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益寿堂最为不寻常的一天
1949年3月25日清晨,毛泽东在北平清华园站下了火车,在叶剑英、李克农等人的精心安排下,乘车直接前往颐和园。进入颐和园后首先便来到了益寿堂,随后观看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见证地景福阁,也许是为了缓解旅途的疲劳, 毛泽东提议在园中散步,当他走到昆明湖边时,却意外发现园内竟空无一人,当得知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专门为他清空了园子,毛泽东非常生气地说:“公园不是私园,没有游人像什么样子。”随即便返回益寿堂休息。 大家请看这就是颐和园中的益寿堂,它位于万寿山东麓的半山坡上,始建于光绪年间,正殿叫做松春斋,两侧有配殿,是一处具有北方典型特色的四合院住宅式建筑。当年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在益寿堂西侧的景福阁观赏雨景,因此,在光绪时期,这里就成为皇太后游赏之后用膳、更衣及休息的场所,因而这里的环境也是相当的恬静优美。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这里曾是宫廷御医的药房在皇家园林中的所在地。 益寿堂的“益”字本意是水漫出器皿的意思,引申就是增加的含义。“寿”字则很好理解,就是长命百岁,活的长久的意思。因此,益寿堂这组建筑就是增加寿命之地,主建筑松春斋更是此处的点睛之笔,寓意这里的景致就像松柏那样呈现春的色泽,这里堂中有斋,每层都深入了“寿”字的精髓,别有一番意境。 据《叶子龙回忆录》中所说,随后毛泽东又在益寿堂内听取了颐和园接管主任柳林溪汇报具体接管这座皇家园林的情况,他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时时间已接近中午,可毛泽东依旧饿着肚子,叶子龙灵机一动赶紧跑到街上,买了许多芝麻烧饼和熟肉来,于是大家与毛泽东一起围在炉边吃了一餐烧饼夹肉。只见毛泽东从炉台拿起一个烤得焦黄的热烧饼,掰开,手抓了几块肉放在里边,吃着说:“子龙!你很会采购嘛,这是京城的名吃呢!我三十年前在北京时,经常吃的。”大家请看,这个就是当时所用的火炉。 吃过午饭后毛泽东等人又在益寿堂内休息片刻,当天的下午5时,集体前往西苑机场。毛泽东乘坐在缴获的美式吉普车上,在一行行、一列列威武的人民解放军中缓缓穿行而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各界代表,满怀热情地迎接着自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西苑阅兵式,如果按现在的阅兵式程序,实际上只有检阅式而没有分列式。但是,此次阅兵式在我军阅兵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这是我军最高统帅在解放战争史上唯一的一次阅兵,也可以说是半年后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式的一个预演。 当晚,毛泽东等人返回颐和园并在园内设宴款待从全国各地赴北平的民主人士,共商国家大事。大约10点钟,这场宴会才结束,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共建新中国。在毛泽东等人送走所有客人之后,便乘车离开颐和园到香山双清别墅办公、休息,从而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 1949年3月25日这一天是历史性的一天,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一刻。历史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颐和园曾经在历史的重要时刻,见证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我的讲解到此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颐和园志》中是这么记载益寿堂的: “景福阁东侧半山坡上的益寿堂,是一处由正殿、配殿、耳房、垂花门组成的传统四合院住宅式建筑,西南紧邻青石迭起的假山。 整组建筑半隐在凸凹的山体后面,一条弯曲的小路绕过半遮的山体和茂密的花木通向院落的垂花门,门两边院墙上装饰着各种造型的什锦灯窗。院内正殿名松春斋,座北朝南,面阔5间,后接抱厦3间,建筑面积201.3平方米,高3.5米,前出廊。悬山式勾连搭双卷灰瓦顶,金砖地面,圆柱,圆鼓镜柱础。绘苏式彩画。檐柱间悬挂“松春斋”匾。前檐明间装修4扇玻璃隔扇门,中间带帘架玻璃门。次稍间下玻璃窗,上方格窗。后檐为砖墙。砖砌台明石角柱台基,垂带式4步台阶。室内装修兰花木雕栏杆罩,碧纱橱、鸡腿、横披窗等。松春斋两山各有耳房3间,东、西院墙有小门。院内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式屋顶,金砖地,圆柱,苏式彩画。前檐明间装修4扇玻璃隔扇门,中间带帘架玻璃门。次稍间下为玻璃窗,上为方格窗。后檐砖墙。砖砌台明石角柱台基,垂带式3步台阶。室内装修落地罩、横披窗,次间前廊中有火道。院落的入口是一座小巧的垂花门,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3.46平方米,面阔1间,一殿一卷屋顶,筒瓦。方柱,方鼓镜柱础。明造天花,苏式彩画。悬挂匾额“益寿堂”。前檐装修4扇撒带门,后檐装修4扇实塌门,东、西山面与抄手廊相连,有石抱鼓,门前有石狮。砖砌台明石角柱台基,垂带式、如意式台阶。益寿堂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是慈禧太后游览景福阁时用膳、更衣及休息的地方。1956年,建筑经过维修,辟为修养所。1973年、1978年、1980年油饰彩画、整修。” 作者简介: 范志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英语导游、旅游经济师、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导游分会会员、北京市“三山五园”地区学者。曾就职于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友谊宾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现就职于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早年曾多次在颐和园内接待来访的世界各国政要,2013年独立完成中国园林博物馆开馆讲解词撰写工作,2014年至2016年参与完成《颐和园志》及《颐和园年鉴》编写工作,2017年独立完成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三山五园”地区所属公园资源调研工作,2018年创立《海云频道》公众号,传播园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多年来,深入研究颐和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曾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学刊》《圆明园学刊》《中国植物园》等核心刊物发表与园林相关的论文若干,著有《颐和园的岁月小河山》《诗与远方的邂逅:颐和园》《巧游颐和园:发现颐和园的60个细节》。 |
听说转发文章
会带来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