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华.黄帝王朝》:黄人南下
皇皇者华 华夏文明史谈第六部 黄帝王朝
第二章:黄人南下
文|黄饮冰
在距今5600年~5300年之间,地球进入一个短暂的寒冷期,黄人在此期间陆续南下入河北。距今4800年时期,由于一颗小行星与地球在华北平原的白洋淀区域相撞,导致距今4800年~4600年之间再次降温,处于河北的幸存黄人继续南下入山东,黄人开始出现于中原历史。
一、黄人南下
由于距今5600年~5300年之间东北气温急剧下降,黄水流域的生活环境急剧恶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黄人集团向南部迁移以避免低温。黄人离开了黄水流域南下。黄人首先进入的是河北地区。
当然,一起南下或先后南下的东北族群,肯定不仅仅是黄人,还有其他一些族群。我所谓的东北黄人,也是一个以黄人为主体的集团,其中包含那些依附或接受黄人领导的族群,他们之间是联盟关系,黄人是上族,处于领导地位。
黄人为什么南下呢?因为黄人是以农业为主的族群,气温下降对农业不利。
黄人到达河北后,先在河北东北部的迁安县(现迁安市)的黄山一带定居了一段时间,后继续南下到河北东南部的束鹿县(现辛集市)的黄丘地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按照黄人以黄名物的习惯,他们把在迁安县生活过的山命名为黄山,把在束鹿县生活过的丘命名为黄丘。
黄人于公元前3600年到3300年间举族南迁,到公元前2800年再迁入山东,黄人在河北生活了近500年到800年的时间。如果黄人在河北生活的时间很短或只是经过的话,就不会有黄山和黄丘的名称了。
在公元前2800年,黄人由河北束鹿县的黄丘向东迁徙,进入到山东半岛,跟少昊族群混居在一起,与少昊族群建立了“一边倒”的婚姻关系,后因婚姻关系的破裂,黄人由山东向西迁移到豫东、鲁西交界处的内黄、外黄等地区,形成强大的黄人集团。黄人集团处于神农(西)和两昊(东)之间,居于河南和山东之间之地域。
为什么黄人不直接南下河南呢?因为河南是沼泽区域,被史前的洪水占据,黄人没有力量去挑战。
今山东黄县东南有古黄城,掖县南有黄山,兴博县有黄山,黄阜、济南西南60里也有黄山。这一带就是远古迁入山东地区的黄人的活动地区。
今河南有内黄、外黄、黄池、黄亭等地名,就是南下山东后再西进河南的黄人最早的居住区。内黄是最早的“四朝古都”,“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于此,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
二、黄人和凤少昊有短暂的姻亲关系,但黄人没有凤少昊族的血缘
凤少昊通过“修太昊之法”与太昊建立了关系,成为了太昊氏族的子氏族。在凤少昊发展起来后,太昊族群就逐渐衰落了。在黄人进入山东时期,山东的大族群是凤少昊,此时的少昊是阳鸟系的少昊,与太昊一样,少昊为风姓。
少昊、太昊所崇拜的鸟,是金黄的凤鸟,所以,太昊和少昊之风实际就是凤。
在黄人集团以及其他东北族群南下到山东以前,凤少昊和风太昊只有唯一的鸟崇拜——凤鸟崇拜。凤鸟是日和鸟演化而来。
1、黄人与凤少昊存在姻亲关系
在黄人及其附属族群到达山东时期,凤少昊是山东的大族,黄人等族群要在山东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学习凤少昊进入山东时期的做法和凤少昊建立关系。“修少昊之法”已经过时了,黄人等族群只能通过姻亲来建立和少昊的血缘关系,才能在凤少昊统治的区域立足。
所以,黄人包括所有进入山东的东北南下族群,都和凤少昊建立了婚姻关系,通过婚姻关系和本土优势,凤少昊成为了新的东方族群的上族,处于领导地位。
2、黄人与风少昊的姻亲关系,是不平等的姻亲关系
远古的氏族联姻,都是对等的互为婚姻关系,所谓“父母之邦”。黄人与风姓少昊的姻亲关系是不平等的姻亲关系,这种说法,很难在考古上得到证实。但是,黄鸟是黄人的图腾,《诗经.黄鸟》中关于黄鸟的哀怨的记录,可以佐证。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榖。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莫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于处。
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很多人在解析这首诗时,把黄鸟当作来坏蛋和恶霸来解读,这种解读是不对的。黄鸟在这里,是黄人的图腾,诗经中的鸟,也应该被当作图腾来对待。站在图腾的角度上看,黄鸟就是黄人倾诉的对象——因为黄鸟是黄人的祖先,黄人有困苦,只能向祖先倾诉。
把黄鸟视作祖先的黄人,在一般情况下,对于黄鸟聚于“榖”“桑”“栩”,有黄鸟来啄食自己的“粟”“粱”“黍”,是逢迎的,不会去驱赶她,也不会怨恨她,因为黄人有供养黄鸟的习俗。但是,在自己危难之时,看到黄鸟来到,来啄食自己的“粟”“粱”“黍”,黄人就会心生怨恨,因为黄人指望祖先保佑自己,但在黄人也没有食物的时候,黄鸟不断不保佑子孙,还要啄食子孙的“粟”“粱”“黍”,这些黄人,怎么能不对黄鸟心生哀怨呢?
