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营销手段误导了多少酒友?很多人都踩过坑,赶紧收藏,别再被忽悠了!
1 :白酒+烧碱实验
曾在某知名品牌酒销售部中有“国家级酒师”说:烧碱放入烧杯,再往烧杯中倒入白酒后升温,根据颜色判断是否为纯粮酒,变黄为纯粮酒,且颜色越深表示酒质越好,不变色则为“酒精+香精+糖精”的勾兑酒。
你学习这个实验方法后,是不是觉得你已经掌握了真理?但事实却是:
“白酒+烧碱是否变黄”这实验也是不可靠的。曾有资深酒友做过多次实验发现:白酒中加了烧碱变黄,不一定是纯粮酒,因为酒精+香精的勾兑酒也会变黄;颜色很淡,也可能是高品质纯粮酒,比如高端的清香型白酒(纯粮)与米香型白酒(纯粮),因为显色物质少,实验时候显色也很淡;颜色深浅与纯粮与否无关,但与白酒香型有关,无论酒质高低如何,颜色总是酱香>兼香>浓>清香,因为酱香酒中含有丰富的双乙酰、糠醛、2,3戊二酮等显色物质,其他香型中的双乙酰、糠醛、2,3戊二酮含量较少,颜色稍淡。
2:白酒+清水实验
据说,将白酒与清水按照1:1的比例进行勾兑,根据是否混浊判断是否为纯粮酒。颜色变浑浊为纯粮酒,否则为酒精+香精的勾兑酒。小六我也曾以为正确的,但随着自己的探究试验,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兑水实验完全经不起推敲。原酒加水会变浑浊;成品酒兑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纯粮酒;成品兑水不变色,不一定是酒精勾兑。
兑水实验的原理也非常简单:白酒中含有乙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多种酸、酯、高级醇类物质,这类物质绝大多数易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兑水实验即往酒中加入水,降低了酒精含量,导致酒中的酸、酯、高级醇类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导致白色浑浊。
酸、酯、高级醇类物质在酒中的含量由于不同香型酒之间工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酱酒型白酒在高温发酵、高温堆积、高温制曲过程会产生水溶性且高沸点的酱香风味物质,为提升酒质需要用高温馏酒的方式获取酱香风味物质。
而浓香型白酒多采用的是低温入窖,在低温缓慢发酵过程中产生低沸点、醇融性的酯类等浓香风味物质,为提升酒质需要用低温馏酒的方式获得浓香风味物质。
由于两者工艺的不同,酱香型白酒中的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含量比其他香型要高,其成品酒以53度为主,无需加浆降度;而其它香型成品酒多在52或42、38度,即需加浆降度。酸、酯、高级醇类物质在降度过程会部分析出且被过滤掉。由此,最终其他香型酒成品中的酸、酯、高级醇类物质含量远远低于酱香型白酒酒。
目前酿酒工艺较为成熟,再加上加入了科学精密仪器,过滤可以做得非常彻底,因此很多纯粮白酒兑水并不会出现浑浊。当然,不排除某些黑心商家制作酱酒的串酒或酒精勾兑酒,为了贴近酱香风格,会人为添加酸、酯、高级醇类香精物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非纯粮固态的白酒,兑水也会变浑浊。
总而言之:白酒兑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纯粮酒也不一定不是纯粮酒。
对了,加浆降度的38度茅台兑水后不浑浊不变色,你觉得它是否纯粮酒?
3:白酒燃烧实验
这个燃烧实验比前面两个实验更荒唐。
据说,通过两个步骤就能判断是否为纯粮酒。第一个步骤:观看白酒燃烧时的颜色,如果火焰的颜色为纯蓝色,则为“酒精勾兑酒”如果火焰黄中带蓝,则为“纯粮酒”;第二个步骤:观察燃烧后的残留液体,如果是清澈透明的,则为酒精酒;如果是浑浊的,则为纯粮酒,原因是纯粮酒燃烧后剩下的是粮食发酵物?
事实上,只要学过物理的人都会知道,酒精充分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不充分燃烧则黄中带蓝,这与环境中氧气含量以及酒精度数相关,与是否纯粮无关。燃烧残留液是否浑浊来判断是否为纯粮酒简直瞎扯蛋,白酒浑浊原理在本文第二点已经解释过了。
很多类似的实验都是忽悠人,类似开篇那个自诩国家级酿酒师大肆谈论“低于1000元都不是纯粮酒”的,只是不怀好意的营销罢了。故意抬高价格就你家的是纯粮酒?揣着明白装糊涂?
相信自己的舌头比什么都靠谱。愿各位酒友都能明明白白喝酒,喝上纯粮酒、放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