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一线新方案!K药联合乐伐替尼荣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近日,默沙东(Merck & Co)与卫材(Eisai)联合宣布,美国FDA已经授予Keytruda(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K药)与Lenvima(lenvatinib,乐伐替尼)组合疗法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用于一线治疗不能局部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这也是K药联合乐伐替尼的方案获得的第三个突破疗法认定,之前,FDA已授予该组合治疗晚期和/或转移性肾细胞癌(RCC)以及晚期和/或转移性微卫星稳定性(MSS)/错配修复正常(pMMR)子宫内膜癌(EC)
一
K药联合乐伐替尼机制阐述
肿瘤细胞通过免疫逃逸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就是通过肿瘤细胞配体联接到T细胞的PD-1蛋白上,当配体与PD-1联接以后,T细胞就不能够发现肿瘤和向免疫系统发出攻击肿瘤的信号。而免疫逃逸与VEGF/VEGFR所介导的信号通路息息相关。
第一、肿瘤生长需要新生血管供给营养和氧气,VEGF可以刺激新血管生成,但肿瘤新生血管往往是异常的、扭曲的,使得免疫活性细胞无法到达肿瘤部位。
第二、血管生成通常与VEGF相关,VEGF通过激活VEGFR2诱导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产生很多免疫调节T细胞(Treg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等免疫抑制相关细胞,使得免疫动态平衡向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方向发展,帮助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第三、肿瘤缺氧后,VEGF高表达会诱导肿瘤细胞表达PD-L1,进一步导致免疫逃逸的发生。
乐伐替尼,多激酶的抑制剂,能够强效抑制包括VEGFR 1 – 3,FGFR 1 – 4,PDGFRα,RET以及KIT,阻断下游信号通路,抑制包括肿瘤微血管新生等多种抗肿瘤侵袭的能力。
K药属于PD-1单抗,PD-1药物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现并攻击癌细胞,实现治疗癌症的目的。
所以通过K药联合乐伐替尼不仅使肿瘤细胞无法免疫逃逸,同时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使更多的肿瘤细胞暴露在T细胞眼皮下,进而进行杀伤。
二
K药联合乐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疾病控制率高达93.3%
此次获批,基于开放标签单臂Ib期临床研究KEYNOTE-524/Study 116研究的中期分析数据,该数据在今年的AACR大会上已公布。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该组合的精彩试验结果。
这是一项开放的Ⅰb期研究,共入组30例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第1部分6例;第2部分24例)。入组的患者接受乐伐替尼12mg(体重≥60kg)或8mg(体重<60kg)口服,每天1次;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用药,每3周1次。
研究分为2个部分,第1个部分采用3+3设计,入组了6例无其他合适治疗方案的患者,并在治疗第1周期时评估联合用药的耐受性。耐受性采用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评估,结果显示6例患者均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在确立了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耐受性后,开始第2部分研究(扩展期),入组了24例初治的不可切除HCC患者。
入组的30例患者中,大部分为男性患者(n=25),大部分为亚洲患者(n=23)。BCLC分期B期或C期的患者分别为9例和21例。Child-Pugh评分5分或6分的患者分别为26例和4例。大部分的患者没有大血管侵犯(n=28),4例患者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
至2018年8月23日数据截止时,18例(60%)患者仍在接受研究药物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9.7个月。
研究者和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ORR分别为36.7%和50%,DCR分别为96.7%和93.3%。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为9.7个月,6个月生存率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9.8%。
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为9.7个月,6个月生存率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9.8%。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减低(63%)和高血压(60%),未观察到新的不良事件。
除了肝细胞之外,K药联合PD-1单抗在肝内胆管癌中也有数据报道。
2018 ASCO-GI大会曾报道PD-1单抗(K药或者O药,opdivo)联合乐伐替尼治疗肝内胆管癌的试验数据。
该研究纳入了14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整体ORR为21.4%,DCR为93%,中位PFS为5.0个月
我们也期待K药联合乐伐替尼的可乐组合可以早日被FDA批准用于肝癌治疗一线治疗,毕竟索拉非尼或者乐伐替尼的单药有效率毕竟有限。
参考文献:
1.2https://www.mrknewsroom.com/news-release/oncology/merck-and-eisai-receive-third-breakthrough-therapy-designation-fda-keytrud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