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收益:论证的技艺

在调查大家对于批判性思维社区的活动建议时,我发现,辩论会也是大家很喜欢的活动类型,仅次于读书会。这让不禁思考,辩论会给人们带来什么价值呢?

辩论与对话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对于辩论赛没有什么好印象,对于热衷于参加辩论赛的辩手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在我的偏见中,大部分辩论赛都只有微弱的娱乐价值和一些作为批判性思维反面教材的参考价值。因为,只要谁使用的逻辑谬误最多,谁就能赢得最多的观众的掌声。谁在辩论时离题越远,谁就能占领制胜点。谁最擅长掩盖自己的无知,谁就能获得更多人的崇敬。
不过,凡事都是有例外的。
我在B站上看过游梓翔教授的一个关于辩论的讲座,共8个多小时的视频。这其实就是个很不错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课程。
以前,也曾组织大家就“黄牛党现象”、“器官强制捐献政策”、“虐猫”、“电车难题”、“近亲之间的性行为”等话题做过类似辩论的活动。那时我就发现,只要组织得当,参与者也有较高的素质,那么辩论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批判性思维练习活动。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场优秀的辩论,其实就是由关于某个议题的两组结论相对立的优秀论证组成的对话。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就是论证,以及相关子技能。
论证是由理由和结论组成的语句串。
理由和结论都是命题。
命题是一些有真值条件的抽象结构。
命题由概念组成。按照谓词逻辑的风格,概念可以分为逻辑常项和变项。常项暂且不说,变项只有两类,一类是谓词,另一类是个体词。针对谓词的分析就是概念定义。
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了逻辑公式,它们的真值条件是非常明确的。
给逻辑公式赋值的过程,需要我们去了解那些命题的真值条件是否被满足,这又要求我们去搜索相关信息,认识真实的世界。
不同类型的命题的真值条件是不同的,所以论证又要求我们细致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语句。
以上说法可能有点难懂。总之,为了实现优秀的论证,我们需要具备很多知识和技能。正是这些知识和技能,赋予了我们强大的思考能力。

辩论示例

辩论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核心议题分别是事实类命题、价值类命题和政策类命题。其中,政策类命题是最复杂也最为常见的。
“小明应该购买iPhone12这款手机吗?”这就是个政策类的议题。张三和李四对这个议题有不同的结论。或者说,小明内心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对这个议题也有不同的结论,可称之为小明A和小明B。
假定,张三和小明A都认为小明应该购买iPhone12这款手机。李四和小明B都认为小明应该购买iPhone12这款手机。那么,双方就可以展开辩论。
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都会要求对方给出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如果那些理由和证据中的概念没有清晰的定义,那么双方就会要求对方给出足够明确的定义。如果那些理由和证据并不能被双方接受,那就需要进一步给出理由和证据来支持那些理由和证据。
有了理由和结论,也就是有了论证后,我们就要评价这些论证。论证的评价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评价论证有效性,其次是评价论证可靠性。前者依托逻辑学的想象力,后者依托对事实真相的调查能力。
比如,小明A说,iPhone12这款手机有X、Y、Z等特点,而小明有A、B、C等需求。那些特点恰好能满足小明的需求。并且,甲、乙、丙等备选手机都不能完美地满足小明的需求。所以,小明A应该购买iPhone12。
而李四则说,iPhone手机还有P特点,这对小明来说是一个缺点。同时,小明并不真实具有C需求,他其实具有D需求。丙这款手机虽然在X、Y、Z这些特点上不如iPhone12,但它能更好地满足小明的D需求。同时,还有丁这款手机,它虽然不能满足B需求,但它有Q特点。小明之前并不需求Q,可能是因为小明不知道Q的存在,在其知道后,可能就会产生对Q的需求,而这一需求的优先级甚至要超过A、B和C。
小明A又说,你说的不对,小明的确真实具备C需求,不过,他也的确具有D需求。虽然C需求和D需求看似矛盾,但小明本身就是个矛盾的人,大部分人也是如此。同时,作为小明的一部分,我了解丁这款手机后,确实发现Q特点是有价值的。但是,丁这款手机还有M特点,这是小明不能忍受的。所以,从目前获取的信息看,还是iPhone12最合适。虽然它不能满足D需求,但小明对D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并不高。
后面大家还可以继续补充小明B、张三、李四以及小明A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设想这一对话就发生在一个电脑前面,三个人在对话的同时,还在电脑上查找各种相关信息。
由于讨论的议题并不宏大,它只是涉及小明和iPhone12手机这两个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猜测,不用太长时间,三方便能就这一议题达成一致。

辩论对人们有什么好处?