看到祖先黄鸟,这些孤苦的黄人在诉说:
黄鸟黄鸟啊我的祖先,你哪里知道我的痛苦?你不要聚集在榖树上,不要啄食我的粟,你哪里知道这个邦族的人对我一点也不好,跟你说我要走了,我要返回我的邦族。
黄鸟黄鸟啊我的祖先,你哪里知道我的痛苦?你不要聚集在桑树上,不要啄食我的梁,你哪里知道这个邦族的人不能够结盟,跟你说我要走了,我要返回我的兄弟那里。
黄鸟黄鸟啊我的祖先,你哪里知道我的痛苦?你不要聚集在栩树上,不要啄食我的黍,你哪里知道这个邦族的人不友好,跟你说我要走了,我要返回我的父母那里。
那么,这些苦难的黄人是那些人呢?首先她们处于异乡他邦,在异乡他邦不受待见,这些人,是黄族的女儿无疑。
黄人与风姓少昊的婚姻关系,是黄族的女人嫁给风姓少昊族的男人为妻,而风姓族的女人,并不嫁给黄族的男人为妻,黄人和少昊族的婚姻关系不是互为婚姻关系,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婚姻关系,这种“一边倒”的婚姻关系,在远古时代必然导致黄族的女儿在他族地位低下,因为黄人的女儿生下来就是风姓少昊族的男人的妻子,而风姓少昊族的女儿则不必成为黄族男人的妻子,风姓少昊族的男人,自然就有天生的优越感,黄人的女儿在风姓少昊族,当然就不受待见。
为了取得在山东生存下去的空间,黄人以输出女儿为代价,暂时取得了风少昊族的容忍而获得了一定的生活空间,由于黄人的女儿在风少昊族备受虐待,黄人的男性在风少昊辖区也难以找到妻子,继续寄存在风少昊族的地方,黄人必将自然灭族。黄人与风少昊的婚姻关系,只能破裂。
婚姻关系破裂,黄人只能离开少昊的统治区,向西迁移。寿丘是黄人西迁的第一站。
3、为什么黄人不融合于凤少昊?
黄人与凤少昊不能建立对等的婚姻关系,是因为黄人是由东北南下到山东的诸族的核心和上族,凤少昊要统一这些南下的诸族,成为核心和上族,就必须打击和消弱黄人的实力,使黄人及其附属族群接受自己的统治,黄人的地位不降低,由东北南下的诸族势必要团结在黄人的周围,跟风少昊对立。
凤少昊消弱黄人和分化黄人集团的办法,就是有区别的联姻。对于黄人的附属诸族和其他南下诸族,凤少昊跟他们建立对等的婚姻关系,在血缘上融合他们。对于黄人,只要黄人的女儿全部为凤少昊族的男人的妻子,凤少昊族的女儿,却不给黄人的男性为妻子,在血缘上分化黄人,在繁衍上阻隔黄人。因为风少昊是本土强势大族,这些南下到山东的诸族,迫于凤少昊的压力,自然也不敢再和黄人保持姻亲关系。
东北的诸族,本来就有蛇崇拜和鸟崇拜,与凤少昊相比,凤少昊崇拜的是青龙(鳄鱼龙)和凤鸟,体型都比东北族群的崇拜物大,凤少昊的龙和凤处于绝对的优势,这也是风少昊能够从心里上战胜东北南下诸族的原因,也是风少昊能够融合东北南下诸族的信仰基础,凤少昊只要把东北南下诸族的核心和上族击垮就能达到目的。
在黄人西迁后,凤少昊终于建立起来以凤鸟为主体的鸟图腾王国。
4、风少昊和青阳少昊
关于少昊的历史传说很多,对两个少昊要加以区别,就要从各自的历史地位来进行分析。
风少昊进入山东时,山东的大族是太昊族,风少昊要取得生存的空间,必须与太昊族建立可靠的关系,少昊一是“修太昊之法”,在文化上融入太昊。二是要取得太昊的承认,必须有天意,祥瑞就是天意的表达,少昊立时,“凤鸟来仪”,就是祥瑞,凤鸟就是阳鸟——驮太阳飞行的大鸟,是太昊的图腾,既然太昊的图腾也欢迎少昊族的来临,太昊当然会接纳少昊族,少昊也就以“凤鸟来仪”的祥瑞认凤鸟为祖先。所以,“修太昊之法”、“凤鸟来仪”和以鸟名百官等事迹,是风少昊的。
青阳少昊,是黄帝轩辕氏的儿子,名玄嚣,帝号为青阳,即黄帝青阳氏。玄嚣生帝喾,帝喾是商、周的始祖。《史记·殷本纪》载,帝喾次妃简狄则是商族始祖契的母亲。《史记·周本纪》载,帝喾元妃姜嫄即周人始祖后稷(弃)的母亲。
黄帝轩辕氏杀两昊之后,封自己的儿子玄嚣为少昊,掌管东部事务,原来的少昊太昊族人,成为了玄嚣统治下的臣民。玄嚣的权威,来自黄帝杀死了两昊族的首领少昊和太昊,用武力征服了两昊遗民。玄嚣不需要搞一些不必要的花哨动作,以黄帝的权威,就能统治两昊遗民,生了很多儿子才是帝二代玄嚣的事迹。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也是青阳少昊的职责。
