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公开表示:朱自清算什么大师,强烈要求《背影》踢出课本|散文|白话文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看到这句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段朱自清《背影》中的对话,俨然被大众玩成了梗儿,听到朋友说买橘子,总觉得是在占便宜。可见大家对《背影》这篇散文的熟悉和热爱。
然而,正是这篇耳熟能详的散文《背影》,却在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我们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一直是中国中学生教材里收录的文章。然而,作家余光中却公开表示朱自清算什么大师?《背影》这篇文章创作水平不高,价值观导向不积极,应该把这篇文章从中学课本中踢出去。
朱自清与他的“真”
据公开资料显示,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以及民族战士。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他还积极参与新文学运动,是“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中《背影》《荷塘月色》等文章更是令人耳熟能详。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他以笔为剑,指点江山,始终冲在民族觉醒的先列;他推陈出新,锐意创作,打破了白话文与“美文”之间的门槛;他立足时代,继承传统,将古典文学与民族特性完美结合。“真”是朱自清的文学态度,更是朱自清的作品风格。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皆为真,讲真话,绘真情,是朱自清文学作品的最大特色。
这样一位真诚的、具有民族气节的文学战士,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时代榜样,是后辈人学习的楷模。这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精神长存。把朱自清的文章选进中学课本,是对朱自清等一代人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优秀民族气节的发扬和壮大。
《背影》的艺术价值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写于1925年的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了朱自清背井离乡,赴京求学。其中重点描述了父亲送他到火车站,为他买橘子以及打点行李的场景。主要表达了父爱的无言、深沉和伟岸,儿子对父亲的尊敬和爱戴,以及父子分别前的不舍之情。
文章中最经典的描述,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一如那笨拙的、努力的、伟大的父爱。朱自清用忠实朴实的文笔生动地描述了平凡生活中的父爱形象,平叙之余又非常典雅文质,感情细腻,耐人寻味。这篇文章也被收录于中国中学生教材里,以供学习鉴赏。
在这里,朱自清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尽管父亲不是那么地优雅大气,但这平凡且真实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这压抑、不舍的复杂心情溢于言表。这不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吗?优秀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内心共鸣,这是无数作家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争议与经典
然而,随着文化的高度自由,以及人民的觉醒,大家对文化的鉴赏能力日益多元化,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入选学生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要求也更加趋于严谨。这就有了一小部分人建议将朱自清的《背影》踢出中学教材。
结合时代背景,反对声音的出发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违反交通法
文中有一段描述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翻越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形象略有不妥。首先,父亲翻越铁栏违反交通法规,而且形象也很不潇洒。
笔者看来,看待事物要用辩证的眼光,切忌本末倒置,吹毛求疵。这段文笔是整篇文章中非常经典的描述之一,对父亲的观察细致入微,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发现,在于感受,这才是文章本身的意义所在。
2、价值观导向有误
以余光中为代表的名家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以父亲为主题的《背影》,开篇就先说“我”,有点喧宾夺主。在这一千多字的文章里,二十多岁的“我”出趟远门要父亲这样照顾,前前后后哭了四次,实在是太软弱了。不利于中学生树立坚强、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笔者认为,文中朱自清四次落泪的情绪不能仅仅用脆弱来解读,家庭变故、亲人离世、父亲身体欠佳等等因素,都令人潸然泪下,里面更多的是成年人的无奈与压抑,是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状态的无声呐喊,是朱自清扒开自己内心的外衣充分坦诚的见证,怎么能用爱哭鼻子的大男孩形象来解读!这样的解读,多少有些以偏概全吧?
3、语言过于平白,创作能力一般
对于余光中认为朱自清散文过于白话这一观点,我觉得也要结合社会背景来解读,朱自清处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改革之际,无数的文坛大家尝试脱离文言文的束缚,专注于写白话文。这些作家都是时代的先行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文学先驱,单是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传诵。
总结
结果显而易见,朱自清《背影》依旧在中学生语文课本里,依旧是学生课堂的经典之作,是众多优秀作家竞相学习的楷模。
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看见时代的最好载体。传承时代文化,为时代发声,这才是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很多人眼里,朱自清是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家,是值得社会铭记的革命先驱。
朱自清的文笔平实质朴而又不失韵味,语言精炼又浑然天成。作为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多读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能学习他的描写手法,感受他对生活的感悟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
笔者看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走进中学生语文课堂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