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中医药老字号里的经营智慧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第 293 期
▼
■ 医馆界 半夏
我们总是在寻找适合中医的经营方式
在国外的现代经营理念里寻寻觅觅的时候
不要忘记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经营智慧
取其精华,学习借鉴
中医药人积累的千百年的运营经验
也许正好解答你的困惑
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品质
同仁堂、胡庆余堂、叶开泰、陈李济、广誉远这些经营过上百年的老字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品质。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大概是中医界最出名的一句箴言,出自同仁堂自己的书,成书于1706年的《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序言。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表明药店严格把关原材料-中药饮片。
比如广誉远有自己的一套严格选料标准,只用最道地的药材,六年生高丽参,二杠茸茸尖的鹿茸,内蒙巴音浩特的肉苁蓉,浙江杭州和余姚地区的麦冬,四川通江的杜仲……
叶开泰只要最好的药。过去,药材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层的叫“面子”,下层叫“底子”。在选购药材时,葉開泰管事就说:“把‘面子’给叶开泰。”叶开泰不惜花高价只要面子,“面子”就是上面一层最好的药材。“要面子”、“给面子”的说法就由此流传开了。
陈李济表明自己不卖饮片,只售成药。这样老百姓就不会怀疑药店将边角料用在成药里。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过去同仁堂炮制紫雪丹时,古法要有金锅银铲,可是同仁堂没有金锅,他们就收集乐家眷属的金首饰约100两,放在锅中与药料同熬,使金元素入药,提高疗效。
广誉远的龟龄集,28味药材要用不同的辅料逐一炮制,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大工序、360道小工序,1粒龟龄集的全部工艺需历时4年才能制作完成;再如定坤丹,仅制作一味药引子“醋膏”,就需用3年的时间将20公斤陈醋晒制成1公斤的醋膏方可入药,30味药材需要历经280道炮制工艺。为了实现产品的功效,广誉远对中药炮制工艺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并坚持了几百年。
叶开泰发明了与众不同的丸药烘干技术。此技艺不用明火而用暗火,有很多特制的烘箱,每一个烘箱先烧板炭,等板炭烧过性后将它打碎,用灰蒙好,不让它露出明火,然后再将待烘干的湿药丸送进烘箱,关好门,不让热气外溢,慢慢的将药丸逼干,历时三天三夜才出烘箱。这样烘药虽然麻烦,但是药的原份全部被吸收,疗效更好,而且香味不走,久放不坏。
追求品质肯定会带来成本过高的代价,如果不是这些付出,也不可能带来这些高声誉,这是中医药老字号们屹立百年的基础。
酒香也怕巷子深,老字号也要宣传
现在很多医馆喜欢用从不宣传来标榜自己,“我们没有宣传过,都是靠口碑”。然而,老药店都有自己的一套宣传方法。
让皇帝为药店代言
古代最大的咖就是皇帝了,龟龄集进入宫廷以后本不外传,后来广誉远得到秘方后,一直只有广誉远才能生产,龟龄集作为皇帝药直到现在还一直被用作宣传手段。
而同仁堂为宫廷服务了近两百年。清雍正皇帝亲自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廷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从此历经8代皇帝,直至1911年,长达188年之久。
其实,古代的“皇帝代言”,就是找信任背书。如今,中医药政策环境比较好,有些医馆也会得到政府的背书支持,除此之外,医馆。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其他的信任背书。
出书,塑造专业形象
同仁堂将制药原则分别汇集成《乐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同仁堂药目》二书,使同仁堂声誉大振,迅速波及全国。
古代没有现在那么多宣传媒介,出书在扩大宣传此外,对外是塑造的专业形象。专业是医药行业的宣传重点。
做善事
同仁堂会挂灯为行人指路。每到天黑以后,到处是一片漆黑,白纱灯上写有“同仁堂”三字,不仅方便了夜间的行人,也使人们对同仁堂留下深刻的印象。
叶开泰捐赠了武汉市第一辆消防车,捐建汉阳拦江堤,每年都积极组织赈灾、义诊等活动。
现在有很多医馆参与公益活动,也不是说功利的只为了扩大影响力,更是传达一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企业理念。
送药宣传
同仁堂利用会试和乡试时,各地应试之人云集北京,派人拿些防伤风感冒、帮助消化、祛水土不服的平安药,赠送给那些应试之人。虽然同仁堂拿出一笔钱,但通过那些应试之人,把同仁堂名声传到全国各地。
"陈李济"的王牌产品陈皮,特有珍品只送不卖,这样好而且产量有限的东西,如果换了别的同行可能要"吊起来卖"。只送不卖给了重要客户被珍视的感觉。
真不二价
曾经杭州城里的各大药号与胡庆余堂竞争,采取了降价销售的策略打压胡庆余堂。此时的胡雪岩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与其打开一场价格战。
胡庆余堂反而挂起了真不二价的金字招牌。并提出了养命之源的服务理念。也就是说药铺是养命的源泉,来不得半点虚假马虎。胡庆余堂的药货真价实不还价,而且也只卖这个价。同类商品甚至是同一件商品,价格也不尽相同。质量也就值得怀疑,靠压低价格赢得市场,只是暂时的。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服务与质量。
医疗服务是实打实的,容不得降价,很多老一辈中医药人非常忌讳“打折”等字眼.
