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工作“嵌入”民族社区……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社工客特邀原创作者·李勇
2014年5月中央召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简称“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互嵌”是对中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的动态把握,成为民族社区建设发展新的方向。对此,社会工作的贡献有没有?
1
前不久,在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雅山管委会,我访问了新疆众和社工中心惠民小区项目点。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最有名的地方,就是火车南站,在火车南站旁边二站地,就是雅玛里克山(简称雅山)派出所。新疆众和社工服务中心“阳光巴郎”项目点与雅山派出所是近邻。
这是众和社工和新疆自治区团委合作的项目。跟着驻点社工(汉族)往小区里走的时候,看到了不少少数民族居民。有一个维吾尔族孩子,据说是弃婴,驻点社工叫她“苏比”,还说她有智力发育迟缓之类的大病。
跟着她走呀走,我心想:社会工作在这个民族小区“嵌入”得真是太深了。
2
终于来到了项目点办公室。我先看了项目点三折页上的介绍,有“个案服务”“五点半课堂”“青少年志愿者培育”等七大块服务内容,很丰富。就是活动照片太多,打在照片上的字很小,看起来有点费劲。
据介绍,新疆众和社工周一到周四有“五点半课堂”,周五有小组活动。手工小组一共八个孩子(小学生,女生居多,汉族居多)参加,没有巴郎参加。从校服看,他们都是乌市56小学的。驻点社工介绍说,五点半课堂来这里做作业的学生比较多,分别来自三所学校。
这一天的小组活动一个社工硕士(蒙古族)主讲,一个社工专业大四的实习生(维吾尔族)是助教,我一边在办公室和社工聊天,一边听活动室里孩子们的手工课。还有一名汉族女生在快乐书吧里。我想到喀什市阿凡提社工中心喀什花园小区儿童乐园,那里的书几乎没人看,我感到,大城市里的小学生就是比较爱读书。
这天下午,我三心二意地和社工聊天,分心去听课——好不容易赶到现场,我想多干些事情。我曾经是教师,会上课也会听课。可能对那位女社工来说,我的不专心有点失礼?
3
关于场地,我感到这个社区阵地比较小,喀什那边的儿童乐园比较大。众合社工中心主任曹玲(新疆师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工专业的老师)介绍说:“那已经很不容易了,社区自己都没办公场地,愣是腾出来给我们这么多。”据说,它和社区警务室的面积一样大。
“这是我们机构最小的场地了。”但是,它“是做的效果很好的一个项目点。”曹玲老师介绍说。
曹老师愿意听我讲一讲参观后发现的问题,我就不惴冒昧地在QQ上对她说了一点,就是教学语言中用了“契约”这样的书面语,不好,用“我们不是说好了吗?”或者“我们的约定还记不记得啦?”可能比较好。她欣然接受。
总之,参观后,我信了:专业社会工作具有紧贴基层、直接服务各族群众的优势,社会工作嵌入民族社区,对防止中国社会结构的“脱嵌”有很现实的作用和意义。在民族社区,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与社会转型期的体制改革要求,为专业社会工作进入民族社区开展服务提供嵌入的基础及契机。
这种嵌入的专业力来自实务和社工学科建设的合流。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专业力量,新疆众和社工中心的基于高校的专业社工正以其知识和技术积极有效地嵌入民族社区公共服务领域,在社工文化理念和服务方法上对社会转型及创新社会管理起到了显见的作用。虽然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民族社区公共服务的背景、路径各不相同,但是,积极探索是很有价值的。
向原创者致敬
社工客2016-2017年度原创作者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