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泌尿道感染,真的假的?

作者:康婷芬
前言:微生物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今年国家医政医管局同样发了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特别是加强儿童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应用。所以,对于儿童这种特殊人群培养的细菌,应该慎重看是否符合临床。
病例经过

患儿,女,8岁,10月18日因尿床就诊于儿内门诊,疑为泌尿系统感染,门诊做了1次尿液分析沉渣定量检测,提示白细胞增高;同时按诊断流程连续送检了3次尿培养。

当日,患儿采随机尿做了第一次尿培养,第二天培养基上有三种细菌混合生长(其中未检出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回报“杂菌生长,坚毅清洁后复查”。

第二天患儿采晨尿进行第二次尿培养,培养结果为“流感嗜血杆菌,1.0*105cfu/ml”。

第三天患儿采晨尿进行第三次尿培养,培养结果为“流感嗜血杆菌,1.0*102cfu/ml”。

病例分析

门诊做的尿沉渣检测提示白细胞增高,能确诊是尿路感染吗?患儿第一次的随机尿标本生长的“杂菌”包含感染菌么?第一次为什么没有检出“流感嗜血杆菌”?

期间,微生物实验室对三次尿培养的标本又分别加做了尿流式检测,第一次的结果显示白细胞和细菌在正常范围,但可见鳞状上皮细胞,提示培养出的细菌可能是污染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尿流式检测结果均为正常,同时培养出“流感嗜血杆菌”是“尿路感染”吗?

结果

患儿家长来取尿培养的报告单,我科老师与其沟通过程中获知患儿近期内裤上总能发现少量黄色分泌物,怀疑流感嗜血杆菌,它是幼女外阴炎中检出率居于首位的主要病原菌,因此考虑患儿可能是外阴炎,于是去妇产科门诊采集了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结果显示为大量流感嗜血杆菌。

总结

此例属于流感嗜血杆菌侵入阴道,使阴道内分泌物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炎症。而女性尿道口与阴道口解剖位置紧挨,有时候会误以为是尿道炎。对于女性,尤其又是儿童,对于每次的尿培养都要做尿沉渣镜检(对于门诊病人也不例外),结合临床来判断是否是致病菌及致病菌的来源。

本文为医家小二首发,作者:康婷芬转载需获授权

了解更多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