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慧珍:我与刘汉虎先生的二三事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认识刘汉虎先生,得从黄梅画家画黄梅采风组的老师说起。几年前的一次采风,在活动中认识了和蔼可亲的陶培峰老师,认识了多才多艺的王林老师,认识了隐于市的陈水棠老师。后来县文联组织文艺下乡,在柳林乡塔畈村认识了不显山露水的陶利平老师,认识了美协刘光天主席,认识了鲁建新、单生荣、王解军、张荣华、王子俊、大商、莲语、小刚等老师,认识了采风组这个大家庭。
我之所以先说这些画家,这些老师们,是因为2015年前,本人一直忙于生计,与文艺界人士接触的比较少。不知道黄梅有这么多的能人,身边有这么多的高手。他们不但拥有温文尔雅的文风,还有让人佩服的才艺。每逢星期四华灯初上,位于文化广场路陶培峰老师家,坐满了采风组的成员。无论是学富五车的老字辈,还是初来乍到的青涩小生,他们都像上学一般,雷打不动地坐在陶老师的堂屋里听名家讲课。课听完后,大家还各自谈谈观后感。对美术感兴趣的我,偶尔也来蹭一两节课。颖兰老师或江娇看到我,总会适时地递把椅子过来。坐在他们中间,顿感如沐春风,像回到久违的家。采风组的老师们除了观看多媒体教学,每个星期天还坚持户外写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当中。
我这个打酱油的人,因为接触到可亲的老师,感觉生活原来也可以这么美的!不仅亲临大自然的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可以把风景录入册页。既养了眼,也养了生,可谓一举两得!只是采风组的老师们不让我称呼他们画家。老师们都说:真正的画家,都在省城,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室。像游义云老师,虞立新老师,刘汉虎老师等等,他们都是了不起的画家,有机会,可以观摩真正的大家是怎么画画的。
因为他们的提起,对刘汉虎先生就有了印象。经打听,那时的刘先生还在广州。闲时浏览刘先生的习作,先生画葫芦,画灵猴,画山水,画花鸟,画戏剧,画人物……印象最深的是他画的熊猫,画中的熊猫或坐,或卧,或仰,或蹲,或趴……千种姿态,万种风情。无论是吃竹子,还是在玩翘板,那憨厚可爱,充满童趣的神态淋漓尽致地跃在纸上。边看边想:先生一定是位充满童心,无拘无束的老玩童吧!像他身居闹市,心地纯真之人,如今实在见少。先生名字带虎,想必虎虎生威。这位不曾谋面的画家是怎样的一个派头?好奇之心,油然而生。
2019年元月20日,一年一度的县摄影家协年会在苦竹乡养马岭召开,刘汉虎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之一来到年会场。他个子不高,上着深灰色夹客上衣,头戴黑色鸭嘴尼帽,红色椭圆眼镜架在鼻梁上。散会后,当我们小组采拍完“全国文明示范村”的外景后,我很荣幸的遇见正在观赏风景的刘先生。七十多岁的人,既不老态龙钟,也不躬腰驼背。大家上前亲切的与刘老打着招呼,刘老笑容满面,应答随和。身旁的桃子燕熟知先生,我们陪同先生绕养马岭村前的池塘走了一圈。阔别家乡已久的先生兴致盎然,步履轻盈。他敏捷的思维,诙谐的谈吐,朗爽的笑声,觉得与他相处不必刻意太多的礼数,在他身上看不到半点的岁月沧桑。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乐观、豁达且充满激情的人。
那日,刘老赠给我一本《游方》画册。互加微信后的当天晚上,他微信圈晒出的九宫格里,有三张照片居然有我的侧影。我是一个不大喜欢晒个人照的人,看样子,是在趁我没有注意时拍的,先生果然是位趣味之人。这位在头一天从广州回,第二天参加摄协活动的先生,对当日参加的文艺活动非常开心。这位声称回来颐养天年,不再出走江湖的先生,原来也是位性情中人哪!
