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不仅仅是节气,还承载了中国人的爱情、思念及丰收的喜悦

作者:尹逊波

配图:尹逊波 / 编辑:清懿

白露是一年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季节,也是反应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正因为如此,白露除了是气象的节气,也是诗意的节气。

天气的变化,让世界寒生露凝,也就给白露这个节气带来了诗意,带来了灵性,中国古代以白露为诗词的很多,那就跟着古人的诗词,感受一下节气白露的诗意之美、自然之美。

白露是爱情的画卷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意识感受到了白露这个节气的美,虽然此时还没有白露这个名称的节气,但这首诗90%的人都听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句诗出自于《诗经·国风·秦风》,想象一下在河边生长着ƒ茂盛的芦苇,颜色苍青, 而在那芦苇叶上凝结了一层露水,远远望去就像白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而朝思暮想的佳人正伫立在河岸边。这充分表现了一个年轻人看到自己喜爱的佳人时候的那种紧张、激动而又兴奋的情绪。

这幅以白露为背景塑造的爱情的画卷,充满了爱的诗意,现代人如果要表达爱意,文艺一点可以用这一句诗,说不定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呢。

白露是秋天的画卷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中国正式有了二十四节气,而白露节气所代表的由热转凉的秋意也被诗人利用起来。

唐朝时期,时任丞相的元稹向全国颁布了二十四节气诗,其中《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说的就是白露节气:

露霑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鬢毛。

养羞因野鸟,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元稹通过节气诗描述了一个白露时节美秋的画卷,白露到了,晶莹的露水凝聚在草木和蔬菜上,天气也慢慢变的秋高气爽,高大的树木开始落叶,意味着深秋即将来临,而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会发现,两鬓的头发又白了一些,不知不觉又要老一岁了。

大自然的野鸟开始活跃起来,在户外捕捉虫子,储存食物,为了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人类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开始收割丰收的粮食,早出晚归也不觉得辛劳,这是丰收的季节。

元稹的寥寥几句诗,就把白露时节秋天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方面感叹时光过得飞快,另外一方面也展示了丰收的喜悦。

白露是思念的画卷

杜甫是诗圣,他所处的时代是开元盛世后期,又赶上了安史之乱,所以杜甫的诗中总是表达对老百姓的关心,对国家的担忧。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写下的《月夜怀舍弟》,表达了杜甫在白露时节对自己兄弟的思念。

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丰收时节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越是这个时节越容易勾起人们的相思欲望,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杜甫和自己的弟弟分散各地,白露时节到了,露水从今夜开始挂满草木,月亮挂在了天空,但怎么看都感觉还是家乡的月亮更加明亮,这分明是在表达思念之情。

杜甫和弟弟都分散在各地,想通过书信进行联系,但总是送不到弟弟手上,只因为战乱是没有结束,阻塞了送信的道路。

或许只有经历过分离和战乱,才懂得团聚和和平的弥足珍贵,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偏偏又让他碰上了战乱,中国古老的家国深情,在这首诗中得到最大的展现和升华。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