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59)| 五千年,能不忆余杭!?!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余杭,古杭州也。拥有无数谜一样的神奇,穿街走巷,怀揣敬畏。余杭得名,源于大禹治水传说,"禹杭者,夏禹东去,舍舟登陆,因以为名”。2007年,让世界惊叹的是,境内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一下将杭州建城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更是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一锤定音。
如画的余杭,位于钱塘江末端、京杭大运河南端。休假数日,驱车余杭,看望60多岁的老班长沈万林。如今的他,既是超山农庄庄主,亦是江楠糕模艺术馆馆主,故乡余杭给了他丰厚的文化底蕴,每天有想做的事,身体壮实,行动敏捷,思维活跃,待人实在,对每位战友皆如兄弟。
游览过余杭之人,肯定会从内心喜爱这片厚土。两位外乡的书画大家吴昌硕(湖州安吉)和潘天寿(宁波宁海)也钟情余杭,墓地皆选于超山梅花风景区中心景区的大明堂。老班长爱好集邮,正在深度做两位先生的专题邮品集,哪天参加全国邮展,获大奖不足为奇。
水不在深,有“文”则灵。老班长在舟山泗礁守岛五年,退伍回乡当了二十多年的水泥厂厂长,酷爱家乡的糕模,四处搜集,集腋成裘,蔚然终成气候。一日忽发奇想,弄个专题艺术馆,为家乡文脉增添点亮色。说说容易,行动了才知难。艺术馆主体建筑怎么建?他深入徽派建筑集中地探访,终于在绩溪看中了三座老建筑,一切谈妥,一砖一瓦、一梁一柱,编号拆下,运回余杭,原装原建,下的功夫让人三天三夜说不完。
作为江南地区众多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糕模是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其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独具匠心,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格,图文大多具有吉祥寓意和喜庆元素,是百姓朴实愿望的集中体现,为人们留下极其丰富的图形文化遗产。盘恒糕模艺术馆半日,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老班长耐心而专业的叙述,堪称专家辅导,其实他早就为一些院校师生讲课了。糕模既是一种日用工具,又称得上是民间美术精品,是民间雕刻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按功能区分,有节日糕版、喜庆糕版和茶水糕版等,造型图案丰富多彩,吉祥图案有八仙过海、金玉满堂、连年如意等。糕点也讲究时令,随着季节、节日的变换,呈现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世事更迭,时光老去,糕模一直保持它特有的功能,在每个特定时刻锦上添花。
随着历史演变,糕模图案也经历着不断的变化,有些已经远离现代生活,但大多数沿用至今。糕模多取材白桃木雕刻,有镂空浮雕、浅雕、阴雕、阳雕、立体圆雕等,伴随着人生礼仪所产生的各种愿望,都制作成故事,成了人们往日旧时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犹如生命的标签。令老班长自豪的是,他收藏了一块石料的唐代糕模,已然成镇馆之宝。
老班长为了寻求一个老模子,有时要跑到外省去,当他得知江西有一位老人善于雕刻糕模,是国家非遗继承人。他登门拜访,求得老人支持,雕刻了八仙过海的模子,直径半米,八仙个个生动,活灵活现,给人无穷艺术享受。每当寻到一块心仪已久的古旧的印花糕模,老班长恰似喝了一瓶老酒,愉快极了,心情特好,觉得生活特别有滋有味……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午后至塘栖古镇广济桥上远眺,古运河蜿蜒流经镇中,岸边绿树成荫,似乎能听到古时的桨声欸乃,古朴水景,令人忘返。老班长如数家珍,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运河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云:“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由此可见,是秀丽的京杭古运河哺育了塘栖。广济桥是古运河上唯一的七孔拱桥,为了保护她,现已另开了河道联通运河。
世间有一种寻访在时间之上,亦在世俗的浮游之外。身在余杭,不忘良渚,老班长告诉我,良渚古城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总面积相当于4个北京紫禁城。1986年,出土包括“琮王”等在内的各类器物1200余件(组),第一次在出土玉器上发现了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在良渚遗址42平方公里保护区范围内,布局上显示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具有都城性质的空间形态。良渚遗址被誉为中华五年文明的圣地,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夏、商、周。
沧桑满城,和着古曲,游者超然物外,思绪万千。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承认人类曾存在过四大古文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和中华文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世界上没有得到同,有人以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多半是神话传说。我们自己的说法亦底气不足,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怯。经过四代考古人80余年考古发掘,2019年7月6日,联合国终将良渚文化遗存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良渚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得到证实确认,同时也宣告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确立!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何处去?我们是谁?这三大终极追问,一直与人类相伴相随。有一种相识无须强求,恰是冥冥之中注定。走过余杭,轻掀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真的感谢老班长,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沉的敬仰。
有人总说,要把日子过成诗。可真正的有心人,本来心中就有一首诗,不过是把生活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过得鸟语花香、春暖花开,就像老班长沈万林。在这个俗世间,做一个简单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管苏清
期刊总数:702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