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万年藏域之途中……
四次跳上高原,艰难、危境、舟车劳顿,是心中有佛还是有魔?
在中国的三大地域文化中,西藏的富有,是因为它的藏文化,
这里有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 -- 藏式民居,有自己的饮食文化-- 藏餐甜茶,
有富丽盛重的服装文化 -- 金玉佩饰,有独特的药典文化-- 藏医瑰宝,
有千年精准推算的历法 --时轮藏历,有历史长度仅次于汉字的丰富记载 -- 藏文,
更有遍地开花、去心垢染的“佛学院” --寺庙,
高水准的能歌善舞、唐卡、壁画让它的文学艺术也达到了一种境界,
藏地的各种“有”筑就了它的全能,不是车轮上的风景能概括的,
匆匆一眼,只是看到它的山川河流,
如果真能进入它的骨髓,就知道它的魅力有多灿烂,
难怪酷爱高原的人有句话:西藏之后,再无风景!
你是我见到的第一幅风景,海拔4500米,你的家乡有我的足迹,你的微笑是我的秋天……
清晨的藏寨,喜欢就拍,无关风景……,但总在记忆中。
如果高山的一角也能入眼,那一定是心存情境……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找个出发的理由,温暖在藏地之秋。
原来云山雾罩是一种牵挂、一种眷念。
如画、入画……还是时光映画?云是山的魂,山是云的家。
日出之前,我已早早地等候在帐篷之外,库拉岗日的金色那么暖,普莫雍措的水又是那么冷。
沿着日亚公路前行,这里与印度接壤,我们接受了最严格的边境检查。
那些日子,一直沿着国境线走,第二次去了喜马拉雅的北坡,后藏之南玛桑岗雪山,雪山的背后是不丹王国,遇见一位坚守的边防军战士,他说:已经七年没有回家了。
亚东的清晨,云缝中的光线划亮了大地,让人兴奋,在寂静中连风声都没有……
晚秋带着冰霜的草地那么美,盯着这片小草在原野中弱弱的光线下,突然想起四个字:随遇而安。
炊烟,这种乡情不知见过多少次,但我不知道,太阳和炊烟、谁先升起……?
悠闲在晨光下吃草的马,是温暖的画面,可我的手已经冻得端不住相机了……
天空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像要把我们盖住,都说近水含烟,远山朦胧,可水在哪儿呢?
阿里的荒原上,时而奔跑,时而停顿的藏野驴,不停地寻觅自己的食物。
亚东多庆村,那一晚,我们住在次仁家,这把壶简直靓瞎了我的眼……
临近中印边境,再次接受严格的边检,在哨所回头看一眼在印度境内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主峰海拔8586米,它是十四座8000+级别雪山中,最东端的一座。
什么样的风景值得我劳累奔波、艰难跋涉,直到世界的尽头曲登尼玛冰川……
一直在冈仁波齐光环笼罩下的冷布岗日(海拔7095米)才是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一路尘土飞扬,只为看一眼……
再次来到平措林寺,僧人给我指了一条上山的路,让我去看看最古老的寺庙,当我爬到山顶时,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
从废墟往下看,沙地和浅河滩,似一幅版画。
海拔4353米翡翠色的斯米拉,上游是卡诺拉冰川,旅行的意义也许就是每天知道一点点。
孤独、寂寞的牦牛,憨憨地等待游客来拍照,它的内心是迷茫的,可它的主人是有向往的。
在圣象天门时,就看到纳木错对岸的念青唐古拉山,没想到我现在走到了山的背后,坐在屋内隔窗相望。
3000颗头颅砌起来的骷髅墙就在这座寺庙里……
人类的归宿,那些敲碎人骨的大铁锤啊!看着让人惊悚地深吸一口气。
索县的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是哲蚌寺的属寺,1668年建在雅拉多山顶上……
淳朴的转经人,你们是否也记得仓央嘉措的那句话:“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只为贴近你的温暖。”
藏东地区最高的雪山,海拔6328米的布加雪山,是苯教圣地,周围分布着许多冰川,或留给下次、或永远不见……
走过这里,特意找到当地藏民询问,才知你是壮美的大金山。
川西藏地,一次又一次路过姊妹湖,但我是第一次认真地拍下……
晨光,金色掠过,期待万物萧条后的再生长……
无法理解转经人内心的感受,好奇地看着他们,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起源于古印度的白塔,随佛教传至西藏,代表轮回转世的精神,有强烈的宗教感染力。
永远的佛塔,永远的日不落……
还有许多不知名称的地方,也不在自己的行程计划中,但路过,就遇见了想不到的风景。
用简单的眼光去见藏域,让自己的世界变的更简单,其实凡人也有寄托,但同时又把自己活成一场复杂,拖着回忆往前赶路……
一个可以来很多次的地方,巍峨的雪山、圣洁的冰川、湛蓝的湖水,虔诚的信徒,淳朴的藏民,随处可见的佛塔,经历着体力的极限……这就是藏地。
三十天自驾,我不过是踩在青藏高原的一粒尘埃之上,自己何尝不是一粒尘埃呢!再见了,遥远的星空,也许还有第五次、第六次进藏……,美好的旅行,本就是心之所向。
跑得再远,都要回家,还有十几天就到新年了,祝大家平安、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