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五十四篇:大宋河山之江河逆转(四)吴丞相病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五十四篇:
大宋河山
第十二章 江河逆转

   四

吴丞相病
参知政事元绛,七十高龄,一生惟谨,但知勤勉为政,不料祸从天来。长子耆宁,新任崇文院校书,忽被御史台拘问,参与太学受贿事。监察御史李定,奉命至府第,薄责元绛教子不严。绛概不申辩,具表上还耆宁职禄, 容耆宁即讯于外,自己请老。于是元丰二年二月,元绛罢知亳州,御史中丞蔡确为参知政事。
宰相吴充,眼见副相被排出中书而不能救,唇焦口烂,急火攻心,得了胸闷之症。
一日,王珪语蔡确,谋可为中丞之人。蔡确荐了李定,王珪道:“闻李定有恶名,世传其弃生母,生不养,死不服,恐遭物议。” 蔡确道:“中丞位卑职要,天子耳目,惟李定有劣迹,正好为用,易驾驭耳。” 王珪乃上言神宗道:“西夏日衰,当早晚伐之。鄜延边镇,非上将不能守,吕惠卿足智多谋,可为鄜延帅。还有李定任监察御史最久,当迁官。” 上准奏,诏吕惠卿为郎鄜延路经略使,李定为御史中丞。
王珪此时,羽翼丰满,左膀右臂,全不把吴充当作一回事。蔡确则飞扬跋扈,骄横异常。应由宰相批答之事,竟擅自做主;应由职司干办之事,却故意问难。可怜吴充,空自忠厚,力不从心,被王珪、蔡确左掣右伺,折磨得死去活来。
一日,神宗批付中书两件奏章,谕执政明白回奏。一件是,鄜延经略使吕惠卿言:“昨准朝旨,令延州西路巡检策应环庆路,庆州东路巡检策应鄜延路,遇贼大举,聚入一路,引兵策应之。若本路自有兵事,令经略使临宜相度,以别将增援。臣愚以为,诸路有兵事,其邻路但当团集以为声援,或相度牵制,不必更立互相军应之法,免致临事拘 文,以犯兵家之忌。”
一件是,值龙图阁句当三班院曾巩上言:“宋兴,六圣相继,与民 休息,变法以来,财用有余。景德户七百三十万,垦田一百七十万顷;皇祜户一千零九十万,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治平户一千二百七十万、垦田四百三十万顷;熙宁户一千二百六十八万,垦田四百六十一万顷。景德官员一万余员,皇祜二万余员,治平二万四千员,熙宁以来,有增无减。臣待罪三班院,试以三班员数言之。初,三班吏员止于三百,至天禧之间,乃总四千二百有余,至于今,乃总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宗室又八百七十。熙宋八年,入籍者四百八十七;九年,五百四十四;十年,六百九十。而死亡退免出籍者,岁有二百人上下,臣之所知者三班也,吏部东西审官院与天下他费,必近于此者。使天下岁入亿万,而所省者什三,计三十年之数,当有十五年之蓄。惟陛下试加考察,变因循苟且之弊,大修法度之政,以幸天 下,昭万世。”
蔡确把神宗批谕呈给王珪。王珪阅罢第一件,暗想,惠卿之言似是。如同此议,倘贼并兵寇一路而他路不救,奈何?如此互相策应之法,继乎,废乎?久而不能决。再阅曾巩疏,暗骂此老儿多事:句当三院,闲职耳,有何句当?养其尊而处其优,何乐而不为?偏爱上书言事。冗官冗员,无人不知,谁来裁汰?范文正新政前车可鉴,以王安石之魄力,犹未敢动一毫,况他人乎?王珪一时无计,暂且搁置一旁。
旬日后,蔡确献计道:“边事、吏事,事关重大,可上复官家,由首辅吴充与翰林院计议,再行奏闻。”
于是,蔡确把两件奏疏和上谕转给吴充。吴充郑重其事,把奏疏和上谕拜读毕,谓蔡确道:“互相策应之法使诸路同力,乃国家制贼之长计也,废之不祥;如不废,果应惠卿所言,贼知我策应之法,声东而西击之,反中贼计,又奈何?”这样心口相问,苦思冥想,熬煎三日而委决不下。蔡确不时督办,在旁冷笑道:“相公平时为政, 但奉萧规曹随,今萧规既无,上命在案,曹何随之?”
吴充本已焦虑过甚,大伤肝脾,胸闷气促,上焦火盛,又被蔡确奚落一番,不觉心房颤抖,凉汁如淋,卧地而不起。亏得王珪趋至,命人把吴充扶至朵屋榻上,好生服侍。半晌乃缓解,以安车送归府第。从此,吴充在家养疾,王珪但报相公经划边事和裁汰冗员,吕惠卿和曾巩奏疏及神宗上谕,便搁置不问了。
吴充虽然窝囊,但为人以诚,为政以直,有他在,中书便存公道,下情便可上达,上情也可下行。前年徐州水患,七月十七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 八月二十一至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涨不时泄,城将破。富民争出避水。知州苏轼止之曰:富民一出,民皆动摇,城何以守?有吾在,决不使城破。乃驱富民复入城中。苏轼亲至武衙营,与卒长率军以出,筑东南长堤, 冒雨施工,轼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与民同力,分堵以守。水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苏轼乘船访水势,经僧人应言指点,开凿清冷口, 引洪入黄河故道下泄,至十月十三,大风终日,风停水退。
吏民感苏轼治水有功,具状上达朝廷。元绛接状后,呈给吴充,吴充奏闻神宗,降诏奖谕之。苏轼具《谢奖谕表》,以为修城捍水,奔走服勤, 乃人臣之常事。徐州最处下游,水患甲于东北,奏乞钱与夫为夏秋之备,增筑故城四周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表至中书,元绛呈给王珪,王珪不报, 表再上,吴充得知,乃会商三司、工部、司水监,于元丰元年二月,发钱二千四百一十万,米一千八百余斛,勤奋三千二百人,改筑徐州外小城,创木岸四。功在苏轼,亦在吴充,非吴充神宗不知情,钱米不发,功何以就?今则不同。吴丞相病,王珪实为独相,内有蔡确佐助,外有李定回护,王珪一生从未有此得心应手,只要蒙过神宗一人,世间没有不可为之事。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文字狱——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