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计划,名校农村学生录取比例大增,别弄成个别人的保障房

最近很多学校,尤其是名校公布了农村生源占录取学生的比例。相对而言,录取的比例都超过以往,并且有一些名校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创了历史的记录。

自强计划中的自强

名校公布这些数据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前几年名校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所以国家出台了“自强计划”,可以对农村生源的学生降分优惠甚至是专项招聘。专项招聘也就是名校给一些地区的农村定向的名额,在这个区域内,肯定会招收一定名额的学生。例如去年河南542和536分上北大就是这个政策的结果。并且近些年来,“自强计划”的名额越来越多。所以很多学校都创造了取农村生源的记录。

今年名校公布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就是证明现在“寒门难出贵子”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当然,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就是现在的“自强计划”有肯定比没有好。但是我总是感觉怪怪的。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

要解决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大的问题,本来应该要调配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因为不能指望月薪三千的老师和月薪三万的老师的收入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一样。但是现在的方式是用增加三千块钱老师教的学生的录取比例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两个方法正好可以用两句成语来形容,一个是釜底抽薪,一个是扬汤止沸。现在的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并且,就算是现在扬汤止沸的方法,也有很大的问题。现在一些人弄混淆了一个概念。当然我认为可能是无意的,但是弄混淆的这个概念导致“自强计划”的效果很容易受到质疑。因为,农村生源并不等于贫困家庭,农村生源的学生考入名校并不能代表了寒门出贵子。

就算是扬汤止沸也容易有问题‍

农村考入名校的比例增加和寒门出贵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当然的确有一些农村很贫困,但是并不是说农村就一定贫困。一些农村可能比城市还要富裕。并且就算是贫困的农村的生源也不能说考入名校的家庭就一定很贫困。这样的反例其实并不难想。因为完全可以一个贫困农村的考生考入名校,但是他家庭并不贫困,甚至可能很富裕。

以我的生活经验,很多时候,在一个贫困的农村个别的人,个别的家庭因为种种因素可以做到非常富有。甚至比很多富裕地区的富裕家庭还要富裕。当然他们不会在农村生活,只不过他们的户籍是在农村而已。

“自强计划”只能说拉近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录取比例的差异。至少不能完全说缓解了“寒门难出贵子”的社会现象。

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在很多时候只有一个农村的身份,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和城市完全一样。他们的生活条件完全可以比城市的孩子还要优异。但是他们却可以以农村生源的身份,去占国家给农村贫困孩子的福利和待遇。

并且会不会因为有“自强计划”的存在,会不会让一些人钻空子。所谓农村生源怎么来评审,怎么来审核所谓的农村生源的学生也是一个大问题。并不是没有根据,君不见,很多保障房里面住的人都不需要保障,人家开的是奔驰宝马。武汉保障房抽签曾经有非常有喜感的“七连号”事件。能在一个不动弹的房子上做手脚,就不能在动弹的孩子上做手脚?

最后,其实还有更大的一个问题,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扶植,寒门还能不能出贵子。这个问题又回到原点了。

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麻烦点个赞,要是加一个关注就更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