5、黄人没有融入风少昊族,黄人没有风少昊的血缘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
这个以鸟名百官的少昊挚,就是风少昊世系中的第一代少昊。上面所有的鸟名中,没有黄鸟,也没有凰鸟。黄鸟为黄人的图腾,特别在山东地区与凤少昊混居时期,由于凤少昊的图腾是凤鸟,黄人自然会强化自己黄鸟图腾,以期待在鸟图腾上与少昊建立族源关系。但是,最终的结果,凤少昊并没有给予黄人以恰当的地位,鸟官中没有黄鸟的位置就是证明。所以,黄氏族谱中的始祖少昊不是凤少昊,而应该是黄帝少昊。黄人与凤少昊没有血缘关系。
黄鸟也从来没有变成凰鸟,也就是说,黄人的黄鸟图腾,从来就没有换成凰鸟图腾,去与少昊族的凤鸟相配,黄氏的凰鸟图腾的传说也应该是误传。
凤和凰也没有配对,而是分属于凤少昊和颛顼体系。《山海经.大荒北经》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黄蛇、视肉、[璿]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于山。卫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其中凰鸟和黄鸟并列,说明黄鸟和凰鸟是不同的图腾,也是不同的族群,黄鸟和凰鸟不能等同。而且,这里的凰鸟也没有和凤鸟搭配,凰和凤没有联系在一起,表明凰和凤属于不同的人群系统。
爰有[丘鸟]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黄蛇、视肉、[璿]瑰、瑶碧,都是姓氏的图腾,这些姓氏,均属于颛顼统领,属黄人系统。
这里的“海”是“广大”(海大)的意思。“荒”是“黄”的意思,即“地”。“边”是“看不见的地方”,意即“未知”和“还不了解”。“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可翻译为:“在海大的我们未知的东北,大地之中,河水之间,有附禺之山,帝颛顼和他的九嫔妃葬在这里。”。
从以上还可以分析到,在共工霸九州时期,黄帝的后代少昊青阳一度失去了山东地域,退回到了黄人的发源地东北,青阳的侄子颛顼也应该成长于东北,也兴起于东北,这可能就是颛顼为北方之主神的奥秘所在。
三、黄帝天鼋氏在寿丘诞生,黄帝有熊氏国于新郑
黄帝天鼋氏生于寿丘,我支持这一说法。但寿丘肯定不在山东曲埠,因为把“五帝三王”说的天花乱坠的孔子,是山东曲埠人,他从来就没有宣扬过黄帝是自己的老乡呢。
寿丘应该不在两昊的统治区域,从黄人从山东迁出向西走,在离开了两昊的统治区,就会停顿下来,这个停顿下来的地方,应该在两昊统治区的西边缘,河南山东交界处。
山东寿丘说由皇甫谧提出,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宋刘恕《通鉴外记》、罗谧《路史》、《晋书》、清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等都随之附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五帝本纪》认为黄帝出生之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即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但是,孔子是这一说法的最大否定者。孔子不说,到汉代时由孔子的后人孔安国说出来,的确蹊跷。
聊城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张长城先生的研究说:“寿丘就是寿张的前身,即远古时候的桃丘,古址在今阳谷县东南的陶城埠及台前县东端的徐堌堆。这里就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出生地寿丘,因其被历史长河淹没而又凸显在寿张的文化符号里。”。