承担社会责任
1929年,中医药将遭废除,叶开泰挺身而出,提出“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的主张,与全国同仁一道打响轰轰烈烈的中医药保卫战。经此一役,中医药得救,叶开泰也在中医药界风头一时无俩。
抗日战争时期,同仁堂和叶开泰都曾积极参与到抗战中。
在如今中医复兴的历史时期,中医馆同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医药发展事业中,至少可以建言献策,为中医药的发展勇敢的谋权益。
延续至今的管理理念
高薪吸引人才
叶开泰以优薪厚酬广纳全国中医药人才,"进叶开泰不穷,也叶开泰不富。"这也是往昔汉口尽人皆知的俗话。
员工只要进入叶开泰,就会有非常明晰的职业薪酬规划。
三年学徒期满,月薪银元10元,次年15元,第三年20元,进入第四年以后,按技能酌增。另有月费钱,管剃头洗澡洗衣。每年带薪休假72天,如果没有请假,每月加发6天薪水,一年下来加发72天。这种余月钱,年终补发,一般员工可得银元60至70元。五月端午、八月中秋两节有奖金。年终有红利,资方得六成,劳方得四成。
1912年,叶开泰开始实行员工分红,管理人员、技术员、普通员工皆可以工龄和工资入股,叶开泰成为我国近代最早实行股份制的企业之一。
高薪留人是最实在的。
让员工无后顾之忧
叶开泰为了解除员工后顾之忧,设立了维持会。员工分期存入4个月薪水,就可以享受照顾。陈吉庵先生回忆说,切药老师傅吴硕卿告老回乡时,维持会付给他本息金500多元。1937年陈吉庵的父亲病故,也结算了本息金400多元,除去丧事开销,遗属生活暂时可以维持下来。
职业经理人制度
叶开泰于1859年正式确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从社会上聘请掌柜,叶氏只当东家。
在武汉的叶开泰中医药博物馆还在纪念历史上的大掌柜们:余仁德、吴冠文、戴廷耀、徐金门、陈让泉、郑铁臣等。他们都是当时中医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叶开泰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尊重。
当初陈姓、李姓两商人合作投资开办陈李济,并写立合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俨然就是股份制的雏形,不是单一家族企业,更不会因某一家族的兴衰而起伏。
常变常新
陈李济位于广州,当时的广州已是对外通商的口岸,岭南天气潮湿,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以满足远足人群甚至海外购货的需求?
陈李济创造了蜡壳药丸的制作工艺,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用于保护特定药品和贵重药品。蜡壳药丸在300年前是贵重药品的代名词。
"陈李济"蜡壳丸的问世,也引发了那时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药制造中心中药包装的革命,一直到后来为全国制药业广泛应用。
产品品种齐全
叶开泰在传承光大祖传独家秘制药品的同时,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借鉴同仁堂、胡庆余堂、昆中药等药号经典配方,如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再造丸等。
只要是市面上的药,叶开泰都有,在叶开泰都买不到的药,在其他地方更不可能买到。
堂训:对内警示员工,对外表明心迹
古代的中药铺大多有自己的堂训,脍炙人口。对内警示员工,对外表明心迹。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出自同仁堂自己的书,成书于1706年的《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序言。如今被很多的中医药人引用。
非义而为,一介不取;合情之道,九百何辞
“非义而为,一介不取”说的是做生意以诚实守信为第一,不能弄虚作假,谋取不当的利益。
这一点在医药行业尤为重要,因为药品之道,在于救命活人。倘若药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是赚取了“不义之财”,更会延误病情。
“合情之道,九百何辞”则是说做经营之道,在乎合情合理。把握时代机遇,对合情合理的利润,坦然取之。
戒欺
胡庆余堂,里面的招牌、匾额很多,大都是朝外挂的,惟独有块横匾却是朝里,一般人难以发现,那就是面向耕心草堂悬挂的“戒欺”横匾。
“戒欺”两个大字是胡雪岩亲自所写,“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这是创始人胡雪岩对胡庆余堂经营者的淳淳告诫,是胡庆余堂制药的铁定规则,也是胡庆余堂称雄制药界的原因所在。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这句箴言也被很多中医药人引用,据说最先出自叶开泰,意思是凭良心从业。从叶开泰开出来的药,包包货真价实,你放心吃好了。三百多年来,叶开泰的信誉,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喜欢说俏皮话的汉口人,有句口头禅是:”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