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师讲药】经典经方常用药物辨识

许家栋 盛曦琳

经典经方之药

经方治病,是利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及质地组成的药势。如《汉书·艺文志》所言:“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它是用药物的四气五味来对应人体的阴阳寒热,用药物的四气无味来改变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以此达到阴阳自和,表里自愈。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密切影响方剂的药势。因此,学习鉴别药材,学习去伪求真还原经方所用的药材,对中医师来说至关重要。

咸味豆豉为放盐腌制,譬如加上苏叶、花椒、生姜发酵腌制的佐餐豆豉,等同现在全国各地皆有的风味豆豉。

淡豆豉为黑豆发酵后的制品,无盐、醋等食用咸豉所放之辅料,故为淡豉。其随各地地产不同而用辣蓼、佩兰、苏叶、藿香、桑叶、青蒿辛香植物等做汤煮黑豆,等煮透汤尽后,再蒸透焖闭发酵,生出黄衣后晒干即成。

闻起来是酸香的,所以也叫香豉。因此淡豆豉的性味除了苦寒,还有微微的辛香酸温。

黑豆,即大豆。大豆黄卷是黑豆发芽。而我们现在称的大豆(黄豆),在古代称作菽。大豆是利水、健中、除寒湿、散瘀血的药物。

《别录》中对生大豆的描述为:“味甘,平。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脏结积、内寒,杀乌久服令人身重。熬屑,味甘.主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

故淡豆豉在大豆利水化湿的基础上还具有了疏透表邪和酸苦涌泄的作用。其功效全面的阐释有四方面:清热化湿除烦,和中养胃健运,疏散微透表邪,涌泄轻宣郁滞。

《伤寒论》有六首方用豉,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大黄汤、瓜蒂散。而前人对淡豆豉往往只论述到清热化湿除烦这个层面,而对于后面三个功效鲜有论及,从而限制了本类方剂使用的范围。

现多商家出售的淡豆豉,水煮后仅经过细菌发酵,成品不挂毛或者挂白毛,没有经过霉菌发酵,外层未形成黄衣,导致其药性偏寒,无温中养胃作用,伴有胃虚的患者,服用后易致腹泻等症状。只有经霉菌发酵,外观如同有黄毛的淡豆豉才为正品。

黄毛淡豆豉

     未经发酵的淡豆豉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郑玄注:“半夏,药草”。

《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已上八字,元本黑字)。生川谷”

但该书仅记述半夏的性味功效,而未见其对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的描述。最早对半夏性状进行描述的是魏晋时期的本草学著作《吴普本草》,原书虽已亡佚,但我们可以从《本草纲目》对此书转引的内容中看到其对半夏的描述:“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有始生叶,三三相偶,白华圈上”,

其描述较为简单,但是已经基本符合今用天南星科半夏属半夏特征。

至宋《图经本草》谓:“二月生苗一茎,顶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五月、八月内采根。一云五月采者虚小,八月采者实大。然以圆白,陈久者为佳”。

清《植物名实图考》曰:“半夏,所在皆有,有长叶、圆叶二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梢上翘似蝎尾。半夏,一茎三叶,诸书无异词。”

再参考《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附图,可以确证本草半夏原植物与《中国药典》收载是一致的,即为旱半夏。

旱半夏辛,温,药势化饮,降逆。为经方化饮之代表药。

由于旱半夏药源成本高,所以有不少不法商家用水半夏来代替旱半夏。旱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半夏Pinelliaterna(Thunb.)Breit.;水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鞭檐犁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I.。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药学专家研究表明:旱半夏与水半夏的主要化学成分β—谷甾醇、氨基酸、油酸及无机元素的含量完全不同,水半夏的毒性为半夏的3.2倍,旱半夏的镇咳、镇吐作用均强于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因此,旱半夏与水半夏为两种不同的中药,不能相互替代。

然而,目前全国旱半夏与水半夏从药材到饮片的营销使用存在严重的混乱和替代现象。旱半夏不仅是中医常用的中药饮片,也是众多中成药制剂的原料之一,自《神农本草经》记载以来,古代医家使用的半夏都是正品旱半夏,而不是水半夏。

半夏长期被水半夏替代,令我们不由回想起“龙胆泻肝丸”事件。数千年来,以木通配伍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导赤散、八正散、当归四逆汤等,因疗效卓著而在临床广为应用,然而近年来,因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致肾毒性的报道及“龙胆泻肝丸事件”在国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如此窘境,我们不得不理性地去思考中医的“辨证论治”与中药品种“辨状论质”问题,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是如何替代木通或川木通而占据龙胆肝泻丸位置的呢?

“龙胆肝泻丸事件”需要我们对同名异物及其他品种混乱的替代现象提高认知程度,因为《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新修本草》中所称的通草及《食性本草》、《汤液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中所称的木通,均为川木通。自唐宋元明以来,此种木通一直是木通之正品,后来商家同样将关木通推向市场流通使用。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内医药学专家对关木通替代木通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与建议,木通被替代出现的事件是令人尴尬的事。

通过关木通事件,我们认为遏制半夏长期被水半夏替代这一现象,不容忽略。

旱半夏

水半夏

从外观上区分:旱半夏块茎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

水半夏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1.5cm,高0.3~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也可见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常用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或芽痕,黄棕色,下端有的略尖。

饮片姜水半夏色较正品深,常可见其深褐色的略尖的顶芽,外皮皱缩状,断面无正品样半透明状,质较正品轻。

饴糖,古称胶饴。《千金方》:“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去血。”其为经方家必备之品,建中法诸药之主。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厚蜜者,建中汤中多用之。其凝强及牵白者不入药。今酒用曲,糖用蘖,犹同是米麦”;

