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从“自愈”到“治愈”,用生命影响生命!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关煜曦

机构 | 广州市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作为一名社工,我们总在强调要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服务对象,如何更加专业的开展工作,可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工专业出身的自己,坚持在社工行业不仅仅是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更多是社工这个角色让我感知和挖掘到更多的自己。

香港督导曾经和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个案的过程有可能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过程,具体来说也可以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一个过程。但在我们经验能力不足的初期,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无所适从,想要与案主交谈和引导,却不知道如何下手。那时候的自己甚至会怀疑,自己适不适合成为一名社工。因为在设想未来的工作之时,我觉得以自己的性格应该会从事一些不太需要与人交流的工作,但之后却恰恰相反,从事了一门需要时时与人沟通交流的工作。虽然这个过程有点戏剧性,但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我还是挺满意的。因为通过这份工作,我学习着如何更加从容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更加客观的审视自己,更加系统的去看待周围的人和物,这样的过程让我觉得很有兴趣和动力。

我清楚的记得一次有关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上的内容,有一张对于猴子的实验照片让我印象深刻。照片的左边是一只玩偶做的猴子上,右面是一个铁丝网做的猴子上面,但铁丝网上挂着一个奶瓶,培训老师问我们猴子经常会待在哪个猴子身上。现场大多数的人觉得是那个铁猴子,因为那个上面有奶瓶,是猴子需要的食物。

而当时培训老师是这样解答的,这个实验的结果是:猴子只在它饿的时候才会找铁猴子,而平常它都是待在那个玩偶猴子身上玩耍。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有点惊讶,其实猿类是和人类最相似的动物,我们在家庭中经常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家庭中父亲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但是孩子往往和父亲的关系更加疏离,却和赚钱较少或者没有经济来源的母亲关系更加的亲近,这是因为母亲给他更多的温暖和陪伴。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就像实验中的这只猴子一样,尽管食物可以满足它饥饱的需要,却给予不了它一定的温暖,而温暖的陪伴却是它最需要的。具体忘记了是什么原因,大概是谈论我和老爸不是很亲近这个问题,我当时让我妈妈看了这张图片,也问了她同样的问题,而她当时的选择也是右边挂着奶瓶的猴子。当我分享完结果以及原因的时候,她当时的反应也很有趣,立马给我老爸分享了这个图片和观点并调侃了他一顿。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通过这个行动我也感受到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及原因的时候,自身也是得到了一定的感触。而这个过程,也让我感觉到惊奇和有趣。无形当中似乎我也在影响着他们,更多的了解他们,同样也在反思着自己。

步入职场的我们也都经历过青春期这个阶段,而青春期的父母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不会管我的孩子,我不知道该怎么管他,他老是不听我的话”。但父母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慢慢成长,这个时期的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需要依赖父母,许多事情离不开父母的协助,所以父母“管教”式的教育对他们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自我主张和认识,他们不再事事依赖父母,他们好奇和喜欢新鲜的事物,而父母过多的“管教”式的教育限制和阻碍着他们,所以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在不断的加深。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父母更多是作为朋友的角色,而不是一位权威者,如果父母不能适时地转变角色,相对来说孩子的青春期可能会造成双倍的痛苦和麻烦。而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期时期,自己或多或少的也经历过同样的问题和烦恼,而此时的自己却更加明白了它背后发生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接触青少年个案的时候,他们会有升学压力、叛逆、沉迷网络、人际、青春期适应等问题的出现,而通过个案的了解和深入,我们会发现青少年的困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家庭环境密切的相关。在个案关系中,社工的角色是需要协助案主去应对和解决问题,所以也要求社工不断的学习相关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更加切身实地的去了解案主的需要,发掘问题的根源,协助案主更好的应对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对于案主来说似乎也相当于一个“治愈”的过程,但社工往往却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感知者,因为能够达到“自愈”的理解过程,所以才能够更好的协助案主实现“治愈”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职业,愿我们能够在这条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去做更加专业的服务!

用生命影响生命,

欢迎分享你的个案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