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这首诗《泊秦淮》成就了一条河,四句皆是经典,你肯定背得滚瓜烂熟
杜牧有着“小杜”之称,所以,能与杜甫相媲美,足见杜牧在诗坛的位置。
对于杜牧来说,最拿手的就是绝句,他的许多绝句都深得人心、成了千古传唱,比如《山行》、《清明》、《秋夕》等等;翻看杜牧的绝句,我们会发现,每一首都写得“出神入化”。
今天这里,我们就不妨来看一首杜牧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并且它还因为太出名,而让一条河火遍天下,此诗就是杜牧的代表作——《泊秦淮》。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看到题目,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秦淮河,此河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其实在杜牧的《泊秦淮》没出名之前,秦淮河曾有过好多名字,但是都不被人们熟知,而当《泊秦淮》爆火之后,秦淮河也便随着火了起来,于是,从此以后,“秦淮河”就成了它公知的唯一名字。
所以说,杜牧的《泊秦淮》让秦淮河走向了全国、走入了历史、穿越了时空,诗与河相互成就,共被见证。
起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作者这里先来了一个唯美的景色描写,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他所塑造的意境中去。杜牧写这句其实并非随意而就,他是用了很多心思:将烟与水放在一起,月与沙放在一起,让画面呈现出一动一静,一青一白的效果,所以从状态与颜色皆临摹得出彩。秦淮河的美丽瞬间就在这一句中体现出来,我们能够看到朦胧清幽的烟水,和清凉柔美的沙月,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承句: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与起句的衔接非常紧密,因为它是紧接着为起句交代时间与地点。其实作者完全可以先写这一句,但是如果这样,那么它所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不比“烟笼寒水月笼沙”好。所以作者把想要突出的重点放在起句,以达到到“开篇见势”的目的。
这是绝句写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布局方法,诗巷在我们的格律诗写作课程中详细讲解过,想必跟随课程的朋友都非常熟悉。
转句: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里作者先卖了一个“关子”,他用这一句将读者的兴趣再次吊起来,让我们在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所以转句的燃起效果就出来了,它只是一句看似平淡的总结,却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也将主旨展现出来。作者内心的“国恨家仇”尽显无余,他借“谴责”歌女来表达情感。
转句设置了一个疑问,从内容来说,尚未完整,那么合句便随即而来: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在泊秦淮的夜晚,听到了远处船上歌女唱着《后庭花》这首曲子,解释了转句“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具体表现,与他为什么“谴责”商女的原因。
《后庭花》是指陈后主陈叔宝所创的曲子《玉树后庭花》,此人不问朝政,只管纸醉金迷、肆意寻欢,在朝廷面临瓦解之际还与歌女们唱着艳俗的《玉树后庭花》,最终葬送了江山,自己也沦为隋军的阶下囚。所以,从陈叔宝以后,《玉树后庭花》乃至具有宫廷艳丽风格的曲子都被称为“亡国之音”。所以,有作为的皇帝,都是非常忌讳唱这类曲子的,大家平时翻翻相关的资料就可以得知。
在唐朝后期,社会局面处于动荡的状态,但是这些商女们却依然唱着亡国之音《后庭花》,她们无视国家安危的举动,深刻激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于是他便犀利地批判了无知又可恨的商女。
但是作者真的是在批判商女吗?当然不是,商女只是个替代者而已,他真正的用意是在抨击那些腐败的当权者,是他们杖着权势,在那里寻欢作乐,所以唱《后庭花》跟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商女是没直接关系的。
商女的背后是不务朝治的统治者,作者以明确的态度和巧妙的手法,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他内心的无奈与愤怒在此处完全得以表达,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纵观此诗,它语言精炼,意境优美,而情感却浓郁悲沉。景与情产生了强烈对比,二者相互烘托,使得诗意不仅富有艺术美感,更富有教育意义,发人深思,杜牧之绝句《秦淮河》真乃千年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