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褚玮海:故乡山川
故乡山川
作者
褚玮海
山川
寺庙
传说
山花野草
构成了一个人故乡的图谱
故乡一词侧重心理
山川一词侧重地理
妙山头的野菊花芬芳不减而日渐稀少,武岙坪的大茅草已经使山径淹没行路艰难,村庄路上的鹅卵石已经消失,老屋在纷纷倒塌,人事世代在更替,故乡会老的,那都是毋庸置疑的。故乡是人的梦呓,而山川永在。
据说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得闲视察东洲,莽苍苍的东山后山西山三面环绕,而村庄就隐藏在群山之间,气象甚为壮观。洪武皇帝于是开言:群山之间当为岙。于是东洲就有了一个天子口赐的地名:东岙。这传说如属实,我推测皇帝远眺东洲的位置当在笔架山顶,在高高的笔架山山巅上远眺东洲才会得出这样的观感。因为有一年我确实那样做过了。
我在东岙度过了完整的十六年,从出生到初中毕业,从未离开,偶尔几次借来自行车远足的地方是隔壁的三门海游镇,以及唯一的一次夜行新岭到达宁海县城。
我对世界朴素的认知都是来源于此:一个村庄道路都是光可鉴人的鹅卵石铺就,每个人在孩提时,在暮色四合时分,都在曲里拐弯的巷子里奔跑过,在迷宫般的巷子里从不迷路;有一条亦住家亦商铺的老街,老街上生活着按照传统分工的各色人;有一家终日叮当作响“兜丁—兜铁”的打铁店,有一家出售各色货品的供销社,有一家专门扯各种布匹用来做过年新衣裳的百货店,有一家放映各种流行电影的电影院,虽然节拍慢于县城数月,有一家卖各种书籍特别是小人书的生产资料,有一间老旧石头累成的面干厂,常年出售细细长长的面干,人们吃过面干厂的面干才觉得日脚不虚⋯⋯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样的一个村庄,已经是应有尽有的典范。尽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街道如今空无一人,老旧落寞如斯。但是,一个村庄已经不必更加繁华了。
在夜深时节回到故乡,车灯会犁开黑漆漆的安静夜色,照见聚集在栅栏门的几只村狗。这些平常善于吠叫的狗一时沉默,它们在交头接耳后仿佛密谋般四散离开,它们在嗅出返乡人的气息而机敏地停止程式化的狗叫?它们知道了封存在光阴里的山川秘密而窃喜吗?
东山
东山是距离村庄最近的一座山,不高,太阳月亮都以东山为屏障冉冉升起。我妈常说的东方的那颗亮闪闪的“天亮晓”星星就在东山头不远处。我没有在破晓就起床的习惯,所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天亮晓” 是一种什么样的星宿。
但是我知道东山春天会有漫山遍野的柴排花,我们经常结伴到东山摘柴排花,柴排花的花是可以吃的,花的蕊吃了却会导致耳聋;吃了蛇莓(大蛇苗)会导致眉毛变白。这耸人听闻之言,大概大人胡诌用来吓唬小人的。
东山上到处是松树,地上堆积很厚的松毛丝、柴婆子(松果)。我们在冬天就去搂松毛丝,捡柴婆子。松毛丝是很好的起火柴,用来烧十四夜的麦焦皮简直就是天下无敌的好物;柴婆子的样子怪可爱的。但是东山有凶恶的守林人,他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把夺去柴刀,还恶狠狠地警告我们不许再搂松毛丝,再敢来,脚骨砍断!后来读到高中地理,搂松毛丝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是有罪过的。但是搂松毛丝是很快乐的,守林人因职责所在,他不懂小孩的快乐。
在东山出入的次数多了,有一次我和女伴去挖兰香花。兰香花没有挖到,在山林中似乎听到了小婴儿的哭声。大惊失色之下,循着声音寻找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回家告诉大人,大人耳口相传,都知道东山上丢了个小孩。全村倒有半村的人出动到东山上寻找那个啼哭的小婴儿。出于好奇,人们纷纷猜测是哪一个大姑娘私下生子而不得已在东山遗弃了婴儿?还是山精野怪的声音?而终于未果。他们交头接耳的神态都使我很窘迫,使我觉得他们在怀疑我在扯谎......后来,我也就慢慢地遗忘了这件事。至今我还觉得这是东山的留给我的秘事。
东山坑
等我长大一点,东山坑已经改道很久了。只能在年长乡人的叙述中,得知东山坑的前生:东山坑在流经东山庵几百米之后,折而向西流,流经大王殿后—下林祠堂转折向南入海。如今的东山坑沿着东山脚迤逦而行,缓缓流淌,汇入旗门港。东山坑在大多数时间总是性情平和,在春天的桃花汛期,夏天的梅雨季,秋天的台风季,溪水才会浩浩汤汤,水与岸平。有时东山坑也会决堤,大水就漫到东岙洋,给村庄造成不大不小的灾难。
