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彩绘琴谱《太古遗音》

八音惟琴为最,古圣所作,君子常御,无故不撤,藉以养吾德性,恬然自怡,非为取悦于人,处穷独而不闷者,其惟琴矣。凡妙于琴之士,其必和平诚朴,淳厚端方。

《太古遗音》

历史上《太古遗音》有4个版本,分别为南宋田芝翁的《太音大全集》、明黄土达的《太古遗音》、杨抡的《太古遗音》,谢琳的《太古遗音》,其中以南宋田芝翁的《太古遗音》年代最早。

查阜西〈太古遗音考〉述:「今存专论古琴之书……皆止于片段。迄隋唐为止,琴书皆不具体系,未足视为专学也。宋以来,琴书仍未进步,以琴事为学之专书,殆自田芝翁之《太古遗音》始。」由此足见田芝翁版实乃我国琴书之祖。原件孤本珍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

自古以来,先哲同万物而感应,山水之脉见自性具足,心灵象徽亦如天地万象,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上圆下方,以法天地,五弦以象五行,文武王增二弦,大弦为君,小弦为臣,以象君臣之恩,古琴意象亦是古人的宇宙道法之悟,琴之道成而著书,太古者,远古之时,恍惚之道,遗音者,玄德之时,天籁之音,而后成于琴书鼻祖《太古遗音》。

《太古遗音》的内容涵盖了制琴、琴论、弹奏、美学等诸多方面。原编田芝翁生平不详,至今无考。《太古遗音》共分五卷,名之“仁”、“义“、“礼“、“智”、“信”。

卷一“仁”:造琴法度、抚琴论、抱琴势、上弦势等。

卷二“义”:琴式。如伏羲、焦尾、灵机、绿绮、连珠等。

卷三“礼”:指法手势。如神凤啣书势、鸣蝉过枝势、风送轻云势等。

卷四“智”:琴论。如弹琴赋、琴材论、琴体说、弹琴七要、九德、四虚等。

卷五“信”:琴谱总说、指法、手诀、字谱等。

《太古遗音》卷一部分绘图

《太古遗音》卷二部分琴式图

《太古遗音》卷二“有说无样琴”介绍

《太古遗音》卷三部分手势图

《太古遗音》中关于“九德”、“四虚”的论述,可以作为选购良琴的参考

这段文字原作者为唐代陈拙,天佑元年(公元904年)进士。擅音律,著有《大唐正声琴籍》十卷、《琴谱》九卷、《琴法数勾剔谱》等著作。

此书原件现珍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为世所罕见之孤本。内容共分仁、义、礼、智、信五卷,乃抗战期间由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居中联络,郑振铎、张元济、张寿镛、何炳松、张凤举所组织的「文献保存同志会」购得之珍籍。现将遗世孤本整理如下,供诸琴友一窥珍籍之面貌。

弹琴之法,必资简静。

夫弹琴之际,不问有人无人,

常怀钦畏,如对师友,

琴在案膝,身须卓然,

安神静心,屏意专注,

指不虚发,弦不错鸣,

目视左手,耳听其声,

不必动筋骨,努肩甲,

并须神气调畅,

自用力执促,

勿令人觉。

……

抱琴不恨无人知。

一朝得遇知音,

一洗人间筝笛耳,

陡觉襟怀清似水。

(《太古遗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