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妇女头饰的灵魂——扁方

      《延禧攻略》中服饰、道具之制作精良、严谨,是近年来清宫影视剧中少有的,为观众所称道。而剧中后宫女子的发型更是比较客观地再现了清中期满清贵族妇女的发式。

剧中后宫嫔妃的发式称为“两把头”,“两把头”是当时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也叫“二把头”、“叉子头”。其特征为头发束于头顶,然后以一支“扁方”为基座,分成两缕向左右缠梳。

       在其他清宫剧中,还常常可以看到后宫嫔妃们头上顶着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一个黑色宽大头饰,上面有各种装饰,十分引人注目,这个头饰俗称“大拉翅”,也叫“旗头板”。

       大拉翅实际上是一种假髻,样式种类不一,佩戴也很有讲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越尊贵的假髻上的装饰也更奢华。一般有五种配饰,分别为花、钿、头簪、点翠、珠宝。级别不同,上面的配饰也不同。公主格格可以佩戴“三镶”和“两镶”的,指可在五种配饰里选择二、三种。后宫嫔妃们则按位分高低来划分,嫔可戴“三镶”,妃可戴“五镶”,皇后和太后也是“五镶”,但极品大东珠、凤凰点翠是她们的专属,妃子不可佩戴。

      但“大拉翅”实际上在清晚期才出现,它的发明者相传是慈禧太后,其实不然,“大拉翅”是在“两把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即用真发梳成“两把头”,再在上面加戴假髻。只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慈禧太后年老头发逐渐稀少,为了美观,假髻便演变成了较大的扇面状,看上去更加突出。

      到了民国初年,大拉翅变得更加夸张、俗艳,不但面积更大,而且通常在“旗头板”正中部分还用硕大的头花儿作装饰,是这一时期“大拉翅”的显著特征。

       所以,不得不说《甄嬛传》在服饰道具这方面还是不够严谨,在雍正时期就出现了“大拉翅”,不但年妃喜欢梳,尤其是安嫔的大拉翅十分夸张,明显是晚清民国风格。
      同样问题更突出的还有《还珠格格》,头饰不但风格不对,而且做工更加粗糙。

      而无论是梳“两把头”还是“大拉翅”,都离不开的一样东西就是“扁方”。扁方是梳旗头的主要首饰,是一种特殊的大簪,作扁平一字形。扁方的作用是,不仅能控制发髻,防止散落,还具有装饰效果。

      晚清宫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长达一尺二寸。那么,扁方具体在什么位置呢?英国记者约翰·汤姆逊于1870年左右拍摄了一组照片,十分清晰地展示了扁方的位置。

“双把头”扁方位置

“大拉翅”扁方位置

       可以看出,“两把头”与“大拉翅”的扁方位置还是有区别的,“大拉翅”扁方一般插在上端。 下图为慈禧太后“大拉翅”扁方位置。

      清宫御用的扁方有各种各样的材质,多采用银鎏金錾花、镶嵌珠宝、玉雕等极尽奢华之能事。民间妇女所用扁方材质以银质常见。

银鎏金镶珠宝錾花扁方

银鎏金錾花扁方

白玉透雕福寿绵长扁方

鎏金錾花镶碧玺翠珠扁方

银錾刻花扁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