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为救少主,死后被封土地爷,本该逍遥的他却愁眉苦脸

世人皆说神仙好,殊不知只是自己当不了,谁说神仙无烦恼,其实他们也有喜和恼。古时,就有这么一位仆人,为救少主,死后被天庭任命为土地爷,保佑一方水土,本可以说逍遥自在,可当了土地爷的他却经常愁眉苦脸。

周朝时,有一位上大夫,家有一仆,名曰明德,从小便在上大夫家中为仆,忠心耿耿。明德不仅服侍过上大夫的父亲,还服侍过其爷爷,再加上上大夫本人已过三代,可谓是家中的老人了,上大夫并没有把他当成下人,对他是尊敬有加。

上大夫家有一女,长得甜美乖巧,其实颇为古灵精怪,家中下人都不敢惹她,因为稍不留神就被小主人整得晕头晃脑,虽说丫头很是调皮,但是她却懂得分寸,从来不过度,而且心地善良,更懂得尊老爱幼,每次看到明德都会甜甜的喊上一声“小德爷爷”。上大夫考虑到明德已经年老,而且跟自己的女儿颇为合拍,便不让他操劳家中琐事,专职陪着女儿玩耍,也算让他颐养天年了。

这年,上大夫接到王命,要让他赶赴外地上任,主持一方行政,虽然心中不舍,最后还是忍痛跟家人分别,背上行囊而去。上大夫本就是一名难得的好官,到了地方更是废寝忘食,任劳任怨。当地的百姓都非常爱戴他。可是上大夫就因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地方上,已多年未曾返乡了。

家中女儿思父成疾,又因年关将近,怕父亲又不能回来,为了能早日见到父亲,了解近况,确定安危,她决定外出寻找父亲。家人们百般劝阻都没能改变她的想法,最后无奈之下只得让明德带上两位仆人陪她一同前往,保证她的安全。

几人带上盘缠便上了路,忠心的老仆人明德虽然年老体弱,但在路上,还是坚持陪在小主人身边,朝着其父任所之地奔袭。奈何天有不测,行至半路,突然遭遇风雪,路途被白雪埋没,几人衣着又有些单薄,天寒地冻之下,赶路变得极其困难。

上大夫之女更是冻得瑟瑟发抖,眼看几人就要冻死路途之中,明德做了一个决定,他让随行下人结伴先行,火速赶制上大夫任职之地,让其派人接应,而他则陪着小主人在后慢行。随行下人知道,事关性命,又感叹明德大义,便应承下来。要知道,在这冰天雪地之中,运动的生还几率可要远远大于在后面等待,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冻死在路上。

明德见小主人实在走不动道,怕他难以抵御寒冷,便将身上的衣衫脱下,穿在小主人身上。两人走走停停,明德已经冻得口唇发紫,四肢僵硬,要不是担心小主人的安危,怕是已经魂归天外了。

随行的下人也算拼命,一刻没有停留,赶到上大夫府上便将事情如实禀告,上大夫得知自己女儿被困雪地,立马带着随行骑马而去。

上大夫赶了一路看到女儿时,自己家的老仆明德身无寸缕地坐在女儿身边一动不动。而女儿身上则披着明德的衣服,虽然身体冻得瑟瑟发抖可性命无忧,上大夫大声喊了几声,又用手推了推明德,发现他已没了呼吸。

正当上大夫感到悲伤时,天空之中突然白云涌动,霞光万丈,一座高耸入云的大门出现在众人眼前,大门之上“南天门”三个大字金光闪闪,还没等众人从惊讶之中反应过来,大门之中又飞出九字挂于天空之中,上大夫揉眼一看,正是“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

原来,明德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了小主人,这种牺牲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为了感念他的义行,并嘉勉于他,赐封明德为地方上的土地神。上大夫痛失义仆,心中也是悲伤不已,为谢其救女之恩,又知如今的明德已是天神之身,于是在自己的任职之地建庙奉祀张明德,以为纪念。

明德成了土地之神之后,神念一动,便可知道自己管束地界的所有事情,每次看到百姓合家欢乐,他都会开心地哈哈大笑。可一旦遇到寒风暴雨,天干地火,他便整日愁眉苦脸,自己虽然已有神位,可对于这些天灾还是无可奈何。

他发现自己每日能做的除了倾听自己辖地之中百姓的心声,给予他们护佑之力之外,竟再也无事可做。想到当初他在上大夫家为仆的时候,虽然身份低微,可他能感受到欢声笑语,能跟小主人打闹玩耍,他不禁有些回味。

时间匆匆而过,几千年时光转眼即逝,到了清朝,有一文人姓曹名唤雪芹写了一首神仙歌,让明德感叹,竟将神仙的无奈写的淋漓尽致: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该故事为听雨轩文化馆原创《土地神》,世人都觉得神仙逍遥,让人羡慕,其实只有真正当了神仙才知道,神仙也不像世人想得那么好。这就跟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别人家的家庭是一样的,我们只看到了别人家展现出来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们无奈的时刻,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可真让你走进别人家的世界,你会发现,他跟你的世界其实区别不大,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悲伤离合。所以说,重要的不是羡慕别人,而是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好上加好!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