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11)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

疏利民

疏利民,浮山人,爱书法,爱摄影,喜阅读,重策划,喜交友,爱旅行。

汤传福

汤权福,现用名汤传福,网名带刀客。媒体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纸上的火焰》。创作电影剧本《大山之恋》,同年在中央台电影频道播出,荣获第十三届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出版散文随笔文集《带刀客说话》。近年来研究书法史及理论,兼习书法,论文入选安徽省首届书法学术论文研讨会,开通头条号“带刀客说话”专谈书法。
两年前,利民兄约我与他通信,专门谈书法,在即时通讯如此便捷的时代,这是一个比较古典的行为。写信似乎不算学术文章,所以比较放松,但写信毕竟算文章,要有组织有条理,要言之有物。于是我们便在一边对书法学习探索,一边交流心得体会,于是就有了这一组书信。我和利民兄都不算书法专业人士,我们更多的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待书法,也在努力往纵深里走。这组书信如能让读者产生对书法的兴趣,了解书法文化、提升书法审美能力则善莫大焉。
利民兄:
你好!

来信收悉。所谈王羲之生平故事,甚好!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的,等到暮年回望来时之路,并非他当初想这么走,而是不得不这么走。我前几年在影视编剧上下了一番功夫,一个戏剧理论家的话给我印象很深,“英雄并非想要成为英雄,而是不得不成为英雄”,王羲之也同样如此。很多贤哲在经世致用的梦想破灭之后,就转身躲进了艺术的小天地里,在那里得到心灵的完全自由。

我上封信所谈张芝,却是个例外,他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但他一开始就无意于仕途,在当时绝对是另类。张芝不入仕途,而在正史《后汉书》上有他的小传,虽然简短,但从王朝正统观念上衡量,没有勋功伟业的人怎么可能跻身于煌煌正史呢?也许《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见了张芝的草书之后,也为张芝书法的艺术美所折服,乐于为他留名。至于张芝对书法究竟作了什么贡献,那要放宽书法史的视野才能看得清,当时人“身在庐山”,反而说不清楚。

对于张芝的贡献,因为没有确凿的作品可以佐证,也就人言人非了。争议主要集中在他有没有创立今草上。学者的普遍观点认为,张芝并没有创立今草,那是东晋王羲之和王洽的贡献。说张芝创立今草的只有张怀瓘,他在《书断》中说:“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他很肯定地说张芝变为今草。但在《书断》中,他又引用欧阳询的说法:“欧阳询与杨驸马书章草《千文》批后云:张芝草圣,皇象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欧阳询明确说王羲之和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张怀瓘照样引用,前后说法自相矛盾,他自己居然没有注意到。

那么,张怀瓘见过张芝真迹吗?显然不大可能。因为欧阳询说西晋的时候就见不到了。唐太宗时期专为皇家鉴定书画的褚遂良也说:“钟、张之迹,不盈片素”,钟指钟繇,张指张芝,这两人的真迹,褚遂良都没有见过。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也说:“伯英临池之妙,无复余踪。”连皇上都没有见过,大概是真的没有了。

清代康熙初年,武威凉庄道署内挖掘出了张芝手书的一块石碣,上刻隶书“澄华井”三字,并刻有铭文。亲眼见过的武威书法家还写下诗文。遗憾的是,石碣被某道员离任时窃走,宝贝去哪儿了?现在已经不得而知。这是历史记载最近的所能见到的张芝真迹,但也不是墨迹。

张怀瓘说张芝创立今草,只有一种可能,他见过唐人伪托的张芝墨迹,信以为真。在刻本《淳化阁帖》收有挂名张芝的几件作品,宋以后的书家考证,都是伪作,《芝白帖》古意较浓,接近汉末书风,或者“疑亦先贤摹仿”。总之都不能反映张芝书法的风格面貌。

因为没有可靠的作品传世,讨论张芝的书法贡献难下结论。一般认为,张芝是章草向今草转变初期的代表书家,他的“一笔书”“飞白书”不能认为是成熟的今草,而是介乎章草和今草之间。

在张芝之前,草书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缺乏规则与法度。草书本身是临事从宜、快速书写而产生的,但张芝恰恰相反,他常常说“匆匆不暇草书”,意思是时间紧急,匆忙间写不好草字。张芝作草书是要注重结字章法、意态之美的,艺术要求高,自然就慢了。草书看起来笔走龙蛇,但要讲究法度规则,就不会比匆匆潦草来得快。张芝的草书与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汉简上的草书是不能全然画等号的。《四体书势》中说:“弘农张伯英者,下笔必为楷则”,所谓“楷则”是指堪称楷模的、有规律的字的法则。大家都把张芝的字当作模范,他当然不是随手挥洒,而是凝神静虑,高度讲究书写之美的,在笔法、结体和章法有着独创性的贡献。他创立的草书新风,压倒性地征服了他的同时代人,才能为人们广泛喜爱并效法,掀起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书法热。一百多年后,王羲之是张芝的接棒者。

张芝还活着的时候,因为草书太过风靡,上至王公大臣,下到文人士子,全被卷进去了。世人如此沉迷草书,引来了一位耿直狂傲的大学者的严厉批评,书法史上第一篇理论批评因此而诞生了。咱们下封信接着说。期待你继续说王羲之。祝一切好!

