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侠丨大 槐 树
“停车!停车!”我的突然叫喊吓了夫君和儿子一跳,“看,大槐树!”
今天回老家看望老人,因前面路上有集市,便绕道路过小圣庙村。突然看见大槐树,便像孩子一样,雀跃的欣喜溢于言表。我的情绪迅速感染了一家人。因为,我在这里上学、教书好多年了,夫君也在此当过校长,儿子也随我在这读过几年书。大槐树,留在大家心中的记忆,马上被唤醒,亲切之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远远望去,大槐树还是那么高大,粗壮,好像与记忆中的影像完全重合,没有一点变化。走进仔细观看,还是变了很多。原来老树中空,上部有个洞口,直通根部透空。离地近一米高处,树干东面有个一尺来宽的大裂口。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从洞口钻进,从顶口爬出。如今,顶洞处只剩下拳头大小的疤痕,底洞变成了不过寸许宽的一条缝隙。十几年不见,大槐树自身长好了,就连洞里的砖瓦石块也看不到了,真是神奇。我们抚摸着老槐树,感叹不已。
这时,有几位熟识的村民围过来打招呼,几句家长里短,话题又回到了大槐树,谈论起古槐的历史和变化。教书的时候好奇,问过常在树下闲聊的几位老人,其中一位八十多岁的曹大爷说:“听我爷爷说,他爷爷的爷爷小的时候,大槐树就这么高大,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今天几位村民争着说,去年县里来人挂了一块牌子,上写省级古树,有五百一十年历史。可惜,挂上不几天就被邻近的一个疯疯癫癫的人摘走了,除了他还真没有人动过大槐树的一枝一叶。不过,只看过一眼,村民们就都记住了大槐树的历史年代,可见大槐树在人们心中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
据说,古槐原是庙里的和尚所栽,后来庙没了,古槐也仅存这一棵。五百多年来,大槐树阅历了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变化,是数百年来农村变化活的见证者。它的身上有乡亲们传承的大槐树的故事,也把一辈一辈的乡人连在了一起,寄托着深深的乡思、乡情、乡恋。
近百年来,大槐树下一直是教育场所,私塾、村小、高中、初中、小学……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数以千计,他们有的远离故土,分散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远渡重洋,有的就职于县里的各个部门,有的一直留守在家乡,朝夕与大槐树为伴。他们小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大槐树下乘过凉、避过雨,有的在树洞里捉过迷藏,有的在树上荡过秋千……每个人在头脑中都深深烙下了大槐树的影像。远方的游子回乡必来瞻仰大槐树,以表达怀念母校,思念家乡之情。留村务农的子弟,每天经过大槐树,也会深情地望上一眼,大槐树始终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五百多年的大槐树,经受着自然界中的风风雨雨,人间的朝代更迭,历经生生死死,依然矗立在村口。大槐树不仅陪伴我们走过童年、少年、一直漫步到壮年,也是我们儿时的玩伴,读书学习的愉悦场所,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五彩阳光。抚摸大槐树,心潮澎湃,不由自主地拥抱它,感受它自强不息顽强的生命力,仰望大槐树,顿时增添了我无穷的力量,鼓舞我坚定人生一直向前的信心。
大槐树,已活了五百多年,我相信您还能再活五百年,创造生命不朽的奇迹!
作 者 简 介
黄梦侠,女,特教教师,笔名“兰彩依依”,唐山市乐亭县人。喜欢叙事散文,小说。喜欢用文字记录人生的经典,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漫步“行参菩提”与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