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印象 · 太平路
老街印象
随着自然的韵律,
我们走进青岛老城的光辉记忆。
漫步百年老街,
我们品味那些印刻着无数岁月痕迹的老建筑,
那些鲜为人知的城市记忆,
那些令人感慨回味的旧日时光……
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
每一条街道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城市的版图并不辽阔,
老街的印象却永远鲜活,
时间匆匆过,这里依然如初。
《老街印象·太平路》
说起青岛,许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初次印象,源于啤酒瓶上那一枚小小的回澜阁商标。画面上带着几行缱绻海浪的海上亭阁,在无数人脑海中留下深深浅浅的海之城印象,萌发出抑制不住的朦胧向往。
▲如今的青岛栈桥
而在真正踏足这座城市的那一刻,走在打卡必经的百年滨海路——太平路,遥望万余平方公里的繁华都市,聆听870公里海岸线回响的碧海潮生,欣赏路两旁在时光中永葆风采的万国建筑,这正是独属于青岛老城区的诗意浪漫生活。
太平路东起大学路、接莱阳路,与江苏路、青岛路、安徽路、浙江路、兰山路、中山路、河南路、郯城路、西陵峡路/单县支路、西陵峡一路、西陵峡二路/朝城路交汇,西接贵州路,是青岛最早形成的滨海道路之一。
▲太平路老路牌,位于山东路矿公司旧址墙面。(作者:StefanTsingtauer)
1891年6月14日清内阁颁发上谕,批准在青岛设防,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驻防胶澳。1892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广武军两营和嵩武军四营军队移防胶澳。随后,便在青岛口地区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总兵衙门和兵营。至1893年青岛栈桥修建时,一条不规则的土路逐渐形成。德国人来到青岛后不久,对太平路进行了大规模铺装,使其成为当时的现代化道路,并命名为威廉皇帝海岸(德语:Kaiser-Wilhelm-Ufer)。1914年后,日占当局将此路命名为舞鹤町,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将该路定名为太平路。六十年代,太平路还一度更名为东方红路,后又改回。这条优美的滨海之路在历史沉浮中几经更名,也记录下了城市百年沧桑的历史变迁。
▲约1906—1907年的青岛总兵衙门。(来源:historical postcards in private possession,作者:Sietas, Plambeck & Co. Tsingtau)
▲自栈桥远眺太平路。(1900年代,来源:historical postcards in private possession )
▲德租时期的太平路,画面右侧可见德华银行、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等建筑。(约1913年,来源:Album von Tsingtau,作者:Adolf Haupt)
德国人贝麦1910年写的《青岛及周边导游手册》(李厚基译)一书记载了当时太平路上的景观:“由优美的威廉皇帝大街向东,是通往大衙门的最近的道路。人们先后经过中心旅馆和亨利王子饭店,还要经过德华银行。在亨利王子饭店和德华银行之间、威廉皇帝路口顶端,矗立着锥形的叶施克纪念碑,它坐落于海岸上的一块不大的突出地面上,四周花园环绕。继续前行,还要经过山东路矿公司、中国大庙(天后宫)到大衙门,它也曾是德国总督办公地,1889年亨利王子曾在此下榻。”
▲三十年代太平路西段街景。(来源:historical postcards in private posses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