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未必终生服药,老祖宗给我们留了这个方法
本 期 导 读
防治高血压不难!
高血压患者常常头晕、头痛、颈项板紧、呕吐、心悸等,这些症状严重拉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会引起中风、心梗、肾衰等严重情况。
古代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高血压也可以看作一个症,原因可能是虚、可能血瘀、可能是气滞肝火旺等。
肝火旺,怒发冲冠,常生气暴怒的人容易得高血压。
虚也能引起高血压。能量不足时,为了保障肢体末端的气血,只有心脏加大马力。
湿瘀、血瘀等都能引起高血压。血管、肠胃、体表都不通,气血循环不畅,就容易血压高。[1]
高血压要身心同调
高血压跟当下的社会氛围分不开。
如今是个离天人合一的状态最远的时代。熬夜通宵,不知持满,易虚;山珍海味,食多动少,易堵;争强好胜,心神不宁,易怒;又虚又堵又急匆匆,就易得高血压。
降压药副作用极大,很多人都害怕终生服药。
高血压说到底,得身心同调。
老祖宗传下来的诸多修身养性法门中,传统太极拳在降压上,效果能达到和现在的降压药一样的效果,甚至更好,还完全无副作用。
运动者在实际练习中,身体的僵硬会慢慢化掉,同时可以降低血脂,可以慢慢减量甚至停掉西医认为需要服用一辈子的降压药。
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上报告的一项Meta分析也提到:打太极降压效果堪比一线降压药物。
研究者表示,太极拳为不能或不想剧烈运动的人提供了新的选择。
身心调和,其病自去
其实不止是高血压,很多慢性难治疾病,甚至是晚期绝症,都有可能通过太极拳得到改善。
同样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为何传统太极拳有这么好的效果呢?
就是因为太极拳不仅能健身,还能健心。
心神为君主,主一身之气,御筋骨形体。神有问题,身体就会误入歧途。很多人生病了,着眼于身体上感受或补肾,而忘记了最应该调整的神的层次。
而太极拳恰恰能在调身的同时调心,最终达到身心调和,其病自去。
健心要常用心
健身是反复做一个动作,健心调神的方法呢?是反复觉知一个事情。[2]
觉知即看见,看见就能回到当下,道归内明,心中坦然,就不会耗散气血,能达到精神和身体都安泰,是健心也健身。
太极拳常用的数息、观息锻炼,正是在培养我们觉知当下,是健心。
习练太极拳要意先行,以意领气,意守命门,专注于动作,神不外驰。意就是心,心时刻与身体中心命门相对照,身心保持一致,如同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动作,这也是健心。
老前辈称太极拳是「知觉运动」,万周迎老师说太极拳是非视觉的。非视觉就是指不从外抓取,从内出发,其实就是觉知,都是用心健心。
减法即富余
常见的运动,多是在做加法,增加力量、速度、技巧,常牺牲灵活性,以消耗为主。但人的脏腑经脉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太极拳则不同,它是在做减法。去掉局部多余的力量,去掉导致耗散的不良习惯,去掉阻碍灵活性的障碍,让身体内在的功能回归最佳状态。[3]
精力要集中于锻炼身体到「骨正筋柔」,即形体正,筋柔软。
太极拳要做到松。松就是不用多余的力,是多练筋骨、筋膜、少练肌肉块,是放下僵硬,回归身体本能。
立身中正,六经各安其位。伸筋拔骨,经络柔和顺达。
太极操不健身也不健心
在现代社会,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这样的太极操。
真正的太极拳和太极操的本质区别在于:内功。至柔至刚的内功也是佛道修行追求的目标,是身体内部易筋换骨洗髓的变化,是身心合一的表现。
太极操没有内功、觉知,不能炼养中气、丹田气,难以产生内劲,不能濡养内脏,对身体改善的效果不明显,这也是很多人练了没有感觉的原因。