在上述辩论中,小明的收益是最大的,因为他最终能知道应该购买哪款手机。张三和李四也是有受益的,他们锻炼了自己分析论证、评价论证、建构论证的技能。
当我们讨论更重要或更复杂的议题时,这些收益会更明显。比如“政府是否应该推行强制器官捐献政策?”、“计算机的智能水平是否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政府是否应该像禁止毒品一样全面禁止人们抽烟?”、“我们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
不难看出,想要给出优质的辩论,我们既需要论证技能,也需要知识。
不是最擅长逻辑学的人能给出关于小明和iPhone12手机的最佳论证,也不是最了解小明和各种手机的人能给出最优秀的论证。而是兼具两者的人能在这个议题上给出最佳论证。
当我们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我们就能更轻易地发现那些他人发现不了的模式。那些特定的因果关系和具体的事实类信息,那些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易于取得共识的价值排序。有了这些知识后,我们再依靠逻辑学的本领,将其组合成优质的论证。
严格来说,锻炼论证技能,并不一定要依靠实时的辩论。我通常会给学员一些文字材料,然后让学员使用“论证格式”这一工具,将其中的论证重构出来,然后再让学员试着评价这一论证。这段文字材料不一定是就关于某个议题的对立结论的两组论证。它可能是一组支持某种观点的论证。这种练习方式给了学员充分的时间。一些学员也不习惯对抗式的练习。
实时的论证也有其优点。在时间压力之下,在对手和队友的帮助下,我们可能会想出平时想不到的论证。比如,在和朋友讨论“我们应该去拍电影,因为凉宫春日想要拍电影”这个论证时,我突然就想到,它和“我是你爸,你应该听我的”是同一类型的论证。而之前我一直倾向于将后者看作诉诸信息源或诉诸传统价值观念的论证。

论证格式的应用

许多人在写作文时,会采用某个套路。至少经常会用“总分总”的思路。论证其实也有这类套路或者说技巧。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是一种套路,图尔敏模型也是一种套路,而我设计的“论证格式”也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套路。
论证格式的示例如下:
“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还未形成完整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很容易被生活环境、各种舆论、影视内容及明星偶像影响,因此当他们参与校园霸凌,真正应该受惩罚的是教育他们的家长。”
上述文字是原始材料,现在我们将其转变为下述格式:
1.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还未形成完整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很容易被生活环境、各种舆论、影视内容及明星偶像影响。(假定的事实类命题)
2.如果一个人心智不够成熟,容易被他人影响,那么他的应该较少地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应该由影响他较大的人来承担他的行为后果。(假定的价值类命题)
3.当所有青少年参与校园霸凌时,应该惩罚影响他们最大的人。(由1和2推出的政策类命题)
4对于任意青少年来说,影响他们最大的人就是他们的家长。(假定的事实类命题)
5.当青少年参与校园霸凌,真正应该受惩罚的是教育他们的家长。(由3和4推出的政策类命题)
将原始材料转变为论证格式,这个过程就叫做“论证分析”。
与原始材料相比,论证格式多了一些东西:
序号:1、2、3、4、5等序号是为了方便人们简短地指代某个命题。
括号:括号内的文字标记了理由的来源,它们可能是假定的,也可能是由某些前提推出的。同时,括号内也标记了命题所属的类型,它们可能是事实类命题、价值类命题、政策类命题。这三类命题的真值条件是不同的。
隐含的理由:原始材料中仅包含1和5,但要使得1能够有效地推理出5,我们还需要补充2、3、4。
完成论证分析后,接下来要进行的步骤就是论证评价,也就是判断论证是否可靠。
在论证格式的帮助下,我们只需要根据命题的类型,寻找相应命题的真值条件是否被满足,就能够判断论证是否可靠了。比如,只要1、2、3、4都为真,那么5就会为真。但是,如果1、2、3、4有一条不为真,那么5就不一定会为真。
关于论证格式,在规划的批判性思维社群活动中会有专门的活动,帮助大家学会使用论证格式来分析、评价和建构论证。《理性的语言》这门课程的第三部分的重点也是论证格式。我正在写的一本书稿的第四部分也是在介绍论证格式。
所以,以后会有很多机会与大家分享“论证格式”这一工具。这是我引以为豪的设计。它可以扩充很多部件,使得其在易用性和泛用性上达成平衡。可以说,它既适合初学者,也适合专业人士。
毫不夸张地说,凡是在人们试图理性地说服彼此时,凡是在我们试图影响他人时,论证格式就有用武之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