东山坑产鱼、虾、螃蟹,同时还有很多的蚂蟥。在洗衣服时,双脚一浸到溪里,不久就有肥大的蚂蟥叮在脚丫腿肚处。我小时候很怕蚂蟥这种看起来软绵绵实际上韧性十足、吸血贪得无厌的生物,我会恐惧地大叫:蚂蟥!在一大推洗衣服的婆娘听来,还以为是怎么的了。一个小孩的恶作剧报复是扯下叮咬不止的蚂蟥,用盐把蚂蟥腌死,眼看着蚂蟥被撒了盐之后,慢慢萎缩成一团干巴巴的东西。当然也会有水蛇在水中慢慢游过,水蛇无毒,不用去怕它的。
那时溪水清澈,没事干到东山坑去溯溪,溯溪而上,顺流而下,蹚水到东山去采花搂松毛丝,全无定法。没有人在耳边唠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从未有人断喝一声“人不能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全部都是嬉戏,以及由嬉戏带来的快乐。现在我明白,每到达一处陌生城市,我都愿意选择大江大河之畔(我到过鸭绿江,汉江,衢江,潢河,富春江、黄河),东游西逛,极目游赏,就如同我还在东山坑边上从未离去,捡起一粒小石子,扔向水面,小石头十分轻盈地越过水面,然后得意地数上一数水漂有几漂。这种一以贯之的“嬉戏”精神,它的确是来源自故乡山川的滋养。
如今再不太有少不更事的孩童去跑到溪边去聆听溪水哗哗声,去寻找盛开在东山坑边的各种星星点点的野花,十分有兴致地辨识各种野花的名称。我在靠近东山庵的清幽溪谷,发现过一株花朵大而洁白的百合花,静静地开放。我确信那不是我的梦境,那是我不期而遇的山谷里的野百合的春天。
大王殿
东山坑流经大王殿后背处,原有数十棵松树成林。与东山坑改道同时的,是松树林的被砍伐。“夜间螃蟹钓,明月松间照”,是前辈乡人陈老师描述的意境。我辈所见的大王之殿已经没有了潇洒的松树林为伴,附近有高高的具有几分可怕的魂池——孩儿塔相伴:旧时小孩夭折,草草葬于魂池之中。
大王殿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东洲庙”,它是东洲子民共同的庙宇。它的外墙漆以朱红之色,如果可以,我愿意把大王殿称之为“东洲的布达拉宫”。因为它在尘世的夕照之下,是那样的庄严肃穆;它的香火是那样的隆盛,每一顶幔帐都写着“有求必应”或“三洲感应”;人们对大王殿是那样的虔诚,一点也不敢怠慢......大王殿是东洲的信仰中心.我问过爹,大王殿究竟供奉的是怎样的老爷,神主是何等来历,我的颇有些见识的爹对此也支吾语焉不详。
我们都称大王殿的神为老爷。大殿正中雕塑上老爷火红脸膛,很像一个十分憨厚、勤于农桑劳作的汉子。偏殿里供奉的是慈眉善目的土地公土地婆。大殿正中的对联:忠信孝悌见我不拜何妨,奸盗诈伪到此祈求无益。在一个供奉神道老爷的大王殿里,却出现了传统儒教的突兀声音。这对联是我祖上的嘉庆年间的举人太公所做,书法是东洲最后一位老中医兼古体诗人所写,字体漂亮遒劲,使人观之神往。儒家是不信神佛的,敬鬼神而远之。那么在宽容的大王殿里,以及宽容的东洲善男信女眼里,这些都是可以共存的。
我小时候常常到大王殿玩耍,在厢房、戏台跑来跳去。老爷在层层帐幔的阻隔下,通常都是香烛高烧,因此想必是十分灵验的。可惜我爹娘很有保留地选择不信大王殿的老爷。在我小时候头疼冷热时,没有到大王殿求老爷赐予香灰来治疗。
农历三月十二,是老爷的生日,大王殿每年演戏以娱神道,但更多的是人在戏文中陶醉,人在大王殿赶他的热闹场子。那是东洲人的节日,鼓乐声声,小吃摊热气腾腾。而我没有在大王殿看戏已经很多年了。
东山庵
比起大王殿的规模,那么东山庵就是一座占地面积很小的庵堂。在山青水秀的东山脚下,东山坑的溪水终日叮叮咚咚地流过。
东山庵是隋代的古刹,供奉观音菩萨。
在我小时候的冬天,不宜再去东山坑中蹚水,也不想去爬东山,那么就到东山庵去卜上一卦。
起卦时要郑重其事收敛起嘻嘻哈哈的笑容,郑重其事地到东山坑洗干净手,跪在古旧发黄的蒲团上,两个像干笋片一样的爻“啪”一声倒在地上,命运里的暗示就幽幽暗暗地显示了。
我听说,一位老母亲去东山庵到菩萨面前求一道女儿婚姻的爻,一直在蒲团前出现老母亲所想的卦,她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东山庵。后来我听说她的女儿终于在东山庵菩萨的保佑下,嫁了很如意的郎君。东山庵的观音菩萨真的是很灵的!
离婆庵
据陈医生的考证,离婆庵应该是“离埠庵”,那时海就在离婆庵下面,这里是下海的埠头,船帆在这里起航,渔舟在这里唱晚。人们建造一座庵,避开海上不测的风浪,保佑出海的人民平安归来,也许是妈祖崇拜的一种。如同大王殿、东山庵那样的不可或缺。
离婆庵在村庄的最南端,已经远离了人群。是小时候嬉戏的另外一个场所。逛到离婆庵,用木勺舀了一口水吃了解渴,中午吃的食物经过一天的“嬉戏”而消耗大半。就不再有精力到大水庙,泗洲堂胡闹。抬眼看见村庄炊烟在暮色中四起,腹中已经饥了,原野的风又灌进了头颈领,风紧,扯呼,撤——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文字:褚玮海
编辑:濯清涟
图片:山水尤
审核:浩海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