弟  传福
2020年8月7日
传福:
你好!出差回来否?我昨天统计了一下,我们几个人的通信马上就是100封,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你要是回来,我们明晚小聚一下。张芝我们打开书法史,时时能看到他的大名,但都是蜻蜓点水,总是读得不过瘾,也许历史上记载的就少,实在是少资料,你这次补充算是相当充分,感谢你,感谢你的精心梳理。王羲之的史料要丰富的多,但你要是不用心,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也感觉不到什么,但他毕竟是书圣,了解书法,你连书圣都不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呢?所以我一定要花点功夫,对书圣的成长轨迹有所挖掘,上封信,主要对他的楷书作了简要介绍,这封信,我主要说说他的行书。
王羲之的行书,今所能见到的摹本或刻本,计有《兰亭序》《奉橘帖》《丧乱帖》《姨母帖》《孔侍中帖》《行穰帖》《快雪时晴帖》《袁生帖》《长风帖》《游目帖》等,这些作品,除《兰亭序》外,都是一些亲友间往还请问的尺牍书札,而《兰亭序》也不过是他的一份草稿,其中还有一些涂抹改写的痕迹。所以,可以说这些都是不经意之作,然而,这些作品的用笔、线条、结构、章法无不自然妥帖,且有一种后人无法企及的笔情墨韵。
一件书法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主要决定于作者的艺术造诣,同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其中起着微妙的作用,如毛笔的刚柔与笔锋的长短,用墨的浓淡,纸张的精粗以及作者在书写时的心境、情绪等都会造成这一幅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色或风格。能够这样凭借自然而且不失艺术风度去进行创作,却是需要作者有很高的修养的。我们看王羲之的这些尺牍信札,或敛气回锋,安雅端丽;或节奏和谐,蕴藉风流;或俊逸潇洒如衫袖凌风;或悲情外露,满纸怫郁。玩赏这些作品,虽千载而下,王羲之的人格与情操,修养与襟度,仍历历可见。非进入艺术的化境,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
《兰亭序》是代表王羲之行书最高水平的作品,千百年来,它一直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暮春三月,王羲之与当时东南的贤士才子谢安、孙绰等,以及他的儿子凝之、徽之、肃之、献之共四十余人,相约在会稽郡风景秀丽的山阴兰亭聚会,行修祓禊之礼,以祛除灾异,追求祥和快乐的生活。这是一次东南贤达才人的高会。得山水之乐,尽娱游之欢,一个个诗兴勃发,尽情吟咏,于是一部兰亭诗集就这样形成了。
《兰亭序》作为书法艺术,何以被后人奉为不可企及的极品?甚至传说王羲之在事后又重写十余遍,竟不能再写出这种水平来,它妙在何处呢?
总结王羲之行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触遇生变、极艳尽态、错落有致、欹正相生、简易洗练、动中寓静;用笔千变万化,章法浑然天成。《兰亭序》的书法艺术,自古以来人们有过许多分析解剖,然而,当你去欣赏或尝试着去体验——临写它时,就会觉得它的艺术内涵之丰富,绝非言语所可尽述,正如佛家所谓“说似一物既不中”或宋人词句所谓“妙处难与君说”。遗憾的是,有不少赏析《兰亭序》的文章谈到《兰亭序》的笔法结构的多变,常常举说文中的二十余个“之”字各有变化,无一相同,以此来说明王羲之书法造诣之深。殊不知,这种千变万化的效果,在作者本人,实在是并非着意求变。倘是他处处留意以求变化,那么,可以说《兰亭序》是他处处着意算计出来的美,如此,则王羲之不免因此而心累,将使后世之观者亦有所心累而生厌了。所以还是董其昌说得好:“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结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董其昌在这里强调的是“随手所如”四个字。”也就是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心灵找到了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们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
传福,我看你比较喜欢从书法的源头走起,这点很好,我有点躁,喜欢行书和草书,虽然笔力十分有限,但我在书法的门口徘徊久了,似乎找到那么一点感觉,我不会走偏路的,这点请你放心。过段时间,我们把写信的工作作个小结,开始进入书写状态,到时候,我们俩可以PK一下。
不多谈,祝安好!

疏利民

2020年8月8日星期六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

  • 孟会祥|高二适的狂

    (注,本文选自公众号<泰州高二适纪念馆>) 看曹洋先生著<高二适研究>,看到高二适的一个故事.照引如下: 1976年,日中友协,全日本书道联盟和每日新闻社拟在日本东京等地举办& ...

  • 晋代的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无畏风霜雨雪2021-01-23 09:36:5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艺术开始大放光彩的的时期,由于文字书写方法的演变,这一时期出现了更便于书写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字体,东汉以后纸的普遍应用,是书法练 ...

  •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参考价值.那么,王羲之的书法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由秋天网 Qiutian.ZqNF.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特色,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书法的艺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1)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2)

    我判断书法的好坏就像白居易写诗,先读给那些老太太们听.我写书法时,常请我老母亲掌掌眼,她老人家说好,这字不差:她老人家看不上,这字肯定失败了. 书法的鉴赏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大众的,一个专业的.大众鉴赏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3)

    从来不临帖,提笔就成家.茫茫书法界,独此一奇葩. 我们认识几个字不容易.不告诉他,让他错一辈子! 传福: 你好! 刚刚打开电脑,想给你写信,心里莫名地冲动,好像有千言万语要对你说,但你说,节制是一种美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4)

    何况这两个人我都感兴趣.两个人在我的心目中都是两座山峰,我们只能远远地眺望,没想到老弟对他们如此熟悉. 历史上宋徽宗,可以说是政治上的傻瓜,又是艺术上的天才. 传福: 你好! 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平时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5)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6)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7)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8)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9)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

  • 一座城,两地书|说不完的书法故事(10)

    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写信,我们就聊聊书法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长期聊下去,甚至可以把读者拉进来,我们一起聊. 在通讯如此快捷发达的今天,用这种方式交流非常别致.我们以书信的方式来谈谈书法,我觉得这个创意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