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35)|烟岚桃杏追春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丨管苏清 图丨网络
今见晨曦,格外动人,追忆春日西湖,想到《袁宏道集笺校》,兴致盎然,突有奇思,小跑回家,抄"写"一通: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不过薄雾弥漫的早晨、山岚缭绕的傍晚,也是醉人的。今年春雪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与桃花、杏花梯次开放,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友人多次告知:"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要赶紧去欣赏啊!"吾当时被桃花迷恋,舍不得离开西湖。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呢!歌声与乐器声恍若微风吹来,倩女的粉汗似细雨飘落,穿漂亮衣衫的游客,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美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喜欢在日上三竿至太阳落山前。其实翠绿晕染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也是艳丽冶妍的!
有月的夜景,其美难以形容。花不喧闹,柳枝袅娜,山黛如画,水静映月,更是别有一番情韵。这种乐趣,只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哪能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上述译文,当向先师学习,但也斗胆改了几处,主要是原文前讲西湖月夜最美,紧接着说西湖晨与夕阳下最美,且文中描绘月夜空泛抽象,少了趣味。有兴趣者可查对原文。
不过晚明袁宏道是写小品文的顶尖高手。眸子纯净,辞官远游,短短数日,西湖已烙心上。真是人有净气,风雅自来。其是湖北公安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国子博士等职,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
出身官宦家庭,少时生活富裕,名师授业,善于诗文。袁宏道21岁中举,赴京会试,名落孙山。科场失意,颇多不遇之感,从禅宗中寻求精神寄托,以禅诠儒。后幸中进士,心情舒畅,在家乡石浦河畔,时常与亲友相聚,吟诗饮酒,谈禅遨游,悠闲自得。此时,其认为诗文应随意而发,不可模拟蹈袭,作茧自缚。三年后,袁宏道被选为吴县(今属江苏)县令。任上判案果断,与民方便,颇受拥戴。然而也招致当道者不满,加上吏事繁杂,难得清闲,他觉得“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真牛马不若矣”,第二年便托故辞职。
离开吴县,遍游东南名胜,徜徉佳山秀水,与友诗酒酬答,奇文共赏。三个多月,“无一日不游,无一游不乐,无一刻不谈,无一谈不畅”,而且“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尤其是当他在杭州读到徐渭遗稿《阙编》时,“不觉惊跃”,“如魇得醒”,为徐渭“恣臆谈谑,了无忌惮”的诗风所倾倒,从而愈加对复古文风不满,提倡诗文必须“从自己胸臆流出”,写出更多的“本色独造语”。他写下《灵岩》《湘湖》《西湖》等数十篇游记,状物抒情,毫无雕饰之弊。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其迁国子监助教,后补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北京毕竟是明朝文化中心所在,袁宏道在京中得以博览丰富图籍,又与友结为“葡萄社”,在城西崇国寺品评诗文,论古说今,颇感闲适快乐。他一方面通过广泛阅读、交友讨论,逐渐纠正以前“偏重悟理”,过分强调自我的倾向,“遂一矫而主修,自律甚严,自检甚密,以澹守之,以静凝之” 。钱谦益称他推动文风的转变,使诗文创作出现生机,“其功伟矣”。后因兄长去世,请假归乡。
筑“柳浪馆”于公安城南,袁终日与旧友吟诗作文,寄趣山水。在柳浪湖一住就是六年,才返京任职。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以吏部验封司郎中告归,筑砚北楼,以便“息影卧游”,游艺诗书。但不久患病不起,竟于同年9月6日遽然去世,终年仅43岁,让人扼腕叹息。
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简凝活脱,间以诙谐。他的各类随笔200余篇,题材多样,饶有意趣,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晚游六桥待月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
内心干净的人,不囿于世俗人言,自在做自己,跟随自己的内心所想。以一颗干净的心来面对复杂世事,保持纯净,保持简单,如此即可。
附: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管苏清
期刊总数:652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