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分股结构看ETF
——2019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自然类一等奖,成都90后摄影师陈成获奖作品:《国王的礼帽》(蜀山之王贡嘎山)。
“何时买”与“买什么”,是投资的2 大核心问题。如果说,过去投资主要是解决“何时买”的问题,解决了“何时买”,也就解决了大部分投资问题;那么,现在除了要解决“何时买”,更要解决“买什么”的问题。后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前一个问题解决再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干脆,赚指数,不赚钱。
这跟市势、市况——牛市还是熊市,强市还是弱市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它的更深层次因素是经济的全面扩张阶段已过去,结构性增长成为常态。就行业内部来说,大部分行业的增长型竞争阶段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零和竞争,甚至负和竞争。反映到股市,除了这2大因素,还有一个宏观供求关系也不再能支持全面投机。
经济的全面扩张被结构性增长取代,行业内部的增长型竞争被存量竞争取代,股市的全面投机被局部投机取代,是“买什么”比“何时买”变得更重要、更具决定性意义的根本原因。
建立一个正确的投资哲学、一套正确的选股策略体系,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简便的途径,就是我近期一直说的,投资ETF。
ETF是个介于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品种。它可以交易,跟股票一样,没有流动性和变现性困扰。它不像大多数主动型基金那样,名称又是成长,又是价值,但都是虚的,究竟买的是什么股票,组合的情况如何,完全不可知、不可控。也不像指数型基金那样死板,完全的复制大盘,大盘没戏,它就没戏,只能赚长期趋势的钱。
基本上,一个ETF都会对应并复制一个指数,行业指数或类股指数,它的投资方向是可知的,持仓结构和投资组合也是可知、可控的,不会因基金经理的主观随意或自作聪明而变得不可知、不可控。这就使我们可通过对市场、对周期、对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判断,选择不同的ETF进行投资。
有些股民可能觉得ETF不过瘾,收益不高,其实看准了周期,选对了品种,买对了时机,收益并不低。就以我近几个月提到的几个ETF来说,半导体50,收益已达37%,科技ETF,将近20%,还有前周提到的有色、信息,收益也都超过了10%,表现超过了85%的个股。
对习惯于通过技术分析来分析大盘、个股,解决何时买与买什么,对基本分析不太重视或不甚在行的投资者来说,投资ETF的好处很多。它几乎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新知识,不需要自己为难自己,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苦斗,可以充分发挥原有特长,保持原有风格。古语,人改其常,非死即亡,每一次投资风格和投资路径的自我改变,都会带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挫败和困顿,这是我长期研究并尝试各种投资方法、路径的体验。如果我们本身就擅长或不适合做基本和策略分析,那么与其勉为其难,不如驾轻就熟,以ETF为主要投资方向。
技术分析不能取代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得到的是其表,而决定个股好坏的是基本面。所以过去我说,每一个大牛股都有一个好形态,但十个好形态只有一个会成为大牛股。而现在,恐怕要改为“十个个好形态只有一个会成为牛股”,大小就不论了。ETF,因为完全不存个股基本面问题,所以它有可能让我们通过技术分析,来判断它的好坏、涨跌。
不仅ETF本身的走势、形态可资分析,其对应的指数,板块或类股指数的走势、形态更可资分析。这样,整个投资就简化成了2个问题:一个是宏观、周期、政策、产业的粗线条评估,决定基本投资方向;一个是相关受益指数和ETF走势分析,决定我们到底投哪个或哪几个,以及何时投。
还有一个技巧也很重要,就是看它们的成份股。每一个ETF都对应了一个指数,基本上就是该指数的复制,指数成份股的综合表现决定了ETF表现。如果它复制的是某一个行业指数,那么这个行业指数成份股在行情软件里就有,查看起来就比较简便。但有不少ETF复制的是中证指数系列中的某一个类股指数,这就需要费一点手脚——
打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网站,找到该指数;
点开该指数,左边有一个“成分列表”;
下载该列表后打开,复制其中的代码一列,粘贴到记事本上,起个名字;
点击行情软件下面的“自定”,选择“自定义板块设置”;
点击“新建板块”,起好名字,再点击导入板块,选择从文本中导入;
找到刚才存档的那个文本,双击,最后确定。
这样,该指数成份股板块就设好了。通过不同指数板块成份股的粗线条观察、浏览,我们能进一步知道彼此间的优劣。比方说,8月下旬我第一次建议买ETF时,提到过一个科技ETF,但这个品种我很快就放弃了,原因是,它的成份股都是已充分成熟的科技类股,大部分已“老了”,有过度买入嫌疑了,即使投资成功,预期收益也不会大,不如其他几个科技类ETF成份股看上去更有生机,更具有早期特征。
最后的一点希望时,每一个ETF基金都要清楚地标明自己所跟踪的是哪个指数,以方便投资人了解该指数的构成,而非一个含糊其辞的“紧密跟踪标的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