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东汉末年第一名将皇甫嵩,从他这可以看到东汉灭亡的必然性

在历史上皇甫家有两个非常出名,一个是三国到西晋初期的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另外一个就是他的曾祖父皇甫嵩。

 皇甫嵩曾经差点挽救了东汉政权,可惜的是朝廷已经腐朽了,使得他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的事迹还得从黄巾起义说起。

  黄巾起义

  东汉的经济应该来说总体上比西汉略好,但政治结构却大有问题,农民负担着整个国家财政大部分税收,负担还暗中增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是铜钱贬值,其次是暗中增加的苛捐杂税。

  大家都知道,古代是没有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当东汉自和帝之后,一直在对西北用兵,对国家财政消耗很大,当权者想天开地用多造铜钱来解决问题,结果导致铜钱一直贬值,下层的百姓是苦不堪言。

  第二点是因为东汉长期存在外戚与宦官专权的问题,政治腐败,贪官污吏太多,不断给下层的百姓增加苛捐杂税,弄得到处是怨声载道。

  再加上东汉末年水灾、旱灾、地陷、地震、蝗虫、瘟疫等等,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终于引发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领头的是张角,通过迷信手段招揽了近三十六万信徒,这个数字也是蛮恐怖的。而且这些信徒分布很广,主要在冀州、豫州,甚至皇帝身边的中常侍封㤭(jiao音)、徐奉都是他们的内应。

  结果可想而知,天下大乱,他们所到之处攻城略地,遇到的抵抗很少,起初的时候势头非常大。

  皇甫嵩出场

  应该来说,这个时候汉灵帝开始是派对了人,但不止单独派皇甫嵩去打黄黄巾军,而是三人--卢植、皇甫嵩、朱僑,他们三开始都还是中郎将。不过可惜的是,没多久,卢植便被诬陷换掉了。

 卢植是刘备的同乡,也是他的老师,是当代大儒。虽然是知识分子,但打战却不差,他竟然可以用很少的兵力将张角围困在广宗县。不过汉灵帝派宦官左丰来视察,卢植没给送钱,结果就被这个左丰诬告了,说是不卖力打黄巾军。结果汉灵帝一道圣旨就把卢植装入囚车,运回洛阳。然后汉灵帝就派董卓继任卢植,继续围剿张角,但是董卓竟然被张角打败了。所以本来冀州的战事可以因为卢植而困死张角,结果闹到后面变得一直就不顺利。

  但好在皇甫嵩与朱僑还是给力的,他们在豫州把黄巾军先是打平了。然后皇甫嵩利用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特点,不断采取夜袭战术,打败了这一带的黄巾军。这些黄巾军毕竟是农民,军事经验不足,他们的营地是在干草上,也被皇甫嵩给利用了,采取火攻,杀死黄巾军无数。

  董卓在冀州兵败,汉灵帝赶紧让皇甫嵩去消灭冀州的黄巾军。这支黄巾军的领头的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张角,战斗力会略强一点。但是皇甫嵩依旧是采取夜袭战术,只是不是在深夜,而是凌晨的时候,直接把这支黄巾军杀得差不多全军覆没。这个时候张角其实是已经病死了,但还是被皇甫嵩开棺刨尸,割下头送到洛阳;张角的兄弟张梁也是在这一战被杀的,之后另外一个弟弟张宝,也被皇甫嵩捉到,斩首了。

  皇甫嵩立了大功,被封为左车骑将军,封侯封地不在话下。

  战术分析

  在剿灭黄巾之乱过程中,很多地方是可圈可点的。比如他们利用了造反派军事经验不足的特点,采取以少围多围困战术;又比如利用农民的作息特点,不擅长夜战,采取奇袭;又比如抓住黄巾军扎营位置选择不好,适时采取火攻,一下子就把这群乌合之众打散了。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不单单皇甫嵩,连朱僑、卢植都是可称得上军事人才。

  当然了初期三人配合,也是有一定道理。卢植围住张角,这样皇甫嵩跟朱僑可以合起来集中兵力先消灭另外一支较弱的主力,而后在回过头来帮忙卢植,可以起到逐一消灭的效果。可惜的是卢植被宦官陷害撤走了,不然黄巾起义可以剿灭得更快。

  淡出历史舞台

  但是皇甫嵩淡出历史舞台也是很快的,不久之后西凉的边章、韩遂等人造反,威胁长安。汉灵帝让皇甫嵩去平叛,但这次皇甫嵩中招了。汉灵帝的中常侍(大宦官)张让向他索贿,正直的皇甫嵩没给,结果汉灵帝听了张让的谗言,撤销了皇甫嵩的左车骑将军,封侯与封地都削减了。

  再之后便开始逐步进入三国历史了,再也没传出皇甫嵩什么事了。

  东汉政权危机中存在的支柱

  应该来讲,皇甫嵩就是东汉政权危机中存在的支柱,当然了这个支柱不止他一个,像卢植、朱僑这些对朝廷忠心的大臣大将还是有一些的。从剿灭黄巾起义的过程来看,也不算太费力,说明汉朝的实力还在的。

  但是毕竟是腐朽了的政权,这些支柱也不免被一一排挤出权力中心。从宦官索贿卢植、皇甫嵩事件可以看出端倪,皇帝忠奸不分,过分倚重宦官,使得这些忠诚的能人不受重用。而最终引起了别有用心的人,乘机起来夺权。这也是在之后,为诸侯林立埋下了伏笔。

  人才的因素说完,接着说人口的因素。从这次剿灭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东汉政权的人口政策出了问题--不重视。上面其实是没有提到过的,在剿灭过程中,俘虏的黄巾军被斩首的都是以万计的,最多的是有十几万。本来战争与自然灾害导致人口缩减了,还这么肆无忌惮地杀,其实对战后人口恢复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到三国时期,人口缩减了百分之七十,很多原因是这项政策引起的。

  另外一个因素是从皇甫嵩身上也看出了门阀政治的弊端。从西汉开始,其实门阀政治就在逐渐形成,王莽上位其实从一个角度来说是门阀政治的缩影。这次参战的大将皇甫嵩等几位重要将领,其实都是出身世家,或是军政世家,或是政治世家,而这些门阀世家一旦集合起一股利益集团,则很容易逐渐演变成一方诸侯,参与争夺天下的角逐。一直互相火拼兼并,但三国鼎立,才形成最终的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三个门阀政治集合体。

  皇甫嵩出自西凉的军政世家,他受到限制后,西凉逐渐脱离朝廷管控,为之后董卓把持朝政埋下了伏笔,也为韩遂、马超等西凉军阀与曹操的中央势力做对埋下了伏笔。

  其实从皇甫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政权已经埋了这么多颗炸弹,从有忠臣到忠臣被排挤,从有人口到人口被肆意斩杀,从门阀世家尚可控制到逐渐失控,东汉灭亡也成了必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