公式)的教学

在中学数学中,不仅提出必要的公理,而且还进行说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公理的理解,一般地,这种说理,多采取实验验证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在初等几何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就通过画图,使学生加深理解。关于定理、公式的教学,一般不要先提出定理、公式的内容,以至只是让学生寻求推证的思路,一般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估计出定理、公式的内容,而后再去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定理、公式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一般不要直接给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而先让学生思考,先指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然后提出“三角形三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并使学生自己先回忆,是否知道?让学生回答就学生可能得出的答案:两角之和等于第三角;两角之和大于第三角,两角之差小于第三角;三角之和等于180°,启发学生检验自己的猜想、结论是否正确?可以这样做,先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根据量出的度数,验证学生的猜想,得出一个估计“可能任何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提出如何验证这一估计:启发学生回忆什么角等于180°(平角),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即可,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1+∠2=∠ACD

A                    A           E

1

B              C   B              C        D

提出怎样推证,根据上图,指出要证∠A+∠B+∠C=180°,可寻求一个角等于∠A+∠B,然后再证它与∠C之和等于180°或者,先寻求个角与∠C之和等于180°,然后再证它与∠A+∠B相等。根据学生想到的答案,写出推论过程,最后总结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例题、习题的教学

众所周知,学习理论必须用于实践,才能得以理论被牢固地掌握,通过实践,才能明确与熟习理论的用途和用法,并且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种实践就是解题。因此,在每节数学课中,学完一个定理公式之后,都必须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讲解,在讲解例题或习题时,应先充分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题。

例如:在讲到分组分解法时,有一道题:把x3+x2y-xy2-y3分解因式,先让学生思考:

能否提取公因式法?为什么?

能否直接运用公式?为什么?

能否用十字相乘法?为什么?

让一、两个学生回答,在上述方法不行时,再启发学生用新的方法——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如何分组?分组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到x3与 -y3一组时,可运用立方差公式,x2y与-xy2一组时,可提取公因式。

让学生写出解题过程,然后再启发学生有没有其它分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对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一些看法,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是没有范围的。

(0)

相关推荐

  • 【初中教育】对教育数学的思考、实践与感悟

    许兴华数学 14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读李尚志教授主编的<新思路数学>,七年级上充分体现运算律主宰运算,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讲得特别清爽,以前从没有见到那本书把运算律讲得如此透彻,这 ...

  • 第二节数学命题的教学..doc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四章第二节 数学命题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ppt 第五章 数学概念.命题与问题解决教学.doc <命题与量词>教学设计.doc 数学命 ...

  • 数学命题教学的过程

    (2011-10-30 13:34:58) 数学中的命题,包括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数学对象的性质等.由于数学命题是由概念组合而成,反映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其学习的复杂程度来说,应高于数学概 ...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 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应用

    雷英 1.引言 生物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生物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有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迫切要求完善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给现代人的生 ...

  • 数学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艺术必须富有美感.数学教学也要使学生富有喜闻乐见的美感,呈现给学生那些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可联想到的,都要有一种美妙诱人的艺术魁力所在,才会启发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 ...

  • 顺口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提上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如何通过一定的辅助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摆在每名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顺口溜具有一 ...

  •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 ...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蒋承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 ...

  •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数学符号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

    汪晓勤简介 汪晓勤,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先后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Science& ...

  •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引导发现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引导发现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引导发现法,特别强调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幼儿的积极思维.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为了充分发挥引导发现法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我认为,除了严格按照引导发现法 ...

  • 引导发现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四种形式

    本文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 引导发现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般有四种形式: ⒈操作实验,即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自己发现获得数学的初步知识. 如,课题"测量单位与测量 ...

  • 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08 03:14徐亚妮夏学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类比思想强调通过观察.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以此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推动力.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