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翠:我要的,在河对岸
打小生活在汉江边上,对于这条母亲河,她却充满了敬畏!
这种敬畏缘于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则是她的父亲。
据说,那一年,父亲八岁。为了继父带来的异兄学业,他没有读书,早早拿起了牧鞭,终日的赶着集体的羊群,挣得工分供所谓的“哥哥”读书的口粮。
她始终无法清晰的感知那个疯狂年代里那些不符合现代人性标准的荒唐事情。
只听奶奶在后来摸着她的小书包长叹:“你父亲生错了年代,你可要好好读书。”
父亲和汉江的传说,是她在离家多年以后再回去,才从奶奶古老的记忆里掏出来的。那一天,年迈的奶奶老泪纵横,泪把奶奶皱巴巴的脸冲的阡陌交通。
////
///
//
那个夏天的早上或者是下午,只有八岁的男孩,照样趁做饭的空隙给他的妈妈编了一双草鞋,然后赶着羊群到汉江边的山坡上放牧,或许有阳光(我宁愿想象成这一天有温暖的阳光),只是宁静的江水没有任何征兆的开始咆哮,从上游横冲直撞地过来,正在岸边拾浪柴的他,毫无防备的被卷入江中。
他原本识得一点儿水性,只是,惊慌之中乱了手脚,被水冲出几十米喝了好几口水才反应过来,奋臂而起浮出水面并大声的呼救!惊动了岸边田里耕作的邻居,信息通过古老的声音传递在汉江河边,有人冲向河边,边走边解开简单的衣服,扔掉鞋子扑向水中,在他又一次被浪头淹没之前,抓紧了他的小胳膊,托着他游向河岸,他的妈妈,在那个无可奈何的年代除了眼泪和感恩,空无一物为谢,就着河床对施救者深深屈膝躬身一拜!
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奇怪的是他却没有眼泪。只是从此以后,他更加卖力的割草编草鞋,隔些时日就给救他的人送去;他也更加卖力的捡柴火,总把大一点儿耐烧的柴火送给救他的人,自己留着草屑之类的燃料;他也常常在牧归以后寻到田地里,接过救命恩人的锄头扛在自己幼小的肩头,再给他递一碗水。
施救的和被救的都是物质极度贫穷精神极度富裕的大众。而那些贫穷的报答,亦令岁月动容。
////
///
//
汉江关于美丽的片断,定格在那一年奶奶的故事里。她从此对这一江奔流不息的水充满了敬畏和憎恶,这一种心态漫延到对所有的河流和水,她都只投以远远的关注,而绝不轻易涉足近前!
而她要的,河这边没有,只能到河边那去寻找!
年少的时候常常会隔着汉江向对岸眺望,虽然放眼望去河对岸有着此岸一样的高山和惨白的细沙,有着此岸一样的鸡鸣狗吠和日出日落,她还是想到河对岸去感受一下夜,因为河那边的水里每晚都有灯火澜珊的倒影,让汉江充满妩媚的诱惑。
她只是细心的呵护着这个幼小的愿望,怕被人为的扼杀在此岸暗礁!
////
///
//
幸福总是踩着自己的节拍而来,不会因为你等得久就早一分,或者没准备早到一分。忽的那一天父亲就允诺近日带她去河对岸!
这个‘近日’隔了好久,大概是两天,也大概是三天,反正每一天她都出奇的听话,写作业、做家务都自觉完成,并且几乎是寸步不离家,仿佛是害怕一走开就错过跟父亲一起过江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不是常有的,有可能要等很多年。小时候的年总是很长,长的我们等得不断的长高一大截才能过一次!
她终究是过得江去,并且满怀梦想的等待天黑,好亲眼看一看那近在咫尺的海市蜃楼。鸡鸭上茏了,牛羊进圈了,夜一点儿一点儿的深了,她伫立在临水的岸边,等灯火渐渐亮起来,父亲催了几遍之后就不再催了,由着她的性子。
蛙虫已经鸣叫的有些累了,狗也半睁着眼睛进入睡眠状态,而她却没有丝毫睡意,因为心心念念的渔火倒影今夜没有如期升起来,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惆怅。
恋恋不舍的被父亲领着往院子走去,仍念念不舍,频频回首。蓦然间才发现,她家老屋的灯光在江水中忽明忽暗的眨着可爱的眼睛,远远的向她眺望。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原来自己要的,一直都在河那边!
end.
作者
廖家翠:湖北十堰人 热爱文学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