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顶部和底部的区别
这是由商品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会越少,价格高,生产利润就会增加,后期供给就会增加,需求少供给增加,价格下跌,顶部形成。
同样,价格越低,需求就会相对增加,但是价格低,生产者亏损,生产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供给就会减少,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自然又开始上涨,底部形成。
如此的循环往复,有时候受到资金的推动,商品价格短期可能偏离基本面,但最终还是会回来的。所以可以讲商品是上有顶下有底的。
底部的形成一般比较缓慢,底部停留的时间比较长。
而顶部的形成则是快速的,暴涨后暴跌形成顶部,顶部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暂。
当然,不是所有的顶和底都是这样,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尤其是完全市场化的品种。
有些品种由于政策或者生产成本是浮动的等原因,底也可能会比较短暂,形成底部V型反转走势,这就需要另外讨论了。
随着亏损越来越多,生产者承受不住亏损,逐步退出。这里注意,生产者退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肯定不是当发生亏损的时候所有生产者一起退出。
每个人实力不一样,眼光和胸怀也不一样,承受亏损的能力也就不一样,实力弱的最先退出,逐步才到最强的。
所以供应的减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假设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恢复到供需平衡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就造成了大宗商品底部停留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漫长。
同时也要考虑到各个品种的实际情况。有些行业大公司比较多,资金实力比较强,那么承受亏损的能力也会比较强,去产能的过程就会更加缓慢,底部停留的时间就会更长。
而有些行业都是小散户为主,实力没有那么强,眼光也没有那么长远,当发生亏损的时候,承受能力就比较差,去产能的速度也会比较快,那么相对来说,底部停留时间就会比较短一些。
之前鸡蛋价格波动会比较大,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散户养殖为主,散户扛风险能力比较弱,当养殖亏损以后,能承受的时间比较短,去产能速度就比较快。
而产业资金参与进来以后,他们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扛风险能力就比较强。
当发生亏损的时候承受能力就比较长,这就是导致去产能的速度比之前慢,鸡蛋价格处于低位的时间相对之前就长一些。
这就是行业主体不同带给市场的变化。
从期货市场角度来看,价格越低,意味着越安全,尤其是跌破生产成本价以后,对于多头来讲,只要控制好仓位,或者把期货当现货来做,价格越低,买入越安全。
商品往上涨没有顶,往下跌总会有一个底。价格越来越低,会有更多的多头参与进来,这也会遏制下跌的空间,但是商品也不会马上就涨,因为供应的减少需要时间,多生产的商品也会转为库存,消化库存也是需要时间的。
作为卖方会在期货市场卖出做空来对冲现货下跌的风险。所以就形成了平衡的状态,一段时间内价格会维持低位运行。
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会导致商品的底比较短暂,比如系统性风险后政策的改变,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20年的疫情,很多商品都是砸出另一个坑,价格出现快速的下跌以后然后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走势。
价格能快速的上涨也是和政策有直接关系的,这两次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是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所以价格大幅下跌以后有些品种出现快速的上涨。
还有2016年棉花价格低位出现V型反转的走势也是因为政策,国家延后了抛储时间。政策的改变会导致商品在底部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暂。
市场顶部的形成和底部是不太一样的。
生产者亏损肯定会有人承受不住退出,但是价格上涨,生产者和贸易商都是赚钱,价格涨的越高,赚的越多,没有人受不了,都会非常的开心,甚至有人会非常的兴奋。
今年玉米市场就是这样的情况,价格不断刷出历史新高,贸易商赚的是盆满钵满,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抛售手里的货物,而是惜售,因为他们认为市场还会继续上涨,自己手里的货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贸易商抛售也造成了市场上供应量更少,玉米不像其他工业品,可以随时生产,而是一年一季,没有新的玉米补充进来,市场上的流通量更少。
对于下游饲料和养殖企业来讲,担心价格继续上涨,可能就会多备库存,需求一定程度上是增加的,消费量不一定增加。
市场出现抢购的情况,在今年1月份现货达到3000多的历史高价,这个时候顶部就形成了。
市场顶部的形成往往是参与者过度乐观的情绪造成的,你看涨我也看涨,你不卖我也不卖,出现一个极端的价格,顶部就形成了。
有句古话说的好,“老天欲使其灭亡 必先使其疯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顶部停留的时间相对来说会短一些。
从期货市场的角度来看,价格的快速上涨往往伴随着大量利好消息的配合,会导致更多的多头参与进来,加速价格的上涨。
这时候对于空头持仓者来说就是灾难,手里的单子大幅亏损,总会有人因为无力补充保证金被迫减仓或砍仓。
更让空头雪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交易所会因为持仓量增加或以市场风险过高为由提高交易保证金,这又需要空头补充更多的资金,本身亏损需要补充资金,再加上提高保证金也要补充资金,无力的空头经受着心理上的折磨,最后只能被迫砍仓。
作为多头也达到了目的,对手平掉多单,价格高位下跌导致更多的多头平仓,顶部形成。
大家可以看下历史走势,很多的历史顶部和阶段性顶部都是这样形成的,高位震荡一般不是顶,暴涨暴跌才是顶。
我们在实盘交易中,抓顶和抄底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一般我是不太建议大家去做抓顶的操作,因为市场的疯狂程度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价格能涨到多少很难预期。
我们看这两年玻璃的价格,疫情期间最低1300多,今年最高达到了3000多。
当价格涨到1800的时候就有人感觉很高,结果价格涨了2000以上,还有人认为高,价格涨到2500,最高涨到3000。
放在一年前这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一旦抓顶失败,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
而抄底相对来说就比较安全了,尤其是跌破生产成本价以后,商品价格一段时间可能低于生产的成本价,但是不可能长期低于生产的成本价。
只要控制好仓位或者把期货当现货做,赔钱的概率很小。
从交易策略上来看,第一,摸顶的仓位要远远小于抄底,比如抄底用20%的仓位,如果做摸顶的操作,最多也只能用10%的仓位。
第二,上面我们说了顶和底的区别,顶的形成时间一般比较短,底的形成时间比较长。所以摸顶要在市场大幅上涨的过程中去找机会做空,而抄底最好不要这样,要等待市场低位徘徊一段时间以后再做抄底的操作。
第三,摸顶最多只是一波回调行情,而抄底可以做一波趋势上涨的行情。两者的利润是不大相同的。摸顶是赚快钱,而抄底是赚大钱。
第四,做多,价格可能翻翻,做空,价格只能是打折。比如同样的资金做多玉米,1500点涨到3000点,赚1500点。
做空,3000点跌到1500点,也是赚1500点,但是收益完全不同。
因为同样的资金1500做多开的手数是3000点做空的两倍,做多的利润也是做空的两倍。
从很多成功的交易者经验来看,赚到较多利润一般都是低位做多而不是高位做空。这里只是举例,只讲理论上。
大宗商品顶部和底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采取的交易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