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近代英烈谱】-1万-7671- 贺晋年任东北军区副司令时,做了一件什么事?救了数万志愿军官兵
解放军第九兵团,原本是粟总的精锐力量,解放战争末期用于进攻台湾的主力部队。但是1950年10月第九兵团突然被调往山东,关键时刻从南到北进行调动,无疑是奇怪的。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为何把这个有15万人的精锐兵团调离台海前线。随后朱总司令亲自来到山东曲阜,给兵团干部做动员,指示他们准备参加抗美援朝。
由于已经进入秋季,朝鲜逐渐变得寒冷,因此司令员宋时轮请求山东当地,帮助解决十余万将士的棉衣、棉裤、大衣、棉鞋问题,这件事情得到了当地的承诺。但是军情变化非常快,还没有等到御寒物资到位,第九兵团便接到紧急命令开赴前线,宋时轮请求延迟到11月15日出发,但是没有得到允许。
很多材料记载,宋时轮固执己见急于赴朝争功,才导致第九兵团入朝时没有棉服棉鞋等物资,在朝鲜前线大量减员。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宋时轮对气候自然是有概念的,为了争取物资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只是作为兵团司令没有办法违抗上级的明确指示。尤其是在朝鲜战场变化特别快的情况下,耽误了行军是要承担很大责任的,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兵团司令宋时轮。
九兵团在盖马高原出现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伤亡数字达到四万余人。但如果他们不是因为在东北得到一位将军的帮助,损失还会更大。开国少将贺晋年的一个举动,至少挽救了数万志愿军将士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第九兵团有十五万余人,要准备这么多人的御寒物资,必然是需要提前下订单,并且有生产周期的,显然条件不允许。 而四野出来的第十三兵团,就是因为备战时间长,提前准备了26万件御寒衣物,所以才能够在朝鲜表现出更强的战斗力,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
贺晋年此时在东北军区出任副司令员,主管后勤工作。宋时轮兵团经过东北时,他和李聚奎等后勤干部曾和宋时轮有过沟通,希望他们能够晚几天再开赴前线,以便后方多筹措一些物资,避免预期之中的非战斗减员,但是宋时轮作为统兵之将,确实有难处,并没有接受两位好友的建议。
贺晋年极为爱惜士兵,他由于在东北工作多年,十分清楚朝鲜的情况,冬季考验极大。贺晋年将军急中生智,下令打开了旧仓库,找到近5万件日本关东军遗留下的棉大衣。虽然没有棉服、棉裤,也没有棉鞋,但凭着几万件大衣,也能够帮即将入朝的战士们抵挡一部分严寒的侵袭。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贺晋年保全了第九兵团的战斗力和宝贵的兵员,他的贡献是很大的。事后宋时轮也对他十分感激,如果没有贺晋年的帮助,第九兵团在东线战场上的损失无疑会更加严重,出现更多的“冰雕连”,宋时轮恐怕也就没有机会在部队休整之后,继续指挥九兵团在朝鲜作战了。贺晋年的作战经验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话说回来,既然贺晋年在抗美援朝初期就已经是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了,为何1955年才评了个少将军衔呢?要知道他和谢子长、刘志丹等人,都是陕北红军的早期代表,资历和地位是非常高的。解放战争时,贺晋年在东北野战军担任过纵队司令职务,参加了辽沈战役,就算最后评不了上将,至少也应该是中将。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时,不少同志感到很惊讶,跟他开玩笑说:你应该往前边站。意思是和上将、中将们站在一起。
贺晋年的军衔偏低,是因为在授衔之前受到了一个突发事件的影响。曾经提携过他的原东北局书记倒台,东北相关人员势必也受到了影响和审查,贺晋年不走运,就是其中之一。1955年能够评为少将,已经是主席对他的单独照顾了。当然不管军衔高低,都无损于他的荣誉。贺将军曾经在战场上和后勤工作中发挥过如此巨大的作用,历史不会忘记这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