韩保生《蜀本草》云:“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粳米、粟米、大麻、白术、黄精、枳椇子等,并堪作之,惟以糯米作者入药,粟米者次之,余但可食”;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饴饧用麦蘖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

陶弘景论述中的要点是酒和饴糖都是同样米麦制作而成的,不同的是酒用曲制作,饴糖用蘖(谷麦之芽)制作的;

韩保生论述中的要点是制作饴糖的原料有多种,但是只有糯米制作的才可以入药,粟米的勉强也行,剩下的都是可以食用但不堪入药之重任。这是食准字和药准字的区别。

李时珍论述中的要点是饴糖必须是麦芽或谷芽加上米类熬煮成的。

现今市面多见之饴糖,乃以玉米提纯成淀粉,以酶转化而成之工业饴糖也,虽也是麦芽糖(来源非麦芽,转化而成),但葡萄糖含量高;古之饴糖,乃糯米加入天然麦芽熬煮浓炼而成(来源于麦芽),葡萄糖含量低。

葡萄糖者,单糖也,甜度大而增加血糖之主魁也。且工业饴糖中缺乏古法饴糖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等补益成分,是一种淀粉工业的下游产品。况更无谷麦芽健益脾家之功而每有滑肠之弊也!

当患者之证需润以濡其干法当用饴糖建中者,服用工业饴糖时有腹泻难禁之弊。糖尿病患者属建中汤证型者,服用工业饴糖用后症状改善而化验血糖数值时反会升高。

经方最讲究的是药物的四气五味,不同的谷物和不同的制作方法就会形成不同的性味。且玉米是明代以后才传入我国的,更何况酶解技术和古蘖法差别过大,市面上的饴糖大多是工业饴糖或掺加了工业饴糖的,或虽亦间有糯米制作但也是用了酶解技术(优点是操作简单产量大)而未用古蘖法制作者,则如此形成的产品不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在性味疗效上都不尽相同,所以功效就会有差异。

所以临床上需选用古蘖法饴糖,才能真正彰显建中法之魅力。

整理| 盛曦琳

编辑| 刘婉婷

(0)

相关推荐

  •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失眠药对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出自于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而关于半夏治疗失眠症的论述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中医学认为半夏生于阳盛及阴之时,能"从阳 ...

  • 中药发了个酵,后来怎么样了?

    我国远在四千多年以前就懂得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其后又相继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炮制,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微生物对天然药物进行生物转 ...

  • 宋军:药对相须失眠可愈

    栀子配豆豉清火宣郁 栀子配豆豉源于<伤寒论>栀子豉汤.<神农本草经>云:"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赖.赤癞,创疡."栀子归心.肺 ...

  • ​高粱饴糖的功效

    童鞋们!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吃的高粱饴软糖吗?那熟悉的包装还是老样子!让人狂喜!软软的糖果,甜蜜的滋味,嚼在嘴里,内心却甘之如饴.零食控们,快行动吧! 高粱饴那看似简陋的包装,里面的糯米纸还是儿时记忆里的 ...

  • 【许师讲药】经典经方常用药物辨识:人参、竹叶

    经典经方之药 人参 人参在中国,大抵是一种广为人知,甚至说家喻户晓都不为过的珍贵药材.中国是最早应用及栽培人参的国家.无论在保健或是医药方面,人参的运用都极广泛. 在<伤寒论>与<金 ...

  • 【许师讲药】经典经方常用药物辨识:竹茹、葛根、杏仁

    经典经方之药   青竹茹 <明代本草>中的<神农本草经疏·卷十三>中提到竹茹为:"味甘,微寒,无毒.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疏: 竹茹虽与竹叶同本,然竹茹得土气 ...

  • 【许师讲药】经典经方常用药物辨识:柴胡、芍药

    经典经方之药 柴胡 黑柴胡 <神农本草经>言: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南方的中药房常见的柴胡分为"南柴胡 ...

  • 「许师讲药」经典经方常用药物辨识:人参、竹叶

    人参 人参在中国,大抵是一种广为人知,甚至说家喻户晓都不为过的珍贵药材.中国是最早应用及栽培人参的国家.无论在保健或是医药方面,人参的运用都极广泛. 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

  • 【许师讲药】什么?脾胃科常用药枳实还可解表补虚?

    枳实 关于枳实,明清以来的本草著作习惯于将其功效归纳为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枳实似乎成为一个专于治疗食积等脾胃病,痰阻等胸胁疾病的药物. 枳实功效真的止于此了吗? 且看一则病例: 病例 田某,女,47岁 ...

  • 【许师讲药】你真的了解竹茹吗?

    竹茹 在很久之前的一篇推文中讲了经典经方所用的竹茹,如果你还在用黄色的像刨出来的木屑一般的竹茹,那就快快回顾一下这篇文章吧:[许师讲药]经典经方常用药物辨识:竹茹.葛根.杏仁[许师讲药]经典经方常用药 ...

  •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经典常用药物有哪些?辨证用药配伍经方!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经典常用药物有哪些?辨证用药配伍经方!

  • 肝纤维化吃什么药好 5种药物很常用

    肝纤维化主要是由慢性干燥性的疾病导致的,肝病患者出现肝纤维化后,很多患者会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易疲倦等症状,而这些肝纤维化症状的出现,表示患者的肝病的病情已经加重,如果此时患者还不及时治疗,那么肝 ...

  • 强直吃什么药效果最好?(三大类常用药物介绍)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在日常门诊中,经常有强友问道:强直性脊柱炎吃什么药最好? 坦白讲,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没有哪一种"神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