“桃”和“寿”古今相通,桃丘为寿丘,我也认为是对的。我支持这一说法的原因还在于寿张正处于河南和山东交界处,正好是黄人脱离少昊区域后需要休息停顿且能够休息停顿的地方,因为寿章处于少昊统治的边缘,黄人到达寿章就安全了。
寿张县,是东汉到1964年在今山东省设立的一个县。1964年11月寿张县建制撤销,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现在的台前县),金堤以北地区划归山东省阳谷县(现在的寿张镇)。
黄人西迁到寿张地区,在桃丘(寿丘),黄帝诞生,此黄帝是天鼋黄帝不是有熊黄帝或轩辕黄帝。天鼋的到来,黄人的命运开始改观。
黄人在山东地区,可能不到30年时间(一代),否则黄人因为娶不到妻子就自我灭绝了。
黄帝天鼋氏出生时间,可能是道教元年+20年,即公元前2697年+20年=公元前2717年。据此计算黄人到达山东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47年左右。
从黄帝天鼋氏开始,黄人东征两昊,逐步把领地扩展进山东,天鼋氏于公元前2697年在曲埠立国。
天鼋黄帝后,有熊黄帝崛起。黄帝有熊氏乘天鼋黄帝雄风,西讨中原,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在河南新郑立国。
四、黄帝轩辕氏的兴起
黄人有给自己喜爱的命名为“黄”的习惯。黄人在山东跟少昊混居一段时间(不到30年)之后,黄人为摆脱少昊的欺压向西迁移,黄河、黄土地、内黄、外黄、黄池、黄亭的名称应运而生,这些以黄为称的地名,都是黄人遗迹。
寿丘是黄人西迁的第一站。寿丘(寿章)处于黄河边,水患频发,黄人继续西迁到内黄地区,在此积蓄力量,黄人在天鼋黄帝的带领下又由内黄地区东迁到曲埠。
有熊氏崛起,在有熊黄帝的带领下,黄人再西迁到新郑,在新郑立国。轩辕的父族建立了少典氏族,少典是有熊氏之文化官,少典氏后来发展成了黄人之要族。少典通过与女娲氏联姻,通过“奉祀伏羲”认伏羲为祖,成为了伏羲女娲后裔——与中原地区的神农族群建立了联系。
轩辕氏在少典氏的基础上,继承天鼋和有熊黄帝的权威,实力更加雄厚,轩辕首战对准了山东的太昊、少昊氏,杀太昊少昊,统一两昊地区。轩辕封自己的儿子玄嚣青阳为少昊,统领原两昊族群,此时的两昊遗民成为少昊青阳氏族。
轩辕兴起的时候,“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 诸侯咸来宾从”,唯独“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轩辕利用中原地区诸侯相攻伐的混乱时机,打着“尊神农氏为天下共主”的旗号,尊神农氏为上族,进行征伐,除蚩尤集团外,其他诸侯后重新接受了神农的统治,实际上是服从于轩辕氏的武力。
在轩辕还没有解决神农集体内部之蚩尤的问题的时候,北部的炎帝集团“欲欺凌诸侯”。炎帝集团是北方大族,也是最被冤枉的族群,一个“欲”字,说明“欺凌诸侯”还没有得以实施,就成为了轩辕征伐的对象。
轩辕宣传说:炎帝马上就要欺凌中原各诸侯,诸侯不听轩辕的话,就必造覆灭。诸侯都团结到轩辕的旗帜下。轩辕进行了对炎帝的征战。在阪泉进行了多次战争,终于战胜炎帝,把炎帝集体纳入麾下。
此时蚩尤集体继续“不用帝命”,即不服从神农氏的号令,轩辕帅诸侯联合军与蚩尤战于涿鹿,击杀蚩尤。
在巨大的武力威逼下,“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人势力增长到极致后,其领导人轩辕按照黄人的传统被称为“黄帝”。
因为神农氏是崇玄的,在轩辕尊神农氏为上族时,神农的玄色,即为上色,为天之本色;自己的黄色,即为下色,即本色,为地色,古人理念中的“天玄地黄”,就是这样来的。
五、轩辕族群是黄人的证据——黄能崇拜(黄崇拜)
(1)轩辕姓姬,姬的原始写法是“女+巳”,“巳”为“蛇”, 《史记》说“轩辕,黄龙体”。龙的原型就是蛇,所以,轩辕崇拜的是黄蛇(黄龙)。黄帝驭龙升天,所驾驭的龙也是“黄龙”。黄蛇为黄能。
