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庭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从书上看到这句话,拿去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我也就理解的含含糊糊的,后来会用搜索引擎之后,才对这句话有了些许的了解。当然了,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诸位大可不必按照我的理解去看待这句话,各有各的观点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是儒学的“十六字心传”,相传是起源于尧舜相传之心学,也被称之为是“虞庭十六字”。这句话如果简单的翻译的话,应当是说:人心变化难测,道心精微难明,应当要用工专注精深,不偏不倚,真诚的坚持中庸之道。这个也就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至诚无息,至诚无妄”,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所以,这句话是修身之道,也是治国之道。当然了,都说了是最高思想境界了,能做到的人肯定不多,别说至诚了,即便是简单专注,都很多人做不到。
所以,正如上面所说的,这句话也是治国之道,我们需要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去看待、去理解这句话。因为人心是变化难测的,对人心必须有所防备,所以治国方针要注意“无德必亡,唯德必危”。不能一味地对百姓施恩,同时也应当施之以威,才能够把握人心。而道心精微难明,这提醒了我们,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做事治国需要防微杜渐,将祸患掐死在萌芽之时,即便不能够提前消灭隐患,也可以从容地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治国应当要一心一意,不偏不倚,秉承中庸之道。太过偏激,步子迈得太大或者过于保守都是取死之道。
但是呢,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好不过这一生。大道理我们都听得很多,教科书也看得很多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特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互联网时代,随时可以喝到一堆的鸡汤和毒鸡汤,这些鸡汤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做不到那就是空中楼阁了。所以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是否是至诚之道我不知道,毕竟我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但是我可以猜测得到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也不会很多。而能够遵循这一点去做事的帝王,想必是更少了,所以这一点跟封建王朝的消亡没有太大的关系。
同时呢,封建社会的存亡,这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毕竟历史的进程浩浩荡荡,即便真的有一些天纵之才或者势力能够暂时阻挡一段时间,甚至于让历史的车轮倒退一段路程,但是最终还是难以改变他的,历史依旧会按照他的进程前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