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掌握这些运动要领,就说明你入门了
太极拳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是符合人体生理、运动特征的,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首要保证的就是准确性,要保证准确性,就离不开太极拳各项身法要求的掌握,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太极拳的运动要领有哪些。
1、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是对练习者头部的动作要求,指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向上顶,“百会穴”处向上轻轻顶起。做到此点,头部要做到头正、顶平、项直、颏收。顶劲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要虚虚领起。过分上顶,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僵硬,动作失去灵活,只有做到“虚领顶劲”,精神才会振奋,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2、含胸拔背
“含胸”是指胸部中正自然,不凹不凸,两肩骨节微向前提,随着动作的变化,胸肌做左右弧形下沉。“拔背”是指在胸廓向内虚涵时肩背部肌肉向下松沉,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处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但注意“含胸”和“拔背”是连在一起的,避免单纯的往后拉。含胸拔背的目的,就是使背部有一个向外的圆形,可将太极拳手臂的松沉劲体现出来,同时手臂的外部和背部合起来有一个向外撑的圈,这也就是太极拳的撑劲。
3、松腰敛臀
“松腰”是指腰部松沉,让腰椎上的肌肉群放松,使坐身或蹲的姿势更加稳健,这对动作的进退和旋转,以及躯干带动四肢的运动起到主导作用。“敛臀”是指在放松腰臀部肌肉的同时,使臀肌慢慢向外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内前方收敛,这样可与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协同配合,使气下沉,以达实腹,敛臀的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使腹部充实团聚。
4、圆裆松胯
“裆”即会阴部位,裆部要求“圆裆”。做法是下肢在做各种步型时裆部要成圆弧形,既不能收挟,又不能有意张开,收之则紧,张之则散。要使裆部开张适度,成适当撑圆状态。另外,会阴穴与头部“虚领顶劲”中的百会穴上下相应,以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
5、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练习太极拳对肩部和肘部的要求,沉肩首须放松两肩关节,不使其耸起,进而舒展肩部肌肉和韧带,使两肩向下沉坠,同时微微向前合抱;坠肘是肘尖常有下垂之意,除肘部须高于和平于肩部的动作外,肘尖都应垂朝下方。
6、舒指坐腕
“舒指坐腕”是太极拳对手掌动作的要求。“舒指”是指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指将腕关节向手背、虎口方向自然屈起。凡是收掌的动作,手掌要微微含蓄,但又不可软化、漂浮;当完成各种掌法时要做到“舒指”。以推掌为例,“舒指”和“坐腕”兼而有之。在没有前伸时,掌心微呈窝形,蓄而不张,这时为虚掌,在前伸过程中,逐渐舒展,由虚到实,到达推掌的终点时,掌指伸张开来,掌腕自然屈起而下坐,掌根微微用力向前凸出,使由腰脊发力通过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凸掌而贯穿到掌指,这时为实掌,这是掌由虚到实的变化过程,也是与整体动作的虚实变化相结合的过程。通过舒指和坐腕,将周身之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达到完整一气。
7、尾闾中正
“尾闾中正”是指运动中须始终保持尾骨与第七颈椎成一直线,使身体处于中正状态,避免身躯歪斜,动作歪扭,失去重心。下盘重心偏斜,使下盘的劲力与躯干的劲力间断,上下劲力不整,下盘也就不能稳固。所以,尾闾中正是关系到身躯、动作姿态能否做到“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关键。尾闾中正必须和以上讲的几点统一起来,才能使上、下肢、躯干的内在劲力达到完整的地步。
8、内宜鼓荡,外示安逸
“鼓荡”,是对内在精神的要求。指精神振奋,精神饱满,精神专注。神宜内敛,不流于形色,给人一种安然自逸的感觉。
9、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对腹部的要求。是在宽胸实腹,意注丹田的态势下,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深送至脐下。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实腹”与“宽胸”紧密相连才能做到。初学时只要求呼吸自然,动作熟练以后,可以根据个人锻炼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动作与呼吸配合顺畅,逐渐过渡到“拳势呼吸”。这样,既合乎生理的要求,也使动作做得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10、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动作在进退转换中,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因此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重心的调整以及脚着力的位置和腿弯曲的角度。腿部活动时,要求“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曲,轮换支撑身体。其间要注意分清虚实,除个别动作外,应避免体质量同时落在两腿上。做到此点首先要求髋和膝关节放松,这样可以保持进退灵便。
学会怎么练好太极拳了吗?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