(2)轩辕之“姬”之“臣”,是天鼋(大龟)、黄熊、黄蛇,亦即黄能。
黄帝族群崇拜天鼋,《国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周人自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子孙。轩辕即天鼋,郭沫若先生认为黄帝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我认为不仅是神龟,而是大龟。天鼋的主体颜色是跟乌龟一样,是乌黑泛黄,其胸板泛黄,《惠琳音义》卷五十三注:“鼋似鳖而大,腹黄而头斑。”,因这种大鳖体呈黄绿色,故亦名黄能。所以,天鼋也是黄能。
黄能是三足鼈,鳖三足又曰熊,是可以在能与熊、熊与蛇之间相互认同的变化物,即蛇化生熊,熊化生天鼋,载体为能,说明黄帝族系的崇拜的继承性和统一性,也表现出了黄帝族系文化的再生性和融合性,黄能是黄帝族群一以贯之的崇拜。
(3)黄帝族王朝的祥瑞——景星
《竹书纪年》记载,“二十年,景云现,(黄帝)以云纪官”。“有景云之瑞。赤气方与青气方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景星就是黄色之星。景星之瑞,在帝尧在位70年时出现。在帝舜即位时,“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黄之马”,还有“黄龙负图”。
黄帝王朝,继任帝,黄崇拜的祥瑞出现,是受命于天的象征,是华夏正统的象征。
六、《女娲补天》:黄帝文化取代中原文化的证据
黄帝文化代替伏羲文化在神话中可以找到遗迹。这个神话是《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你可以看到,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说明龙作为祸首被杀,崇龙的东及东南族群被视为祸首;“魍魉不知所往”,崇鬼神的神农氏族群失去了主心骨;“火爁炎而灭”,火失去了威力,以火为崇拜的炎帝族系也无能为力;“断鳌足以立四极”,这才是三足鼈的来历,因为鳌足被女娲砍去作了四极的支柱了,黄帝族系成为天下的支柱,帮助黄帝族系成为天下支柱的,是女娲。
黄帝族与女娲族的联系,是通过联姻。黄帝族与伏羲建立关系,是通过认祖。黄帝族和神农族建立关系,是通过认亲而结盟。
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青云、白云、黑云、缙云,都统一于黄云。
七、帝位之争
1、炎黄后代的矛盾——共工和颛顼争帝
《史记》说:“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大禹是黄帝之后,本不该由大禹来结束黄帝王朝,历史也正是这样,大禹本人没有亲手结束黄帝王朝,而是遵从黄帝王朝的规矩,登帝位后先推荐皋陶为接班人,皋陶死后,推荐益为接班人。但也是大禹本人,给予了嫡亲儿子启以极大的权力和力量,导致大禹死后,天下不归益而归启的结果,因为启的力量已经无人能敌,对天下归启有扈氏不服,被启消灭就是证明。
《史记》记载,黄帝“置左右大监”,以“监于万国”和“迎日推策”。依照古人的方位,是坐北朝南定方位,黄帝居中,坐北朝南,左为东,右为西,左右两监就是东西两监,东西两监可能以昊名义统领各自辖区。西为西昊金天氏,司太阳落山。东为东昊青阳氏,司太阳升起。东大监是黄帝轩辕的大儿子玄嚣,西大监是黄帝轩辕的二儿子昌意。西区是夏人,主体族群是神农氏。东区的昊族群,主体族群是昊鸟。中部是黄帝,有黄人和姜人组成的联合体。
在黄帝死后,帝位的传承在黄人和姜人展开争夺。黄帝的意愿是传帝位给玄嚣,但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不服,共工氏带领姜人战胜了黄人,“共工氏霸九州”,就是说共工氏夺取了天下的霸权。