后来能知先生日常动态的,都来自他的微信朋友圈。安徽、九江、武汉三省的画友得知先生回,纷纷发出邀请函请先生去做客,切磋技艺。先生欣然答应,乐意前往。县里一些知名人事,企业家都相邀先生,先生都乐呵着答应。看到更多的,则是送画帮他搬书的友人与爱好者。先生发朋友圈的频率基本都是一日一新,或两日更新。刷屏时,总会看到他晒出的新作。一位年长的老人,每天除了应酬,还坚持画画。他旺盛的创作热情与乐此不疲的艺术追求,不得不让人敬佩。只可惜我这个呆子不懂画,看惯了宋代山水,让我一下子去接受一位运用夸张笔调、随性章法,把葫芦画作像一个个丝瓜条状的画家。我想着,我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学习,漫长的领悟,更需要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期待着我能与刘先生再次相见,当面讨教。除了偶尔怯怯地点个赞,只能处于观看状态。
如果说,对先生有一点点了解的话,是来自他赠送的《游方》画册。首先打动我的,来自他的文章。他取画册《游方》为名,意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画册里有介绍先生的简历:刘汉虎,1944年生于重庆,湖北武汉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天河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天河区少年宫特聘专家组成员,职业画家。他的父亲刘伯森,十六岁参加了武昌起义,在北京大学读过法律,到黄埔军校进过修,参加过北伐战争。刘老从小喜欢涂写,五六岁时跟着二姐刘汉雯上学,在教室外偷听版画家傅文淑老师授课,得到了启蒙,从此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传奇式的父亲并没有给予刘先生无忧的童年,八岁时父亲去世,他只有跟随姐姐到武汉生活。1961年下放到黄梅县龙感湖农场插队,开始了他艰苦的劳作生活。这位武汉下乡知青。一位手拿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知青,在条件最艰苦情况下,仍坚持画画,几十年笔耕不辍。1986年,刘先生在武汉举办个人画展,得到了著名画家汤文选、冯今松的好评。而后受到中国美协理事、国画大师、湖北省美协副主席周韶华的赏识,称:“刘汉虎的花鸟画,灵气往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轻松自如,举重若轻……如听《小夜曲》和轻音乐,是一种精神享受。” 2003刘先生退休后,南漂广州。在天河区给小学生教画谋生。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人物画家刘汉为先生在佛山办展写的前言:“他的画泛起一种自来的感人,一种独有的震憾,一种画人与观者孩子般洁净魂灵的沟通。”刘先生在他十六年的南下北漂生涯里,用他的脚步写下这样一首歌:“我去了应该去的地方,见了应该见的人。做了应该做的事,成了应该成的人。”
看完《游方》这本画册后,我对刘先生就有了新的认识,想到养马岭见到的没有一点点画家架子的他。自古以来,大多有才之人,无不是恃才傲物。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遭遇坎坷的人生,以乐观的态度,对艺术持之以恒的追求。
2019年的2月14日中午,母亲不小心摔伤了手臂。寒冷的下午,当我为母亲办理好住院事宜,心情郁闷时,手机收到一条微信。心里嘀咕,这个日子,谁发的信息?划开手机一看,顿时撩笑了我。一个多月没有联系的刘老,居然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发来一张拍有大丛玫瑰花的照片!这个老玩童,真有意思。年轻人玩的游戏,他居然也新潮起来?不禁让人想起艺术投资专栏作家冯善书对他的评价:“兴之所至、信马由缰……观之者如听天籁。自然而然,美也!”想到刘先生那哈哈的笑声,阴雨天困在医院的我,不仅被他诙谐的幽默和善意的信息逗笑了!
往后的日子,刘老依然画他的画,我呢,偶尔还是看他的朋友圈。他的朋友圈里晒着他的画。他在正月画元宵,写福字;在春天来时,自称以一个普通小学生的身份参入采风组写生;星期天与他的老伴、宝贝女儿到一河两岸走走;紫云山画院举行的联谊活动他必参加无疑。先生画“春江水暖”,画“古人悠闲,”画“牧童短笛”,画“青梅煮酒”……见到跳舞的,画一组不同时期身着不同舞服的舞者;看到鹅,画鹅池中戏水,三两只五六只,以及小孩的萌态;在夏季画荷花,画十二生肖,画戏曲脸谱;九月画《水浒》人物,画神话传说;十月写景比较多。其中晒在朋友圈里的人体画,笔画简洁,人物圆润丰满,让我看了忍俊不禁。一年当中,我的朋友圈里,画得最多,晒得最多的当数刘先生。
2019年10月25日,远在异乡的我,无意间看到刘先生朋友圈的照片里,挂在墙上的葫芦,还真有上如丝瓜,下如圆肚的葫芦实物。顿感自己孤陋寡闻,见识狭小而惭愧不已。想着我应该留存刘先生一幅画了。不知是因为想念家乡,还是被先生流畅的笔墨、大气的构思、娴熟的线条,灵动的单纯,童趣的意境、狂放的抽象所打动——虽然我还是不懂画。发信息给先生,请先生为我作一幅画,先生见信息马上回复,满口笑应,并问清画的意向。我筹划着,等回到黄梅,得与先生好好聚聚,看他怎么画熊猫,画戏曲。只是这个想法,永远地搁浅了。
因为文艺,让我认识了刘汉虎先生。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只是当你遇到万里挑一的这个人时,他如闪电,再也不见。命中注定我与他只有一面之缘。先生远走,去了天国,天国是没有痛苦的。况且像先生这么一个开朗的人,又何来苦痛之有?想着人生终有许多的快乐与遗憾,而这个遗憾总是存在着。愿先生留下来的快乐与美感,留下的童趣与诙谐,留下的乐观与进取,能温暖更多向上向美的人们。
2020年11月30日
作者: 项慧珍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