传说中,昌意的儿子颛顼被其伯父玄嚣抚养成人,说明昌意的势力已经被共工击溃,昌意的儿子只能到玄嚣的领地成长。正因为有了颛顼,在东部苟延喘息的玄嚣,才获得了反击共工的机会。
“少昊氏衰”,是历史的托词,实际就是共工和玄嚣争帝位,玄嚣落败,整过黄人的势力被极大的削弱。在东部积蓄力量的玄嚣,除了西部的共工的威胁外,由生活于南方良渚地区的尼鸟组成的九黎集团乘少昊势力衰微的机会,为躲避洪水和海浸,北进到山东淮水之间,与少昊争夺生活区域和宗教领导权,“九黎乱德”,对于少昊来讲,是雪上加霜。
对于黄人来讲,颛顼就是救星。颛顼长大后,利用伯父的仅存的一点力量,展开了与共工争帝的战争,终于平息了共工之乱,夺回了天下的统治权。颛顼又“绝天地通”,收回了与“天地通”的宗教权,使九黎变成了“黎民”。九黎为尼鸟,也就是夷鸟,是《禹贡》中所谓的岛夷,种族属性是夷(尼)和阳鸟的结合体,以夷为主,所以九黎人实际上是“夷”。
颛顼成为黄帝王朝第二位黄帝。
以后的历史中,黄帝王朝的历代黄帝,都不余遗力第展开对炎帝后裔共工势力的追剿,直到以共工为代表的姜人势力彻底从历史上消失。
2、黄帝后帝位在玄嚣、昌意两系之间平衡
黄帝王朝中,凡是想传位给嫡子的都不大成功。黄帝想传位给玄嚣,共工不服。玄嚣只好把帝位交给自己兄弟昌意的儿子颛顼,颛顼把帝位转给喾,喾是玄嚣的孙子。喾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挚,挚只搞了9年就天下不服,挚只好禅位给自己的兄弟尧,这次可能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以后贵族长老们为了堵塞嫡子继位,统一用“不肖”来评价帝的儿子,如尧的儿子“不肖”,舜的儿子也“不肖”,尧舜都把帝位禅让给别人。黄帝王朝的帝位,实际一直在玄嚣和昌意的后人中流转,颇有一点轮流坐庄的味道。
3、黄帝王朝的权力结构
黄帝王朝的权力结构,以天道喻人道来组建权力结构。“黄”是“太阳”,为帝的名称,是最高统治者。“昊”是“司阳”,职责是“背负太阳周天飞行”,所以黄帝王朝的权力者“昊”,是“背负太阳的鸟”,为二级权力机构,“昊”分为“东昊”和“西昊”,分司太阳升起和落山。三级权力机构是各封国——氏族国家。
炎、皇,在黄帝王朝,没有被作为权力的称呼,因为炎是火上,代表的是吃烤羊的族群,为炎帝姜族。皇开始是屋中围塘之火,后为屋中灯光之火,有围坐塘火和灯火周边习俗的族群,是神农夏族群。炎、皇是火,而不是太阳,对这些族群,黄帝也不敢授权。昊则不一样,两昊被黄帝所杀,黄帝的儿子成功取代了少昊,两昊对黄帝也没有威胁,再者昊也是属于太阳崇拜,与黄同源,昊当然可以作为二级权力机构的首领的名称。
微信号phoenix430的朋友的意见:黄人到达河北后,先在河北东北部的迁安县(现迁安市)的黄山一带定居了一段时间,后继续南下到河北东南部的束鹿县(现辛集市)的黄丘地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按照黄人以黄名物的习惯,他们把在迁安县生活过的山命名为黄山,把在束鹿县生活过的丘命名为黄丘。——应当是河北中部,辛集市为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所辖,位于全省中部地区,不可能在河北省东南部。我在这里向phoenix430致谢,并采用他的意见。
澴川黄氏一百五十一代孙黄饮冰(祥字辈)敬述2013年6月7日。本文是《被遗忘的远古族群——黄人》的第二部分。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成果有《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华夏江汉形成说》(题目待定)。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博客中国和一点资信开设黄饮冰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